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07791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3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3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3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3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3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3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3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高三语文第一轮(知识点分课梳理)复习案 双桥中学高2012级语文备课组【第 三册】六国论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 今义:连词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

2、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 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 名词作动词。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一词多义。(1)兵 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

3、争) (2)暴 暴霜露(动词,曝露) 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 (3)事 以地事秦(动词,侍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 (4)犹 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5)终 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 (6)始 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始速祸焉(副词,才) (7)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 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8)得 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 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 然后得一夕安寝(动词,获得)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 (2

4、)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5) 连词,表承接。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2之(1) 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 结构助词,的。 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 (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 此言得之(指上文

5、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3以 (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 (3) 连词,相当于“而”。 以有尺寸之地 (4) 介词,把。 举以予人 (5) 介词,用。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为(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 (2) 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其(1)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

6、二国)6则(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1) 动词。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交好附) (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皆”表判断)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 3倒装句 (

7、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 4被动句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3)洎牧以谗诛(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四、重点句子翻译。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

8、的美称。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

9、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三、一词多义(扩展)。(一)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二)实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三)实词“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

10、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四)实词“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五)实词“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六)虚词“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第三人称代词

11、,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指示代词,译作“这”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2、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是之谓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3、固

12、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四、文言句式。(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二)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划线“于蓝”

13、表示“比蓝”表比较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五、重点句子翻译。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邻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一)一字多义。与1

14、.给。 2.读y,通“欤”。 3.为,给,替。 4.和。 5.亲附,亲近。 归1.归附,归依。 2.返回。 3.归还。 4.归聚,汇聚。易1.容易。 2.轻易。 3.替代。告1.祭告,祷告。 2.告诉,告知。 3.上报,报告。 4.祭告,祷告。(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2)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3)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4)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2.凯旋而纳之 纳:使收藏 (5)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6)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三)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 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