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1009446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谈谈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学号;1114040118、 11土管 张宗刻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加之我国长期以来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和管理制度的制约,城市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紧张与农村土地的低效利用局面并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探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和措施。关键词;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思路 一、 1、土地的含义;土地的含义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地球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河流、湖泊、水库等)和滩涂。其上层的气候、生物,下层的岩石和地下水等到是形成土地的外部

2、条件,不是土地本身。广义的概念又分两种:一种认为土地系指整个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另一种认为 土地是指地球表层垂直剖面,包括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等因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是自然资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无论是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还是人类和生长栖息在土地上的野生、家生动植物资源,都离不开土地,都来与土地密切相关。2、土地资源的含义;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农、林、牧业或其它各业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在其利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土地资源具有

3、一定的时空性,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所包含的内容可能不一致。如大面积沼泽因渍水难以治理,在小农经济的历史时期,不适宜农业利用,不能视为农业土地资源。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含义;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生产生活对其的需要,同时又能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满足后代人对土地资源的协调利用。二、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 我国实际耕地面积约亿公顷,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只有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公顷的,有 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耕地0.05公顷的警界线。年年我国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万公顷。 由干耕作方式不当、工业“三废”污染、化肥农药污染、酸雨污染的影响造

4、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酸化趋势严重,土壤中有害物质残留过多等。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有4/5的水土流失地区尚未得到治理,在治理地区也往往是一边治理,一边破坏,土地流失面积逐年扩大。土地荒漠化的速度也远远超过治理的速度。全国荒漠化工地面积仍以每年平方干米的速度在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走的是土地粗放型利用模式,既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又出现土地资源破坏的问题,大量土地资源投入未能产生出应有的效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土地实际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镇建设占地加剧。研究表明,城镇用地规模增长速度与城市常往人口增长速度之比即城镇用地系数比较合理。然而我

5、国年年和 年年的城镇用地系数分别高达1.31 和1.91。据对个城市卫星监测数据表明,近十年来,城币城建区规模扩大都在以上,周边耕地蚕 食半径不断延伸。2、土地闲置浪费严重。据统计,年全国闲置非农用地面积达平方干米,其中国家建设闲置土地占,集体用地闲置,农村建房用地闲置占,而各类开发区闲置工地占。3、工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工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水平低。据统计,我国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高达 ,超过工业发达国家美国(7.3)和香港地区(4.95),而城市道路、广场、绿地等公共设施用地水平很低。目前,我国城镇建设用地中 以上属于低效利用。在农业用地结构方面,土地资源集中投入粮食等种植业中,造成土地

6、综合利用效益低。据测算,在我国现有耕地中,各类低产田合计亿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单位面积立地产出率水平低。4、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工业生产上大量排放“三废对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国现有耕地中缺磷,缺钾,磷钾俱缺,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量的 %。历年固体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堆存量分别达多亿干克、60多亿千克,占地约万公顷;而全国每年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中,就有1/3是来自被工业“三废”严重污染的江河湖泊。三、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思路以及对策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

7、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类经过前几个世纪的开发利用,现在可供人类支配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正日益加剧。同时由于人类不当的开发利用,土地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居环境。因此,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意义重大。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努力做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现实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首先要树立土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的观念,如何支配、使用它,关系到人类当代和后代的生存、福利和

8、幸福,保护土地是当代人的责任。其次,要树立土地、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的系统观,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土地论土地、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倾向。将通过对土地、环境破坏性的开发、利用来实现发展的观念转变为既能促进发展,又有利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观念。2、实现土地资源与人口的协调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节约、高效、持续地利用土地资源。协调人地关系,优化人地组合,一方面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要保护与利用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与消费体系,节约、高效、持续地利用资源。(1)要保护土地资

9、源,要把保护耕地、淡水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农业问题,尤其是粮食问题首先是耕地与资源不足问题。要遏制近几年来耕地递减的势头,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通过法制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第一步把耕地年减少控制在200万亩之内,进而逐步做到消长平衡。保护的另一涵义即是土地的改造整理,因此在防止土地、耕地不合理地、过多地被非农占用而流失。同时,要花大力气改造中低产田,治理水旱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演化和沼泽化,防止土地退化。(2)要节约地利用土地资源。改变那种传统的广种薄收的资源掠夺式经营方式为资源节约式的集约化经营方式,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同时,在现代化过程中,还

10、要改变西方传统的消费模式,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模式,建立一个与生产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特征的生活服务体系。即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等各方面都要节约资源。(3)要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即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取得最高的产出。要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着手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宏观方面要根据各地区的土地与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优化农业配置,实现农业的区域化、专门化和产业化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的优势;在微观方面要调节农业资源系统内部的土一水一肥一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大限度发挥农业资源系统的内在潜力,减少外部投入,获得少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实现高产、

11、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我们要提倡资源效益,把资源效益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等的地位,彻底扭转以牺牲资源、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高消耗资源、粗放型发展经济的模式,转变为资源的节约、高效、持续利用的集约化经济发展模式。(4)积极开源。开源与节流是辩证关系,开源是节流的基础,节流是开源的继续。中国水土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平原,开发山区与海洋。山区开发的重点是南方亚热带、热带山地,可建设以林果为主的大农业后备战略基地。沿海滩涂与浅海资源要实现农牧化。调长江水向华北输送,尽早实现中线、东线的南水北调,以缓解华北地区工农城乡缺水状况,进一步考虑长江上游与雅鲁藏布江向西北输水方案。3、土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

12、.及时调整土地资源开发政策。时代是不断进步的,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想要做到将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就必须对土地资源开发政策进行实时调整。哲学观点中,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土地资源开发政策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调整。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条件制定不同的政策,这是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的首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到将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在制定土地资源开发策略时,必须根据土地利用率低以及农业土地资源稀缺等特点和实际,对土地资源政策进行调整,科学的规划土地资源,调整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加强土地资源开发的管理,切实做到

13、土地资源用养相结合,从根本上做到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4、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农田基本建设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农田水利建设。要兴建一批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修复、更新和完善原有的水利设施,还要注重发展节水灌溉,缓解农田用水供需矛盾。(二)中低产田改造。改造中低产田应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为主要目标,基本消除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培肥地力,改善农业基本条件。(三)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要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适合于不同土地类型和经营方式的实用机械,加大管道系统和大棚温室等固定设施在农田装备中的比重。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在土地利用结构

14、和布局方面急待进行的工作有:(一)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进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对城市的规模和用地面积进行重新核定。(二)乡镇企业用地清理。要在制定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产业调整,清理现有乡镇企业用地,清退不合理占地,走乡镇企业相对集中,集约用地,有序发展的道路。(三)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区域化集中,专业化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形成良好用地结构的重要策略。6、改革土地制度,加强土地管理(一)、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改变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现状,另一方面要确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合法地位,进一步细化土

15、地使用权,建立两权分离原则下各产权主体明晰的贵权利关系。(二)、要根据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加快土地市场化建设步伐,建立土地权属有条件的市场流通机制。不论城市土地还是农业用地,都要在用途管制约束下合理流转和交易。(三)、府管理土地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及时处理土地利用中各种违章行为,并且对土地供求平衡实行宏观调控。(四)、确立法律在土地管理中的权威地位,在土地立法、司法和监督等环节上加大改革力度,早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四、结语伴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加,人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逐渐加大,而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有着自身的有限性,所以人们在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时必须进行反思。土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我国战略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力的结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