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016528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含 义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表现形式观念上的货币现实的货币其 他货币之所以具有该职能,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 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其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 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义、优点、发行规律 (了解)产生原因:因为磨损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可同足值的铸币一样使用,启发人们发明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含义: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运输,避免了金属铸货币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发行规律:纸币的发

2、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的本质:价值符号(金属货币的代表)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信用卡含义、功能、优点分别是什么 (了解)含义: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功能:信用卡和支票都是经济往来转帐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优点: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外汇和汇率(了解)1、外汇: 用外币表示的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汇价)表示为: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汇率的变动与

3、进出口的关系(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本币汇率升高等同于外汇汇率下跌,有利于扩大进口,即不利于扩大出口。本币汇率下跌等同于外汇汇率升高,有利于扩大出口,即不利于扩大进口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什么金钱观才是正确的?(理解) (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全面发展的地方。花钱要有所节制。价值决定价格(理解)(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价格与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量

4、越小,价格越低。价格不可能无限制上涨或下跌,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 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 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个别劳动时间对具体商品生产者的影响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 盈利)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 亏本)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惟一办法是 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对商品价值

5、量与价值总量的影响单位时间生产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生产商品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多(正比)减少(反比)不变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多(正比)不变增多(正比)劳动时间缩短对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的影响单位时间生产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生产商品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缩短增多减少不变个别劳动时间缩短增多不变增多商品生产者(企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解)(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每个商品生产者有重要意义。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2)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也有重要意义.只有努力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才能使个别劳动

6、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处于有利地位;如个别劳动生产率低,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商品生产者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应用) (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决定。( 2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提高劳动生产率价格降低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小个别劳动时间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适应市场变化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创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主要因素: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收入水平与消费量成正比,物价水平与消费量成反比。其他因素:商品

7、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了解) 恩格尔系数 = 食用支出额 / 消费总支出额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提高,有形商品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会相对下降,劳务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会上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划分贫困与富裕标准 恩格尔系数:59%以上 为绝对贫困 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 30%40%为富裕30%以下 为最富裕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了解)(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2)求异心理

8、引发的消费行为:要考虑社会的认可和代价,过分求异不值得提倡。(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不健康。(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行为: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必须遵循哪些原则?(运用)(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无计划消费、举债消费缺乏理智,过于节俭也不可取。(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并重。(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得新的成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更要戒奢从俭。实践证明,艰苦奋斗作为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要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