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8337思路100题.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082174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8337思路100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习8337思路100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习8337思路100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习8337思路100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习8337思路100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8337思路100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8337思路100题.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8337” 将执行贯彻到底】8337发展思路100题编者按:8337发展思路是自治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细化、实化和具体化,是推进自治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总抓手,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个时期工作的基本遵循。在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之际,内蒙古日报和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推出8337发展思路100题。这100题及答案,是依据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讲话和有关文件,对8337发展思路的发展定位、工作重点、目标任务逐进行解读,有助于干部群众加深对8337发展思路的理解,也为学习宣传工作提供参考资料。1、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资源条件

2、是什么?从资源条件看,我区煤炭储量超过8000亿吨,天然气储量1.67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储量10万亿立方米,石油储量6亿吨以上,其中煤炭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超过3.8亿千瓦,占全国一半以上,居全国第一位;光能资源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2、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产业基础是什么?从产业基础看,2012年煤炭产量已达10.6亿吨,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5.5%,提高到29%,其中外调煤炭6.6亿吨,跨省交易量占全国四成以上,煤炭总产量和外调量均居全国首位;全区电力装机8080万千瓦,发电量3341亿千瓦时,分别居全国第一

3、位和第三位,其中风电装机1717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全区外送电量1337亿千瓦时,约占全国跨省送电量的五分之一。3、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市场需求是什么?从市场需求看,我国能源需求结构加速升级,清洁能源需求急剧增长,为我区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有关规划显示,到2020年,我国东中部地区将新增2.4亿千瓦电力需求,其中1.3亿千瓦需要外送;“十二五”期间,我国预计年均新增天然气消费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到2015年达到2300亿立方米。目前,华北、东北、华东等地与我区签订的送电协议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天然气供应协议规模超过30

4、0亿立方米。4、怎样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一是要围绕“清洁”搞好资源转化。既要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做足“迫风逐日”文章;也要大力推进煤的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积极发展高水平火电,抓好重点煤电基地建设,着力提高煤炭向清洁能源的转化比例,提高煤炭的就地转化率。二是要围绕“输出”加强通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优先安排我区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加快推进重点煤电基地至华北、华中、东北长距离、大容量、高电压等级输电通道建设,搞好“风电打捆外送”,逐步变“北煤南运”为“北电南送”,解决好“窝电弃风”现象,提高能源输出效

5、率。三是要围绕“基地”做大产业规模。切实用好差别化产业政策,争取国家优先在我区布局煤炭资源开发、电源点建设、能源外送通道项目,加强同有关省区市的能源供应合作,提高我区能源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5、十八大报告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作出怎样的调整?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6、我区为什么提出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内蒙古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看,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是煤炭多、油气少,充分利用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现代煤化工产

6、业,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有效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现实选择;从推动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看,煤转电可增值2倍,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煤制油可增值8至12倍;一条煤炭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平均比单纯输出煤和电增值6至10倍。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改变我区“一煤独大”产业格局,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7、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的优势有哪些?从比较优势和现实基础看,我区煤炭资源丰富特别是低热值煤储量大,水资源匹配条件较好,环境空间容量较大,区位、政策优势明显,非常适合发展煤化工。8、建设现代煤

7、化工示范基地,要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坚持“两手抓”,这“两手抓”具体指的是什么?要坚持试验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两手抓”。一方面,要在继续完善现有示范技术装备的同时,争取国家优先在我区试验示范煤气化、净化、合成等技术及国产化、大型化装备,提高煤炭深加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让更多的试验示范技术在内蒙古“生根发芽”。另一方面,试验示范项目成功后,及时跟进后续项目,需要扩大试验示范规模的要继续往下做,抓紧启动建设新的生产线;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和装备要争取国家优先在我区布局建设,防止“只开花不结果”。9、我区目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吗?目前我区拥有五大类国家重要的煤化工战略技

8、术储备项目,掌握100多项煤炭加工利用专利技术,已形成140万吨煤制油、106万吨煤制烯烃、520万吨煤制甲醇、20万吨煤制乙二醇、13.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生产能力,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10、我区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的优势是什么?我区铅、锌、铜等有色金属成矿条件好,储量丰富。探明铅储量893万吨、锌储量227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铜储量670万吨,居全国第四位。稀土资源得天独厚,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潜力巨大。我区电力供应充足,还可以就近利用俄蒙有色金属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前景广阔。据统计,全区现已形成235万吨电解铝、65万吨电解铜、51万吨锌、24万吨铅的生产能力,具有相当产

