昆山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1104040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7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山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昆山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昆山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昆山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昆山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山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山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 年 1 月前 言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昆山作为全国百强之首的县 (市),正在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编制昆 山市气象发展 “十四五”规划,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昆山气象现 代化建设,推动昆山气象工作与百强榜首的地位相匹配,对于建 成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 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 遵循,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昆山高质量发 展为根本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江苏省气象灾 害防御条例,依据江苏省

2、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的意见江苏省 “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 体化发展气象保障行动方案苏州市 “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 远景目标纲要等进行编制。总结 “十三五”期间昆山气象事业取得的积极成效,综合研判 “十四五”气象工作面临的形势, 科学谋划、系统部署 “十四五”昆山气象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 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期限为 2021 2025 年。目 录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1(一)“十三五”期间主要成就 1(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3(三)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 5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3、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7(三)总体目标与主要指标 8三、主要任务 10(一)聚焦防灾减灾,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10(二)突出能力提升, 着力构建高质量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11(三)围绕发展大局, 全面助力昆山高质量发展 14(四)深化改革创新, 持续推进气象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 15四、重点工程 17(一)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先知工程 17(二)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预知工程 18(三)生态气象综合评估遥知工程 20(四)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感知工程 2 1I(五)气象科普惠民认知工程 22五、保障措施 24(一)加强组织领导 24(二)加大政策支持 24(三)强化监督检查 2

4、4II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 “十三五”期间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昆山气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按照昆山市气象灾害防御 “十三五” 规划路径,紧紧围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奋斗目 标, 基本建成了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 系,气象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气象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和人民安全 福祉取得了明显成效。1基础业务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监测能力上新台阶。 气象观测站网布局逐步优化, 智能 观测、协同观测能力得到提升。国家站完成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自 动化改革;按 5 10 公里网格密度完成全市 38 套五要素自动气 象站的布设;建成风廓线雷达

5、、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等垂直监 测设备;建成颗粒物、反应性气体、温室气体等大气成分观测站。预报业务能力稳步提升。建立了基于智能网格的预报体系, 无缝隙精细化预报产品时效从 10 分钟到 10 天, 间距提高到 2.5 公里。 基于苏州市 “预报服务产品制作发布系统”和 “精细化短 临预报系统”,做到与上级部门预报联动、预警联防,气象灾害 一键式发布能力显著提升,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平均提前量- 1 -30.8 分钟。气象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昆山气象部门 20162018 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 5 年在苏州市气象行 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名列前茅,2 人次获评 “苏州市五一劳

6、动奖”, 3 人入选江苏水产养殖气象服务团队或苏州市气象局科技创新团 队。主持县级及以上课题 16 项,发明新型实用专利 1 项,获得 苏州市气象局科技进步奖 3 项。2服务保障能力有效增强。气象灾害防御取得实效。 气象灾害防御融入网格化综合治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显著增强,完成全 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从技术上实现气象与资源规 划、水务、应急、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信息发布的对接。实现与 市应急广播、综治网格、 融媒体中心和通信运营的信息联动发布, 在社区、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布设 174 台预警显示屏。在 2018 年雨雪冰冻、2019 年台风 “利奇马”、2020

7、 年超长梅雨等重大灾 害性天气中,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气象服务影响力持续提升。不断深化气象服务品牌, 推 进公共气象服务生活化、智能化转型,丰富服务产品,着力发挥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优势,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提升至 91 分。 面向民生、交通、电力、农业、旅游等领域的气象服务拓展取得 实效。不断完善气象科普设施建设、科普载体应用、科普活动形- 2 -式和科普队伍建设。结合 “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 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 企业等 “四进”活动, 创新直播、小小气象员等科普形式,不断 扩大气象科普影响力。生态文明保障效益显现。生

