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5.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051064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5.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活 动 设 计课题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理解农奴制的存在是导致俄国全面落后的根源,认识俄国改革农奴制的必要性。(2)通过对改革的酝酿过程的了解,认识亚历山大二世推进改革的目的。(3)识记解放农奴法令,理解废奴法令的作用。(4)对“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分析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认识及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作用。(3)通过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全面评价“二一九法令”。 情

2、感态度价值观(1)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2)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重点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的认识及其评价。难点(1)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2)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教 学 反 思一、缺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及宗教改革,比较其性质及方式。二、缺乏材料分析的能力。评价“二一九法令”时,材料展示,对要点归纳总结比较困难,需要在平时加强这方面训练,培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教 学 过 程教 学

3、 内 容 及 过 程导入新课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呢?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呢?新课讲解概念解释:农奴制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地租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4、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展示材料:“农奴的房屋”、“ 地主在毒打农奴” 学生思考:以上材料说明农奴哪些情况?学生回答: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完全束缚在土地上。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十分严重。展示图表:学生思考:根据材料,请问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什么社会问题?学生回答: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暴动频发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农奴制的存在给俄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1、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工业发展缺乏的必须的自由劳动力。2、缺乏工业资本。3、农奴制下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无法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4、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导致阶级矛盾激化。2、出示: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比较表学生思考:

5、以上表格反映了俄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经济上:俄国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西欧国家。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出示材料及“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图片材料一 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材料二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学生思考:从材料中可以说明俄国什么社会现实?学生回答:思想上:国内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新思潮出现。6、出示材料:材料一 恩格斯说:“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

6、式的民族同几人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这场克里木之战,证明了蒸汽机胜过了风帆,铁路胜过了马车大国崛起材料二 国家枪支战舰运输工具运输通道军用物资俄国滑膛枪木帆船牛车马车泥路缺乏英法来复枪汽船火车铁路充足材料三“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形式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学生思考:根据材料归纳俄国最终战败的原因时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特别是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学生探究: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学生回答:A、大大降低了俄国的国际地

7、位;B、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C、使统治者认识到改革是俄国的唯一出路。小结: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的失败(直接原因)。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1、展示材料:材料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学生思考:材料一

8、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学生回答:给农民土地,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材料二 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学生思考:结合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二一九法令1、展示图片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二一九法令”。2、学生阅读课文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四、进步与局限进步性1、展示材料:材料一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

9、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材料三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以上材料节选自学生思考:据材料,指出农奴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学生回答:变化: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学生思考:结合以上图表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何进步性?学生回答:1、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农奴

10、获得了人生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局限性展示图片: 图片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学生思考: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学生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但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

11、。材料四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动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材料五 农民交付的赎金比当时地价高出23倍,农民要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形式连本带利偿还给政府,是对农民厚颜无耻的掠夺。 列宁材料六“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阅读、思考后回答:列宁对于1861年改革的评论是否存在矛盾,应该怎么看待?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无权)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遭受盘剥小结: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积极影响:农奴制的废除,农奴获得了人生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3、局限性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无权)。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遭受盘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