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XX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106625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XX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XX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XX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XX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XX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XX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XX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x镇2023年新农村建设意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全镇上下必须发动起来,抢抓机遇,谋划长远,抓好当前,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2023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年,要用科学开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全局,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着眼点,以“七有,五通三改三建为标准(“七有即村里有一个主民产业,农户有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有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有一幢宽敞整洁的住房,有一套家具和家电,有部家用 ,有一种以上健康有益的文体爱好;“五

2、通三改三建即通水、通路、通电、通 、通播送电视,改灶、改厕、改环境,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建宣传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稳步推进,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调整经济结构是生产开展的战略重点,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农村 二、三产业比重,提高养殖业比重,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夯实现代农业开展的根底。 一是继续抓好优势农产品建设。各村要立足现有生产根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开展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开展思路,通过整合资源,调优布局,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力争建成“三带八品优势农产品基地(“三带即矿

3、泉优质水稻产业带,无公害优质花生产业带,无公害优质西瓜、玉米产业带;“八品即水稻、花生、玉米、西瓜、畜禽、蔬菜、林业食用茵)。 二是继续加快农业示范小区建设。健全壮大四大养殖示范区,即江汉麻鸡养殖示范区,优质生猪养殖示范区,综合养殖示范区和水库立体养殖示范区,引导养殖户按工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公、公司运作的模式,形成以园区为龙头、以农户为载体、以协会为纽带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大力开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 三是继续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讲科学是调整结构的根底,要进一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突出抓好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工作,调整推广一批节约、增产新技术和生

4、态、高效新模式,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本文出自中国文秘之家-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工农互促的最正确切入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是着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要积极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引导粮食加工企业以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为依托,以绿色食品标志为载体,打造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花生、棉花、麻鸡、生猪等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开展饲料加工、屠宰分割、冷切保鲜等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是大力开展“订单农业。要创新利益机制,按照“积极引导、群众自愿

5、、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民主管理、制度标准的原那么,鼓励和支持不同经济主体兴办和开展各种协会组织、农产品运销组织、信息效劳机构、经纪人队伍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使之成为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是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坚决克服狭隘的地域经济观念,依托优质农产品、优势山水和优质矿产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外资,实行以企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扶持、加快开展,着力培植绿色食品,优质畜禽等特色产业,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三

6、、突破性开展农村劳务经济 开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各地都要在开展劳务经济上多动脑筋,多想方法,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技校、职校、“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的转移培训。充分发挥劳务输出效劳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镇村劳务输出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村充裕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 二是优化劳务输出环境。全面清理和取消各种限制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手续。对主要劳动力在外务工,辅助劳力在家务农的,要保存其承包地,使他们进退有路。重点解决好“留守子女的生活学习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 三是大力

7、开展“回乡经济。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利用其资本和技术,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走“输出一成才一积累一创业一共同富裕之路。 四、加快农田水利根本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生产开展的根底,是安全饮水的保证,要切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继续搞好水库、水坝除险加固,创新管理体制。 一是积极争取 农田改造项目。依托粮食生产基地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根本农田改造、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土地整理的开发力度,配套路、沟、渠、泵,加快高产农田建设步伐,提高耕地质量。 二是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引导农民建好“当家堰,疏通“断头渠,消除抗旱死角,提高农业旱涝保收能力。创新农田用水管理模式,大

8、力开展“三民办水利, 抓好水库、水坝及灌渠的整险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走专业化效劳、协会化管理的节水灌溉之路。 三是继续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抓住国家对老区、疫区的政策性扶持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扶贫开发项目,争取国债资金饮水项目,争取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五、大力开展农村公共事业 开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广阔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效劳水平,逐步改善广阔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一是加大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力度。今年要继续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依靠和发挥农民群众“要致富,先修路的积极性,

9、形成强大合力,把通村通组公路修成农民的致富之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播送电视“村村通的质量和覆盖面,积极争取相关企业支持,改善农村通信环境,逐步标准农村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确保村村都有活动阵地。 二是加强村庄整治工作力度。从实际出发,把村庄整治的重点放在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上,大力开展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去除居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柴草、垃圾等杂物,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努力实现农村饮水安全、道路通达、环境友好、信息畅通、能源清洁、设施健全的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引导新居建设集中连片开展。 三是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要继续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积极争取对

10、口帮扶单位的资金、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建设资金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的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捆绑扶贫开发、土地平整、公路建设、水利、血防等专项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六、着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努力构建“平安农村、“和谐农村。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二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

11、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方式,发动和组织农民积极投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不断激发广阔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工作实效。 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教育,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

12、理,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七、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镇委、镇政府将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领导。各地、各部门都要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要坚持“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那么,制订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方案。要立足现有根底,量力而行地进行房屋和设施的改造,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防止大拆大建,防止举债建设,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群众,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气氛。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