8、态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初 步建立,围绕蓝天、碧水、净土服务需求, 建成大气成分立体监 测、温室气体监测、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系统和阳澄湖气象水文水 质综合监测平台。提升服务产品多元化程度,多部门联合开展霾 天气分级预报预警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阳澄湖蓝藻监测预 警、城市热岛效应评估等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新项目,每年制作气 候、大气颗粒物、臭氧、阳澄湖蓝藻等年度生态监测报告。3气象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防雷业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深化 “放管服”改革,标准化 编制部门权力清单,优化审批流程,防雷安全监管融入安全生产 工作体系。开展防雷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防雷检测中 介机构管理纳入市信用监管

9、体系,推进 “互联网+监管”模式。 气象、 城管联合推进施放气球 “禁氢”工作, 强化施放气球安全 监管。气象法治体系逐步完善。昆山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三 项气象专项预案和昆山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 规范性文件获印发。气象服务纳入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事- 3 -权。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公共财政足额保障。(二) “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昆山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 道, 加快打造充分展现 “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标杆城市的重要时期。 昆山气象事业须立足新发展阶段,抢抓 机遇,着力提升 “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能力,充 分发挥

10、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在推动昆山发展实现新的 超越中展现气象担当。1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更大挑 战。 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 显增多,强度明显增强。近年来, 昆山连续遭受极端天气的侵袭, 2016 年 1 月 24 日的低温冰冻天气创下了近 30 年最低气温的历史 极值; 2017 年高温日数居历史第二位; 2019 年受台风 “利奇马” 影响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 2020 年经历了超长梅雨, 梅雨日数 以及梅雨量均列历史第三位。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进一步 做好气象服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提出了更大

11、挑战。2 江苏在全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高点定位,为昆山 气象事业发展锚定了更高目标。 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 “十四五”期间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 了全面要求,江苏省 “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苏州市 “十四- 4 -五”气象发展规划对推进全省和苏州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明 确了指导意见。 昆山气象工作应当在全省和苏州气象事业发展的 统筹布局下,争当先行军、排头兵。3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的新征程,对气 象保障社会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昆山人民勾画 了打造充分展现 “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

12、代化建设标杆 城市的蓝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 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给全市气 象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任务。同时, 昆山 931 平方公里的土地 上承载着 209 万余常住人口,人口密度高,单位面积的气象灾害 受损率大,对昆山气象工作加快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更好地发挥 气象服务趋利避害效益,高标准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生态良好, 提出了更高要求。(三) 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十三五”期间, 昆山气象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 是对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标昆山经济社会发展对 气象工作的更高要求,对标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仍

13、然存在着差 距和短板。1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距离 “监测精密”的要求还有差距。对天气系统的精细化探测能力不足,低空灾害性天气监测存在盲- 5 -区, 快速识别能力不够。监测数据的快速质控能力不足,数据价 值挖掘不够深入,应用不广。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在城市安全风险 管理、区域生态影响评估等方向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2天气预报预警能力距离 “预报精准”的要求还有差距。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与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作用仍有差距,强对流天气和高影响天气的预警准确率不够高, 极端天气的预警提前量不够大。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与智能 化、自动化的要求还有差距。气象精细化预警能力对城市安全运 行气象保障

14、的支撑不足, 气象灾害敏感行业的气象风险普查评估 业务还需进一步落实。3 气象服务能力距离 “服务精细”的要求还有差距。 气象 服务生活化、个性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还有不足。 民生、交通、电 力、农业、旅游、生态等领域气象服务保障的行业结合不够紧密。 智慧气象的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 气 象数据的有效流动、开放共享和信息化支撑能力有待加强。4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距离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 有差距。 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建设与新形势下对气象防灾减灾 工作提出的要求还有差距,气象科普的社会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气象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还未全面落实, 气象安全监管还存在薄 弱环节。

15、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要求 还不相适应。- 6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和对江苏工作的 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 格局。坚持气象事业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定位;坚持气 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 位; 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以 “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 总要求,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为昆山奋力走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