9、业规模,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基础。11、我区有色金属加工业今后的着力点在哪里?有色金属加工业要着力在产业延伸升级上下功夫。要大力发展铝电联营,加快推进高铝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高精铝、铝型材、铝箔、合金、轮毂、化成箔、铸件等后续加工产品;大力推进铅、锌、铜等有色金属采、选、冶、加一体化建设,加快生产高精铜板、带、箔、管材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12、我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是什么?我区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很大。一机、二机的重型货车、工程机械、矿山机械、铁路车辆制造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较强的竞争力,一些盟市的汽车、风电设备、化工设备

10、生产也已形成一定规模;我区煤炭产量目前已超过10亿吨,其它矿产资源开采量也较大,相应的采掘、洗选、运输设备需求很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紧扣区内市场需求,我区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完全能够做大做强。13、我区装备制造业今后的主攻方向是什么?装备制造业要主攻特色领域。装备制造业的领域很广,一定要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领域寻求突破。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煤机、矿机、风机、化机、重型机械和特种运载车辆等,加快发展模具、关键零部件生产等配套产业,积极支持汽车制造业发展,尽快把装备制造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14、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我区在耕地和草原上具有怎样的优势?我区是农牧业大区,

11、农牧林资源丰富,环境污染较少。全区耕地总面积1.07亿亩,有效灌溉面积4600万亩,人均耕地4.4亩,农业人口人均8亩多,居全国第一位。草原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可利用草场面积10.2亿亩,人均占有草场面积全国第一。15、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我区在农畜产品生产上具有怎样的优势?我区粮食总产已进入全国十强,粮食生产连续九年大丰收;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头数连续8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牛奶、羊肉、绵羊毛、山羊绒、向日葵籽等农畜产品产量均保持全国第一位。我区农牧业已具备了年产500亿斤粮食、24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

12、10万吨绒毛、50万吨禽蛋和10万吨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每年可调出商品粮200亿斤以上、牛奶500万吨、肉类150万吨以上。16、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我区在加工产业基础上具有怎样的优势?我区拥有一大批设备先进、加工规模大的企业,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能力逐年稳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形成年加工转化牛奶1000万吨、肉类200万吨、羊绒2万多吨、粮油1400万吨、马铃薯360万吨的生产能力,农畜产品加工率达52.3%。培育了伊利、蒙牛、小肥羊、科尔沁牛业、鄂尔多斯羊绒等一批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大的龙头企业和驰名品牌。全区国家级、自

13、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8家和403家,上市公司9家。全区现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其中有35件来自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体上看,我区牛奶、羊绒、肉羊等部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保持国内领先。17、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发展思路是什么?紧紧抓住国家农牧业各项有利政策,围绕“绿色”创品牌,围绕生产夯基础,围绕加工强龙头,围绕输出扩市场,围绕基地上规模,努力推进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把加快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不断提高我区农牧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18、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建设重点是什么?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

14、输出基地,要依托良好的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一是要抓龙头企业带动。制定完善扶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鼓励龙头企业在农村牧区建设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生产,推动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不断向餐桌延伸。二是要抓知名品牌创建。依托绿色无污染这一最大优势,深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原产地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努力培育更多享誉国内外的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产业竞争力。三是要抓产品质量监管。农畜产品质量不仅关系产业的兴衰成败,而且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农畜产

15、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认证,坚决防止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19、我区有哪些独具北疆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北方草原文化的摇篮,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蒙古和女真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到2010年底,全区发现各类文化遗存1.5万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8处,自治区境内的古长城的长度和历史跨度位居全国之首。浓郁的蒙古民族风情,是内蒙古与众不同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特有的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文艺作品、绘画、雕刻、民间工艺、体育、饮食、服饰

16、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使内蒙古成为一座庞大的、生动的民俗风情博物馆。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物产,辽阔草原、森林孕育了内蒙古特有的绿色农业、畜牧业、林业,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绿色餐饮文化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20、我区有哪些体现草原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我区地处祖国北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区域特征。首先,内蒙古拥有独特的资源景观,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大水域和大冰雪。草原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支柱,13.2亿亩草原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1.7%,拥有多种草原类型,被誉为完整的天然草原博物馆;森林面积3.55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沙地沙漠4.5亿亩,居全国第二;拥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295个;我们还有全国第七大火山群阿尔山火山群等神奇的地质奇观和温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