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变异复习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046564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与变异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遗传与变异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遗传与变异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遗传与变异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与变异复习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传与变异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 下列除哪项外,现在都发现有相应的噬菌体A. 细菌B放线菌C螺旋体D真菌E立克次体2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A毒性噬菌体B温和噬菌体C前噬菌体D溶原性噬菌体E以上都不是3下列哪项为噬菌体的特性A通过细菌滤器B严格宿主特异性C只有核酸D有溶菌周期与溶原状态E以上均是4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真菌细胞B淋巴细胞C细菌细胞D螺旋体细胞E放线菌5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A白喉棒状杆菌B破伤风杆菌C霍乱弧菌D产气荚膜杆菌E大肠杆菌6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A性菌毛B质粒C前噬菌体D毒性噬菌体E异染颗粒7转导与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点是A

2、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B转移的遗传物质为供体菌的DNAC有关的噬菌体均为缺陷型D可由雌性菌变为雄性菌E以上都不是8白喉杆菌外毒素的产生与下列哪一方式有关A基因突变B转化C转导D溶原性转换E原生质体融合9形成肠道杆菌耐药性的主要方式为A转化B转导C溶原性转换D接合E原生质体融合10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A通过性菌毛B直接摄入C以噬菌体为载体D细胞融合 E通过基因间跳跃11.关于细菌的耐药性(R)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因子(R)组成BRTF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细菌的性菌毛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 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

3、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R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12.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A.核质和质粒 B.核质、质粒和中介体 C.核质、质粒和前噬菌体 D.核质和前噬菌体 E.核质、中介体和前噬菌体13.与细菌致育性有关的质粒是A. Col质粒 B.F质粒 C.V质粒 D.ST质粒 E.以上都是14.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 B.质粒是细菌必备结构 C.质粒不是细菌必备结构 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 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细菌体内15.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A.接合 B.转导 C.转化 D.突变 E.溶原性转换16.R质粒中决定接合与自主复制的基因是A.耐药传递因子 B

4、.耐药决定子 C.插入序列 D.F质粒 E.转座子17.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外源性DNA片段A.未能进入受体菌而被核酶降解 B.进入受体菌后未能与染色体DNA重组,也不能自主复制 C.虽与受体菌染色体重组,但未能表达其性状 D.进入受体菌后形成能自主复制的环状结构 E.以上都不是18.原生质体融合与接合共同具有的特点是A.需温和噬菌体作为载体 B.供体菌必须与受体菌直接接触 C.可发生溶原性转换 D.需性菌毛存在 E.转移的是小分子DNAX型题21.关于质粒的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可编码多种生物学性状 B.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C.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消除 D.可从一细菌转移到另

5、一个细菌 E.不相同的质粒能共存于同一细菌内22.关于突变的规律,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有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B.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C.发生突变的细菌只是群体中的个别菌 D.合适的环境条件可将突变菌株选择出来 E.突变后的菌株不能再次突变恢复到原来的性状23.菌落变异可拌有下列哪些变异A.抗原性变异 B.毒力变异 C.结构变异 D.生化反应的变异 E.耐药性变异24.非接合性质粒可通过哪些方式转移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源性转换 E.融合25.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F+菌与F-菌接合时,质粒被转移 B.Hfr菌与F-菌接合时,染色体基因可被转移 C.F菌与F-菌

6、接合时,质粒与染色体基因一起被转移 D.F+菌与F-菌接合时,F+菌变为F-菌 E.F菌与F-菌接合时,F菌不变为F-菌26.关于影印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本试验证明细菌可以直接摄取游离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B.抗生素起到诱导细菌突变的作用 C.试验中个别细菌所具有的耐药性是在加入抗生素之前就存在的 D. 它证明细菌的突变是随机的、自发的 E.试验中形成耐药菌的突变发生越早,则产生抗性突变株的比例就越多二、填空题1噬菌体感染细菌有两种后果,一是 噬菌体增殖,细菌被 ,建立 ;二是 噬菌体不增殖,而是建立 。2细菌的各种生物学性状均可发生变异,如 、 、 、 、 、 。3. 两个性

7、状不同的细菌之间可发生 和 ,其方式有 、 、 、 、 。4噬菌体参与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 和 。5F菌亦称 ,可经 方式变为F+菌。6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由 和 组成,可通过 方式转移。7.温和噬菌体可引起宿主菌基因的 和 ,溶原性噬菌体可使宿主菌变为 状态。三、名词解释1噬菌体 2毒性噬菌体 3温和噬菌体 4前噬菌体 5溶原性细菌 6质粒 7转化 8转导 9接合 10溶原性转换 四、问答题1.为什么转导比转化的效率高?2.根据能否遗传,可把细菌的变异分几类,有何差异?3.试述用小鼠体内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证明转化现象的过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E 2.C 3.E 4.B 5.A

8、 6.B 7.A 8.D 9.D 10.B 11.D 12.C 13.B 14.B 15.A 16.E 17.A 18.B 19.B X型题:21.ABCDE 22.ABCD 23. ABCD 24. ABE 25. ABCE 26. CDE 二、填空题1.毒性、裂解、溶菌性周期;温和、溶原性周期 2.形态、结构、毒力、抗原性、耐药性、菌落 3.基因转移、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接合、原生质体融和 4.转导、溶原性转换 5.雌性菌、接合 6.耐药传递因子(RTF)、耐药决定子(r)、接合 7.普遍转导、局限性转导、溶原三、名词解释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

9、毒。2毒性噬菌体:能在敏感细菌内增殖,建立溶菌性周期,最后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3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DNA上,并能与其一起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又能传至子代细菌,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4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核酸)称为前噬菌体。5溶原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6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染色体外的DNA。7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断并整合到自己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性状。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倒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9.接合:两个细菌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DNA直接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10.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而获得新的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