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方式初次分配.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03931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配方式初次分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配方式初次分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配方式初次分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配方式初次分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配方式初次分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配方式初次分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 配 问 题(一)、我国的分配方式及其区别:1. 我国分配方式的种类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2、区别的关键点:(1)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从所有制角度讲)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可以是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也可以是技术要素分配等)(2010年 安徽文综)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

2、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26000元 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 D44000元11000元选D按劳分配收入是:工资36000+奖金8000.=44000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个人专利转让取得的收入是5000(技术要素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土地要素的手入)6000=11000其妻子开的个体杂货铺收入15000是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

3、)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3)按生产要素分配l 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等。l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及对应形式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买卖股票所得、

4、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出租所得注意:承包土地所得 转租所承包土地所得按技术要素分配:主要形式是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员凭借管理取得的收入,主要形式是年薪制。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l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其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其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

5、、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4)、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表现为探亲差旅费、工作餐、工作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总结:一看所有制,二看生产要素注意:几个区别(1)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2)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为

6、了最广泛、最充分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切合法的劳动收人和合法的非劳动收人,都应该得到保护。这里所说的合法的非劳动收人包括( D )国有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人 个体工商户的收人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人 银行存款、购买债券获得的收人 A. B. C. D.(3)财产性收入(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财产性收入”),是指城乡居民家庭(除劳动获取工薪收入外,还)凭借拥有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股票,债券,基金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一般讲,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如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以及营运财产所获得的收入(如红利、财产增值收益等)。所谓“创造条件让

7、更多群体拥有财产性收入”,就给广大劳动群众广开财路,开辟了除了劳动工薪收入外,还拥有通过营运自己所拥有的财产来获取收入的多种渠道。总结:一般是除工薪收入外。下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有(C) 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居民购买基金的收入出租土地取得的收入 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 根据物能否移动并且是否因移动而损害其价值为标准,可将物分为动产和不动产,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移动就会损害其价值的物,不动产主要指土地及土地上的定着物; 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或用途的物。(4)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第一,存在的范围不同。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

8、体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第二,性质不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是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l 关于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其中包含科技创新,分配制度改革要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应全面了解,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1) 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2) 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借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3) 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

9、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4) 科技人员自办实休,自办公司,其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归自己所有。通过转让成果或专利所获得的收入属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附: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比较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别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公有制经济、私营、外资经济分配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个体劳动者私营和外企中的劳动者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处于雇佣地位体现的关系劳动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非公

10、有制生产关系私有制生产关系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之一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劳动者都要靠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劳动来获得收入,合法收入都受国家保护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及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津贴,是指补偿职工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补充形式。常见的包括矿山井下津贴、高温津贴、野外矿工津贴、林区津贴、山区津贴、驻岛津贴、艰苦气象台站津贴、保健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等,此外,生活费补贴、价格补贴也属于津贴。津贴(All

11、owances) 津贴是对劳动者在特殊条件下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补偿的一种工资形式。 津贴分配的唯一依据是劳动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优劣,而不与劳动者劳动的技术业务水平及劳动成果直接对应和联系。 津贴不与技术业务水平及成果直接联系,这就决定了它是一种补充性的工资分配形式。 津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津贴具有相对均等分配的特点。奖金主要是指作为一种工资形式,其作用是对与生产或工作直接相关的超额劳动给予报酬。奖金是对劳动者在创造超过正常劳动定额以外的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成果时,所给予的物质补偿(一)生产奖;(二)节约奖;(三)劳动竞赛奖;(四)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五)其他奖金。按奖金的周

12、期分类有月奖、季奖和年度奖。按劳动要素分配和技术要素分配的问题。| 如果在私企上班从事科研工作,使按技术要素分配还使按劳动要素分配?是不是研究出科技成果算技术要素,没有的话使按劳动要素分配。不要书上原话,高中和大学老师替我解答下,急,我今年高考。答案 在私企上班从事科研工作,如果拿工资,这个工资算劳动要素分配;如果有科研成果,那么这个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中取得的报酬是按技术要素分配。(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含义: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总结:区分的关键看分配的主体,若是国家主导则是再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