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三模拟考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057171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三模拟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三模拟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三模拟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三模拟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三模拟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三模拟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三模拟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48分。24、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勘查发现,秦东陵5个陵园(昭襄王及其母宣太后、孝文王、庄襄王和秦始皇)的陵墓,全都“坐西面东”。再向上溯源,凤翔的秦陵(春秋时期秦国历代国君墓地)也“坐西朝东”。此现象主要反映了A主张“尊王攘夷” B征服东方的决心 C对华夏文明的向往 D崇尚法家思想25、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6、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

2、天上”,而中国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27、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社会秩序 B完善法律体系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28、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这些外钞以中国银本位作为计值单位,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

3、人接受,在东南沿海省份广泛流通。80年代,仅(英资)汇丰银行在厦门一地发行的钞票就有六七十万。这一现象A有助于近代中国通货市场的规范 B一定程度减轻了清政府的外债压力C体现经济发展对币制改革的需求 D使英国垄断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29、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 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 C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 D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30、议会上院是英国最高的司法机关,可上院里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

4、”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A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C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 D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31、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胡适仍然抨击国民党思想体系的传统主义成分,号召把科学才智用于国家管理,提倡立宪制度和公民权利。这反映出A民主思想在当时中国仍步履维艰 B胡适国民政府思想改革表示不满 C胡适坚决捍卫民主、科学思想 D国民党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32、开始于1901年的清末新政,又称“庚子后新政”。就其内容而言大体与戊戌变法相似。可是掌权 慈禧太后在推行新政得到同时,却再三强调

5、新政不得偏重西法。这说明慈禧太后A接受列强建议实行革新的真实动机 B不愿为戊戌政变翻案的矛盾心态 C因发动戊戌政变而产生的悔恨心理 D固守传统反对进步的顽固态度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福利国家政策包括如下内容: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这些政策旨在A掠夺高收入阶层 B提高下层人民生产积极性 C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D提供人们向上进阶的可能34、1930年,美国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的产量依次为:92万台、6.1万台和5万台;到了1940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的产量依次为:156.7万台、19万台和1

6、1万台。导致上述现象是由于罗斯福新政A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B推行“以工代赈”C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D整顿财政金融体系35、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

7、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政治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是怎样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7分)简述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显著

8、特点。(6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 事 年 表1946年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1967年欧共体建立1970年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1982年美国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没有获得国会批准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1993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定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2000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中的物质

9、文明、政治文明或精神文明的任一方面,辩证阐述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12分)(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还,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

10、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7分)24-28 BBCAC 29-33 CDABD 34-35 AD40(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8分)(2)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4分)(3)成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

11、治制度。(共7分,答两点6分,三点7分)特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中国近现代的民主之路漫长、艰难而曲折;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是社会各阶级、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6分)41、答:示例一:人类文明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向着纵深方向发展。选物质文明方面:(1)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集团的建立;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演进;中国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说明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人类文明在经济方面已融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2)但人类文明的演进从来都是与问题相伴而生的。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会带来破

12、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绿色和平组织的建立正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总之,二战以来人类文明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发展与问题并存,文明与危机共生。示例二:人类文明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向着纵深方向发展。选政治文明方面:(1)二战前的欧美各国普遍建立了民主政治,亚非拉国家也把追求政治民主化作为革命的目标;而二战后的联合国通过人权宣言以及美国男女平权运动,说明追求自由平等已成为时代潮流。(2)但人类文明的演进从来都是与问题相伴而生的。1982年,民主政治发达的美国并未通过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建立自由平等的民主社会任重而道远。总之,二战以来人类文明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发展与问题并

13、存,文明与危机共生。示例三:人类文明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向着纵深方向发展。选精神文明方面:(1)以电子计算机等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说明人类对发展和自身命运的反思。(2)科技的进步仍不能克服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虽然和平是当今的主流,但仍有恐怖主义等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存在。总之,二战以来人类文明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发展与问题并存,文明与危机共生。45、【答案】(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4分) 内容:以招募宿卫、边兵的募兵制代替府兵制。(4分)(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度使佣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