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探讨论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099950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探讨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水产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探讨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水产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探讨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水产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探讨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水产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探讨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产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探讨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探讨论文.doc(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产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探讨 提纲一、 前言二、 水产饲料原料标准体系制定三、 水产饲料原料合格供应厂商评估与筛选四、 水产饲料原料检化验控制五、 水产饲料原料的接收六、 水产饲料原料的贮存七、 常用水产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一、前言随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规模饲料生产企业在饲料配方技术、加工设备与工艺上的差距越来越小,饲料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强,但企业经营与产品质量差异始终存在。据统计分析表明,饲料原料占饲料总成本的80%以上,饲料产品质量差异40%70%来自原料质量的差异。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经营饲料就是经营饲料原料。因水产动物对蛋白需求比畜禽高,蛋白原料为水产饲料主要原料,而在08年的“三聚氰

2、胺”风波中,饲料原料的掺杂使假现象已有暴露。能量原料中的油脂质量也难控制,水产饲料主要使用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鱼油和植物油,高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动物蛋白原料高蛋白、高脂肪(如鱼粉、蚕蛹等)质量也难以控制,水产饲料原料质量控制克不容缓。水产饲料原料质量保证重在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制度的落实上。包括水产饲料原料标准体系建立、合格供应厂商评估与筛选、原料接收、检化验方案、原料储存与合理使用等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二、水产饲料原料标准体系制定水产饲料原料标准体系包括:采样标准、原料标准、检化验标准、贮存标准等。标准是企业技术性法规,标准制定应参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与标准制定工作流程认真对

3、待,标准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执行。1原料的采购、验收标准标准的制定必须具有科学性且符合本企业要求,它需要很强的技巧,太严买不到所需的原料,无谓地增加质量成本,太松又会失去品控的意义,控制不了原料质量。具体可参照每年农业部颁发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成分表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因地制宜。采购员必须掌握和了解水产饲料原料的质量性能和质量标准,必要时到原料产地或生产厂家了解原料特性、加工工艺等行情。而标准的制定者必须通晓饲料原料及水产动物营养学知识。从三个方面来考虑:感观指标、卫生指标和营养指标。卫生指标必须执行国家或行业强制标准,而营养指标中哪些项目具有弹性可以让步接收,让步接收的标准是什么?谁有

4、权力决定让步接收?哪些无任何余地;哪些成分必须检测,每一关都至关重要,标准制定应明确(合格、不合格、让步接收、拒收)。标准制定后还必须保持标准的严肃性,不能随意更改。标准的修订根据企业实际采购执行情况(检测数据统计)、行业新标准或生产要求进行。2采样标准必须学习国际国内的先进采样方法,而且还要因材取法。应注意五点:一是明确规定是品管工作人员采样。二是固体饲料原料采用对角线法采样,颗粒状饲料应采用随机采样法,抽样时按每个堆积立面“X”或“W”形抽样,抽样总袋数不少于20袋。液体原料经搅拌混匀后采上中下综合样,采样量一般为1000g,每一样品和检测结果代表的单批数量不超过120吨。三是感观性质相差

5、较大的原料不允许混合采样,应分档次进行;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不同等级产品不可以混合采样。四是所采样要四分法分为两份(一份检化验,一份备存),贮存于干燥、避光条件下的贮存室内,贮存期为保质期后两个月。五是所有样品都要有标签标示:原料名称、供应厂商、产地、进货日期、数量等。3必要的制度及相关表格检化验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产品留样观察制度及原料贮存、使用情况检查表、检化验操作规程等等,都是很有效的控制质量办法。参与质量管理的各个部门及生产线,应具备所需检验器具、记录簿、样签等采样工具等。三、水产饲料原料合格供应厂商评估与筛选水产饲料原料质量及供应要稳定,合格供应厂商应稳定。饲料企业应建立合格供应厂商

