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之我见.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058284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之我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之我见.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论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之我见 虎林市逸夫中学王本霞语文教材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之作,向我们输送着滋润心灵的营养。阅读教学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文学宝库的门,进入人类精神的家园。我们只有立足于语文教学这个平台,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拓宽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品味、体验、欣赏,才能引发思想的震撼、精神的超越和审美的洗礼,才能获得打开这扇门的金钥匙,才能获得精神企求的满足,获得心灵美感的享受。下面以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光明产生影子、孤独的盲孩子只

2、有影子陪伴这一平凡琐事出发,巧妙地提炼出光明是影子的母亲,影子给盲孩子最忠诚无私的爱这一极富哲理的思想,借助新奇大胆的想象,描绘出一个雷电交织,萤光闪闪的夏夜,盲孩子获得光明这一幅充满爱意的画面,奏响了一首爱的赞歌。本文内涵深邃,字里行间闪现着美的光环,是一篇培养审美情趣的佳作。一、巧妙导入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始五分钟,学生处于兴奋的初始阶段,呈上升状态。因此,导入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注入教师对美的理解,融入教师的激情,进入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美感,从而把学生带入语文学习的氛围中。本课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天来了,巴黎的街道繁花似锦,娇艳美丽。在那繁华的街头,一位盲人乞丐却没讨得分文。

3、一个诗人动了恻隐之心,为盲人写了一个字牌放在他身旁,于是引来无数施舍者。字牌上是一行什么字呢?”说到这里,我故意停顿一下,环视同学们,他们正用充满疑惑和好奇的目光望着我。“上面写着:春天来了,我却什么也看不见!平平常常的一行字,却是那么震撼人心。春天来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在盲人眼里仍是一片漆黑,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同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看看诗人金波又是以怎能样的艺术手法来唤起人们对盲孩子的关爱同情之心呢?”这样,一个精典的爱心故事既激发同学们对孤单弱小者的同情,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学习热情。二、朗读感知语文的朗读是打开理性思维的一把金钥匙,重视朗读训练,

4、是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一环。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音节、深邃的语言,都可作为载体,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往的课堂朗读我大多采取播放范读磁带,或者范读的方式,用准确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然后学生再模仿。但效果并不太好。反思之后才发觉,这种做法显示的是朗诵者的才华,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弃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开发。因此,我采用配乐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和分角色美读的方式,把诵读与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是自读前的导读。我问:“童话是写给儿童看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呢?同学们有的说:“要有感情地读,读出人物的性格。”有的说:“要根据文章的基调确

5、定朗读方法,例如本文要读出盲孩子的孤独寂寞,还要读出影子、萤火虫的热情。”我微笑地点点头,肯定了大家的说法。接着说:“大家肯定喜欢鞠萍姐姐,谁能说说她在主持节目时的声音具有什么特点?”这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童声”,“对!读童话就要用童声来读”。于是,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自由投入地用童声读课文了,脸上写满了微笑。读后,我真诚地评价道:“大家读的真好。你们读懂了什么呢?”这样学生带着被肯定的满足感、幸福感,争先恐后地发表阅读所得。其次,分角色朗读,为进一步鉴赏课文打下基础。我根据本文按句排列的特点,安排两个声音相近的同学读叙述语言,两个男同学分别读“盲孩子”和“影子”的对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

6、话。学生在温馨欢快的音乐声中动情朗读,所有同学陶醉其中。这样以文字为媒介,让优美的音乐流入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情感熏陶和感染,感受到了学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三、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1我首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交流看法: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美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请大家谈谈这篇课文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有了两次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语言美,像诗歌一样,有一种节奏美、含蓄美;有的说题材美,写一个盲孩子内心的世界,影子像一个活泼的孩子,萤火虫像一群热情的伙伴,他们帮助了盲孩子,给盲孩子带来了欢乐、光明;有的说文章立意美,用童话的形式来表现爱的

7、主题滋润了我们的心田;还有的说意境美,课文情调轻松快乐,情境多姿多彩,构成了一种绚丽的境界,吸引并感染着我们,使我们获得了美的熏陶。 2具体赏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来表达的,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展开个性化阅读,品味出文章温馨美好、绚丽多彩的意境美和活泼跳跃、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节奏的语言美。3、 多角度理解主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探究主题是最能焕发活力的一个审美角度,也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会体验到醍醐灌顶的精彩,阅读便进入了“天光

8、云影共徘徊”的动人境界。有的同学站在盲孩子的角度,认为盲孩子热爱生活,心中有坚定的信念,执着地追求光明,最终也拥有了光明,以此来表现:人活着应当有坚定的信念,不管自己当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有的同学站在影子、萤火虫的角度,认为本文的重点在于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的主题。有的同学从影子获得生命的角度总结出: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还有的同学认为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彩虹等为盲孩子展现了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可以表现出“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全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主题。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我相

9、机诱导点拨,纠正不足,肯定优点,全面保护学生的探究心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多角度的探究中,学生的思维碰撞,心灵交融,迸发出智慧的火光,使学生体验到了审美的乐趣,获得了成就感。四 、 话说“关爱”此环节让学生自畅谈:如何对待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通过交流,学生深深的感受到:关爱别人应是不求回报的,关爱别人应是发自内心的。在关爱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关爱着。正因为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关爱,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美好幸福。这样,学生在体味作者的感情基础上走出文本,自然迁移,读以致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善于发现的眼睛,必须有一颗美好的心灵。”通过语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必须在营造审美意境的基础上,在欢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走向作者,主动获得审美体验、审美感悟,从而获得审美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