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第二节.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062825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 第二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课 第二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课 第二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课 第二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课 第二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 第二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 第二节.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过程及 教 学 方 法时 间 分 配 运 用二、明礼诚信两千多年前,贤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以见得,明礼诚信早已被古人所重视、所推崇。今天,在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中,明礼诚信又被列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足见其意义深远。 “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早在夏、商两代,礼就很盛行。礼是由风俗习惯逐渐深化而成的行为准则。由于礼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形式之一,因此,在人们的交往中

2、,礼的最好表达莫过于辞让和恭敬。孟子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也”。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世界对我们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教P88 所谓的明礼,也就是“讲礼” 社会主义时期的礼同以往朝代的礼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不同的。现在的“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敬别人,言行文雅,表里一致。平等待人,就是和人来往相处,都应平等相待,既不以年长、位高而骄傲自负,也不因年轻、位低而卑屈自惭。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人格、个性、自尊心、感情、愿望、爱好和习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和正当利益。言行

3、文雅,就是在和别人交往时,言谈举止高尚优美,彬彬有礼。表里一致,就是以诚待人,光明磊落,不虚情假意、口是心非。社会主义的礼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也是新时代的要求。教P88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而诚信则是人的内心状态。诚于内而礼于外,是对明礼诚信的最佳诠释,明礼,只有表现了人内心的诚信本质,才不会流于虚伪的形式;诚信,只有通过明礼的外在形式,才能最恰当地表现出来。“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诚是礼的基础,一个人一点诚信都没有,行什么礼都是假的。诚信就是对他人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骗,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同时,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

4、用,忠实履行自己作为公民所承担的义务。“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在经济活动中要诚信,杜绝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诺言,忠诚待人。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人际交往维系的重要德行。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和信守然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

5、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这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如果

6、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诚于中而信于外”的说法。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是人们应当具有的一种信念,而且也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人们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谋取利益实现利益的方式。诚信,既可以是价值论和功利论的,又可以是道义论和义务论的。价值论和功利论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和实现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很难取得长久而真正的利益。道义论和义务论的诚信观则把诚信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和内在的要求,认为人们讲求诚信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讲求诚信哪

7、怕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仍然是弥足珍贵的。我们主张在诚信问题上把道义论和功利论结合起来,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特质。然而,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社会道德还是有很大进步的。但就明礼诚信而言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伪善欺诈,客观上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相互欺骗,严重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坦白,和睦友善的关系,从而陷入怀

8、疑一切的境地。比如,有的人不知礼为何物,把送礼当作“有礼”,礼不到,事不办,有些人更是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等等所谓的“信条”、“格言”都是社会诚信意识缺失的内在表现,不仅是庸俗的而且还损害了个人形象,伤害了人际间的正常交往,败坏了社会风气。而这种诚信意识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增长,严重影响着国家的安定团结。在全社会倡导包括“明礼诚信”在内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必将有效地促进“诚信危机”的消除。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诚信为突破口,加强道德建设:首先,我们应在全社会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的人们从思想意识里认识到诚信的重

9、要性。那么,作为每一个公民,我们都要自觉遵循“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要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这些规范要求的重要性。诚是立身的“奠基石”,信是做人的“身份证”,礼是处世的“润滑剂”。牢记社会道德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绝不侵犯他人的利益。而我们书上也告诉我们了:要做到文明礼让,首先就要提倡讲礼貌、重礼节、懂礼仪。要做到文明礼让,还应该努力提高社会公德意识。要做到文明礼让,还要懂得谦让,学会宽容。书P68三、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每一个公民,不论民族、年龄、职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相互友,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现实中,对他人友善的人

10、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团结是力量的源泉。能否团结、友善,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兴衰。要做到团结友善,就必须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就必须对已严、对人宽,就必须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团结友善必须是在正义原则之下的团结友善。这就包括了团结合作和友善待人两个方面:1.团结合作科研工作者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六只猴子分成两只一组,分别放进三间屋子,每间屋子有相同数量的有限食物,所不同的是,食物放置的高度不同。第一间屋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两只猴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得到;第二间屋子的食物悬吊在空中,其高度足令两只猴子望而生悲;第三间屋子的