6、制度。先了解原料供应厂商的规模、信誉、质量管理、加工工艺等,通过对供应厂商既往供货质量记录、价格、供货及时性、实力等因素进行评审,由采购部和品管部共同提出合格供应厂商名单,与产品线经理及总经理共同评审。合格供应厂商名单每年都要评审,质量每次都合格且供货及时、信誉好的可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而对于供货多次不合格或规模小、质量不稳定的供应厂商应淘汰,集团化企业也可建立黑名单制度,即对恶意掺假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本公司及集团所有公司永不与其发生供应关系。四、水产饲料原料检化验控制1强化品控意识:强化化验人员的品控意识,建立相关的检化验制度,学习国际国内最新的快速、准确的检化验方法。 2常用的鉴定方法

7、(1)感官鉴定法色形纯正程度、均匀度、味道(非化学物质的口感)、气味、触感等。感官指标严重不合格没必要进行化学分析,直接拒收。(2)物理学鉴定方法筛选法、容重测定法、比重测定法、水淘汰法。(3)化学鉴定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4)物理化学分析鉴定法近红外分析法。(5)微生物学鉴定法(6)动物实验法饲养试验、生长试验、消化、代谢试验、适口性试验等。3.检化验应注意的事项:检化验工作不仅是提供判断原料合格与否的理化指标,同时也为原料采购中合格供应商评估提供依据,更为重要的是为配方设计提供实际营养数据库。对重要营养指标提供动态分析图表,以便原料的合理使用。五、水产饲料原料的接收1、强化采购员素质采购

8、员应掌握原料质量判断标准及感官检验方法,同时掌握原料信息渠道,确保稳定的货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成本低、运输和储存费用相对较少的原料,且要了解原料的库存,仓储和用量情况,防止造成积压和产、供、销脱节或停产,杜绝假冒伪劣原料。2、控制采购渠道采购渠道不宜多变,一旦确定合格供应厂商,不宜经常更换厂商,以便使原料质量稳定,筛选信誉好、质量优的大型企业,建立长期业务往来,可通过合同的方式约束双方行为,以确保饲料原料的质量。3、原料的接收程序感官指标合格,进行理化指标检测,达到标准的接收,未能达到标准的虽判定为不合格,但有两种处理:让步接收与拒收。让步接收的原则:A 检测指标在拒收标准范围内,

9、对产品质量影响不明显,且生产又急需。B 不超过库存量的1/3。C 价格合理,有价值采购优势,且有搭配使用方案。感观不合格的产品不需经过检测拒收,卫生指标达不到标准的一律拒收,掺杂使假的一律拒收并列入采购黑名单,理化指标为拒收标准的拒收。4、签定质量保证协议包括原料名称、产地、规格、等级、运输方式、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手段、原料质量的检测方式及检测结果的认可标准、质量事故的处理规定等。必要时签订质量承诺书。六、水产饲料原料的贮存原料应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保持良好的温、湿度。原料库要专职管理,专人负责。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勤打扫、勤翻料,防鼠、昆虫、鸟害。禁止与腐蚀性易潮湿的物品放在一起,

10、避光防止脂肪酸的氧化及对脂溶性维生素的破坏、变性。 1油脂贮存器一定要密闭并及早加入抗氧化剂。 2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米糠、蚕蛹、鱼粉等高脂类原料库存时间不宜太长。 3定期消毒。定期打扫饲料加工设备、储存仓,严格执行消毒计划。4原料入库要分类垛放,下有垫板,各垛间应留有间隙。并做好原料标签,包括品名、时间、进货数量、来源、并按顺序垛放。 5霉菌的检测与控制原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镰刀霉毒素。霉菌毒素可通过高压液相色谱和薄层层析法进行定量分析。但多数饲料厂作不了这种分析,一种较为适用的方法是利用紫外线法测定原料是否被黄曲霉毒素等毒素污染(定性),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不用投

11、入大量的资金。常用的脱毒方法有物理分离、热处理、微生物降解、辐射、生物酶技术等。应注意水产饲料原料在贮存过程质量的变化:营养指标的变化,如水分、脂肪氧化、新鲜度(VBN、组胺等)。卫生指标的变化,主要是毒素的累积变化。七、常用水产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一) 鱼粉鱼粉因原料的来源、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在质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市场上掺假物的存在、以劣充好也影响了鱼粉的质量。因此,除常规成份分析外,选用适宜指标判定鱼粉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 蛋白质新鲜度指标组胺和挥发性盐基氮组胺是鱼粉中组氨酸经微生物脱羧反应转变而成的一种胺类物质。鱼粉中组胺含量越高,表明受微生物污染越严重。挥发性盐基氮VBN是指鱼粉由

