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导学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061828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刈麦》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观刈麦》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观刈麦》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刈麦》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刈麦》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观刈麦 第一课时 学案编号:_01_ 课型:讲读课 执笔:张文 审阅:初二语文组 学生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背诵课文。3.进入诗词意境,体会、领悟,发挥想象。(A组独立完成目标1、2,在C组帮助下完成目标3 BC组独立完成目标1.2.3 ) 学习重难点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背诵课文。进入诗词意境,体会、领悟,发挥想象。 学法指导1、多元化朗读。2、品味、鉴赏。3、合作、研讨、探究。学习辅助 教材、多媒体电脑。 教学环节(一) 自主学习(ABC组均独立完成)1关于作者,你了解多少? 白居易

2、(772846),字_,号_, _代大诗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之一。早年写的“讽喻诗”,如秦中吟新乐府,比较广泛地揭露了当时各种弊政和民间疾苦。诗歌的风格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有白氏长庆集。2给下面生字注音刈麦( ) 荷箪( )( ) 童稚( ) 饷田( )灼( )秉( ) 遗穗( ) 吏禄( )三百石( ) 岁晏( )(二)交流展示1.朗读课文, 把全诗分为三层。(独立完成)2.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初读感受。(独立完成)3. 哪一句诗最拨动你的心弦,请说明原因,请设计诵读。(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4.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农民生活辛苦的词句是哪一个?为什么?5.谈一谈你对“但惜

3、夏日长”中的“惜”字的理解。(A组在C组帮助下完成,B组独立完成)(三)点拨升华在卖炭翁中,哪一句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着分析。(四)课堂小结(五)达标反馈(ABC组均独立完成1.2)1.观刈麦选自 _,白居易(772846),字_,号_,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关心的诗句是_。2.给下面生字注音荷箪( )( ) 饷田( ) 秉( ) 遗穗( )3.默写观刈麦(A组默写第一层,B组默写一、二层,C组默写全文)课后反思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

4、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注释刈(y):割。覆(f)陇(l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箪(dn)食(sh):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童稚(zh)携壶浆(ji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饷(xi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g

5、ng):地名。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但:只。 惜:爱惜。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秉(b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悬:挎着。敝(b)筐:破篮子。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输税(shu):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我:指作者自己。曾(z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吏(l)禄(l)三百石(d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吏禄

6、:官吏的俸禄。岁晏(y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念此:想到这些。尽日:整天,终日。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一年俸禄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

7、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

8、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注释卖炭翁:此篇是组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

9、。营,经营,这里指需求。可怜:使人怜悯。愿:希望。晓:天亮。辗(ni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困:困倦,疲乏。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骑马的人。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把:拿。称:说。敕(ch):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系(j):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