11、食物悬吊在半空,虽然距离地面很高,但只要两只猴子精诚团结、紧密协作,是完全可以冲破高度的阻挠而拿到救命的食物的。 一周后,试验者打开屋门,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三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第一间屋子的两只猴子为了争夺有限活命食物打的死去活来,一只已经死掉,另一只也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第二间屋子的两只猴子因生活在充满悲哀的无望中,而放弃所有努力,在等待中,静静地、活活地饿死;惟有第三间屋子的两只猴子完好无损,因为它们发现,悬吊在半空的食物虽可以活命,但单凭他俩任何一个的高度都不可能得到那宝贵的食物,于是,一只猴子就站到了另一只猴子的肩膀上,取到了那弥足珍贵的食物后,两只猴子有尊有让的分而食之,它们就这样度

12、过了危险得以生存下来,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并非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能得心应手,手到擒来,当感觉到自己的高度不够时,何不先借出自己的肩膀给别人一用呢?这时,你借出的肩膀一定会为你赢得新的高度,你的存在也就在无形中成了他人存在的重要前提。因此当困难向我们袭来时,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你需要他的肩膀,他需要你的高度。 猴子的命运告诉自己,团结和协作比什么都重要。关于团结合作古人们留给我们很多的启示:高尔基: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毛泽东主席告诉我们:团结一

13、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老人他的几个儿子不和,兄弟时常发生纠纷.有一天,老人病危了,把几个儿子叫到跟前,让人取来一捆筷子,分给几个儿子各一双,要他们折断,结果每个儿子都毫不费力的把筷子给折断了。这个时候们,老人又让人把捆成一捆的筷子递给这兄弟几个,让他们分别折断。几个儿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是谁也没能把着成捆的筷子折断。老人就告诫儿子们:你们就像这些筷子一样,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胜任何挑战.儿子们深受启迪,从此不再互相争斗,同心协力。故事中所说明的团结合作的道理。善于团结合作从内在本质上是要求理解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

14、种高尚的情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对你的尊重。所以,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你自己。在生活中你处处尊重他人,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换来的就是他人对你的尊重,当得到别人的尊重别人的认可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必然对自己尊重。从外部表现上是要学会欣赏,学会沟通:沟通也是一门艺术,要简单有多简单,要复杂有多复杂,一个真诚的道欠,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电话,都可以成为我们沟通的最好式。当然,世间的纷杂,也决定着沟通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这就要我们在沟通时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选择最佳沟通方法。沟通随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沟通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最好方式,遇到问题及早及时沟

15、通,你的生活会少些烦恼,沟通时多一些诚意,多一些谅解,在给他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你自己也会得到幸福。从运用技巧上要学会正确处理矛盾和隔阂:人与人之间由于各个方面的差异,相互间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要善于团结合作,就要学会正确处理矛盾。书P712.友善待人有一篇题为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文章,其中有一个片段,至今记忆犹新。美国著名的试飞驾驶员胡佛,有一次飞回洛杉矶,在距地面九十多米高的空中,刚好有两个引擎同时失灵,幸亏他技术高超,飞机才奇迹般地着陆。胡佛立即检查飞机用油,正如他所预料的,他驾驶的那架螺旋桨飞机,装的却是喷气机用油。当他召见那个负责保养的机械工时,对方已吓得直哭。这时,胡佛并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样大发雷霆,而是伸出手臂,抱住维修工的肩膀,信心十足地说:“为了证明你能干得好,我想请你明天帮我的飞机做维修工作。”从此,胡佛的飞机再也没有出过差错,那位马马虎虎的维修工也变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了。在这个故事虽然维修工的过失险些使自己丧命,但心地善良的胡佛深深懂得有过失者的心理。当对方因出了严重差错而痛苦不堪时,善解人意,自我克制,出人意料地给予宽慰,使其恢复自信和自尊。这,就是友善的巨大力量。试想,如果胡佛愤怒斥责这位维修工,甚至不依不饶地追究他的责任,那么很可能会彻底地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