12、于细菌的作用,在腐败的过程中,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及胺类含氮物质。鱼粉中组胺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之间有相应的对应关系:即组胺含量越高,则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就越高;反之组胺含量越低,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就越低。我国GB/T191642003鱼粉国家标准规定特级鱼粉组胺含量300mg/k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110mg/100g;一级鱼粉组胺含量500mg/k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130mg/100g。鱼粉在加热过程中,游离组胺酸或组胺和酪蛋白结合形成组胺酸的酪蛋白混合物(肌胃糜烂素),造成鸡的肌胃糜烂或溃疡。对有胃鱼也易造成胃糜烂及体色变化。2. 脂肪新鲜度指标酸价酸价是评价鱼粉脂肪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13、鱼粉的水分、脂肪含量高及保存条件差等因素都将加快脂肪氧化酸败,导致产生不良气味,酸价升高,影响鱼粉质量。酸价越高,表明鱼粉脂肪水解程度越严重。我国GB/T191642003鱼粉国家标准规定特级鱼粉酸价3mg/g,一级鱼粉酸价5mg/g。3. 胃蛋白酶消化率胃蛋白酶消化率是评价鱼粉质量的重要指标,它表示可被胃蛋白酶分解的蛋白质与粗蛋白的比例。测定这项指标能鉴别鱼粉中是否掺入其他高蛋白而不容易被动物吸收的原料如羽毛粉、皮革粉等。掺入这些原料的鱼粉,其粗蛋白质、真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但胃蛋白酶的消化率往往较低。我国GB/T191642003鱼粉国家标准规定特级鱼粉胃蛋白酶消化率88%90%,一级鱼粉为

14、86%88%;秘鲁鱼粉标准中规定优质鱼粉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应为94%95%。4. 氨基酸含量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掺假物的存在,粗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粉品质不一定好。使用氨基酸分析仪可以准确分析鱼粉各种氨基酸含量,从而判定其质量。优质鱼粉氨基酸总量在60%68%,所含的11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17种)的51%55%,且氨基酸组成相对稳定。掺入水解羽毛粉,丝氨酸含量明显提高,可由正常的1.6%提高到3%,而蛋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明显降低;掺入皮革粉,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掺入血粉后,变化最明显的是亮氨酸,其次为组氨酸。(二) 豆粕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较多,有热敏性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尿酶及大

15、豆凝集素,也有热稳定性的抗原蛋白、植酸、寡糖等。豆粕经高温(膨化)、溶剂浸提能消除部份抗营养因子。因此,豆粕不仅要检测蛋白质、氨基酸、水分等指标,其他如尿酶的活性、蛋白质溶解度等也需检测。1尿酶活性通常以尿酶活性来表示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的破坏程度。尿酶活性高,说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没有得到有效的破坏;尿酶活性太低,说明豆粕受热过度,豆粕中的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因受热过度而遭到破坏,营养价值降低。尿酶活性定义为在30和pH为7的条件下,每分钟每克豆粕制品分解尿素后,所释放的氨态氮的毫升数。美国饲料工业协会建议豆粕尿酶值为0.050.2,巴西为0.010.3;我国GB/T195412004饲用大豆粕标准规定,尿素酶活性0.3。内控标准为0.05-0.3。2蛋白质溶解度蛋白质溶解度是指大豆粕样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可溶于0.2%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占样品中总粗蛋白质量的质量百分数,这是评估大豆加工过度或不足的有效方法。高温能使豆粕中的氨基酸与还原性化合物发生美拉德发应,从而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度。我国GB/T195412004饲用大豆粕的国家标准规定0.2%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70%。内控标准为70%-85%。另外,粗纤维也是质量控制指标,如果不控制粗纤维指标,豆粕加工厂就会加入豆皮。卫生指标中控制霉菌5104。(三) 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