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答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029209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答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答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答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答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答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答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答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_*姓名_*考号_* *装_*订*线*装_*订*线*装_*订*线*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制卷人: 汤老师小荷已露尖尖角,只待蜻蜓立上头。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静心尽力,展示自己。祝你成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剽悍(pio) 叮嘱(zh) 骊歌(l) 花圃(p) B、磐石(pn) 告罄(qng) 亘古(gn) 重荷(h) C、羸弱(li) 伫立(zh) 冗(rng)杂 阴霾(mi ) D、迸发(bng) 深邃(si) 庇荫(yn) 疮痍(chng)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2分)A人迹罕至 坚持不懈 义愤填膺 浑身解数B风餐露宿 略胜一筹 面面相觑 相得益彰C、呕心沥血 孜孜不倦 鞠躬尽瘁 迥乎不同D耀武扬威 珊珊来迟 泱泱不乐 锲而不舍3.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12分)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赵师秀约客中用对句写景的是 _, 。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句诗 _,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哪一句? “_, _。”赵翼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诗句是:“_,_。”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 , 。4.

3、校园内有一个清水池塘,塘中点点清荷常飘来清香。然而近日偶见有杂物漂浮于水面上。为保持塘水洁净,学校制作了一块告示牌,请你在牌上代写一句轻易使人领悟和接受的告示语。(留意:不要用“禁止”等类似词语,不超过20个字)(3分) 二、语段阅读(48分)(一)(15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4、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对过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

5、于是赵庄便真的在眼前了。5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第一、二、三段中“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第一段_(活泼 轻松) 第二段_(急切 焦虑)第三段_(惘然 陶醉)6文段中“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 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2分) 7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生动的表现出 。(2分)8 文段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山为什么说“踊跃”?(2分) 9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4分)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10. 给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6、 (2分)(二)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12分) 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到我床边掩了褥被,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

7、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

8、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低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若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

9、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1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_12.结合语境,理解第段中加点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2分)_13.第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文章两段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3分)_14.请从结构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2分)_15.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就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感受。(3分)(三)(10分)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

10、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y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

11、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