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6).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103373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藤野先生 (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藤野先生 (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藤野先生 (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藤野先生 (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藤野先生 (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藤野先生 (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藤野先生 (6).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重点:课文阅读。教学难点: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教学时数:3课时。一 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 ;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 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

2、。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二 预习课文1.朗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2.给生字注音:驿站 教诲 瞥见 畸形 不逊 诘责 匿名 杳无消息 油光可鉴 烂熳 芦荟 挟着 芋梗 宛若 绯红 深恶痛疾 系住菜根3.整体理解课文,填空:藤野先生选自 ,体裁是 。4.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本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1)在 ,表达对 的厌恶;(2)在,回忆与 的交往;(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和 。阅读课文 一 教师导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东京。1. 指名朗读,正音。 2. “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作者什么感情?只不过,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3. 理解作者描写“清国留

3、学生”的外貌的艺术匠心:提问: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教师评: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实际上是在画他们的灵魂。他以极简练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真是大师,大手笔!4. 理解作者语言修辞的艺术:“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有嘲讽意味。 “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油光可鉴”是说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是什么意思?什么词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照镜子。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

4、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将“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了解许多无聊的事,也是讽刺说法。5.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鲁迅为什么厌恶和嘲讽“清国留学生”?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破家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忠君保皇,不学无术,所以鲁迅厌恶他们。6.理解与题目和中心的关系: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不离题。这一段有两个作用:第一是交代离开东京的

5、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第二个,学了后文才会知道。二 阅读“过了一星期我心里自然记得的”。1. 概括这两个事例,写成小标题:(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2. 文中的 “讲义” 有哪两个意思?前者指讲课内容,后者指课堂笔记。3. “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4. “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5. 把“都用红笔添改过了”的“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费神。6. 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

6、之?请从文段中找出根据。不是。有两处可证明:1. 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2. 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7. 填空: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改得十分认真,其中最能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末”;说明改得细致的词语是 “不但连一一” ;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第二三天便还我”。8. 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思想品质?认真负责。9. “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既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 ,又反映了他对科学问题的 。 三 独立阅读“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 解释词语:正值 不逊 匿名 诘责 2. “爱

7、国青年”指的是的青年。加引号表示 。3. “爱国青年”写给鲁迅的匿名信的主要内容是。4.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的“运动”在这里是 的意思。5. 对“中国是弱国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的正确理解是 。6. “影几片时事的片子”的“影”是 词,意思是 。7. “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中国人”指 的中国人和 的中国人。8. “他们拍掌欢呼起来”的“他们”是。“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也似的喝彩”的“他们”是 。9. “呜呼,无法可想”是对 无可奈何的慨叹。“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 。10.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 。概括地说,“变化”的原因是 。11. 这个文段既表现了日本“爱国青年”、 的思想和对中国人的

8、,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 精神。三 独立阅读课文结尾两个自然段:1. 第一段中,热情赞颂和高度评价藤野先生的语句是和 。2. “小而言之”意思是 。3. 结尾一段,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有三:(1);(2) ; (3) 。4.“良心发现”指的是 。5. “正人君子”是讽刺那些 的文人。这是运用 的修辞方法。6. “深恶痛疾”是 短语;“良心发现” 是 短语;“增加勇气”是 短语;“黑瘦的面貌”是 短语。五 进一步深读课文,研讨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和本文主题。填表,说明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序号 事例 思想品质 浅层的 深层的 1 添改讲义 工作

9、认真负责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2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5 惜别 友好与尊重六 研讨课文其他内容与主题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本文主题。1. 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那么,本文又渗透着鲁迅先生什么思想感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文的暗线;明线是写藤野先生。2. 具体说明哪些事例渗透着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2)只记得“水户”、“日暮里”两个地名;(3)对艰苦的生活不以为意,发奋学习以救国;(4)对“爱国青年

10、”的愤怒;(5)弃医从文。3. 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日暮里”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水户”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他是浙江余姚人,离绍兴很近,可谓鲁迅先生的“同乡”,鲁迅很敬重他。目的: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4. 再次概括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说明写这一内容的目的。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先生认识到:医学救不了中国,要救中国,首先要改变人们的精神,而改变人们的精神,首推文艺,因此弃医从文。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反衬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5. 写“爱国青年”是什么目的?反衬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反衬自己的爱国主

11、义精神。6. 写其他教职员对鲁迅先生的关心是什么目的?正衬藤野先生的品质。这些人关心鲁迅,只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尊重。7. “惜别”时,藤野先生“似乎想说话”,但为什么“竟没有说”?尊重鲁迅的人生选择。七 填表,理解本文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 描写对象 作者态度 典型词语藤野先生感激,热情赞扬, 收藏讲义,写文章怀念 最使我感激,给我鼓 励是伟大的“清国留学生” 厌恶 实在标致极了 精通时事“爱国青年” 义愤,因此弃医从文 刺耳麻木的国民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酒醉也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正人君子” 讽刺 “正人君子”之流 深恶痛疾八、拓展延伸写作(或说话)练习选一位任课老师,抓住他的特点写(说)一段话,不说他是谁,让大家猜,以猜出者为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