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自主学习.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99981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自主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自主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自主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自主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自主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自主学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程绍彦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自主学习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呢?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也必须以兴趣作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大脑感官处于活跃状态,彰显其学习主动性。学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最容易感兴趣。将学生喜欢的现代元素引进我们的课堂,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

2、要躬行。”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突出亮点。品德与社会教学应注重创设学生的活动。我们可采用的活动方式很多,要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活动方式应具有针对性,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动方式有:查在成人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品德教学前让学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显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议讨论是最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讨论。有一句话说得好:“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 讨论活动,能使学生全员参与,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演有

3、目的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参与表演,可以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爱表演,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希望有表演的机会,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自主参与的热情得以个性张扬。4.算我们的课堂需要一些热闹的表演形式,更需要一些安静的思考。有时,数字会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强劲的震撼。唱用音乐、歌曲等渲染课堂气氛,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潜能是十分有效的。做自己动脑动手做小实验、小制作等,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要加强活动过程的指导,注重将这样的实践活动与学校、班级的其他活动相结合。走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

4、去学习、实践,以开阔学生眼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访我们应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访问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体悟获得成功的感受到、体验到,让劳动者能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找到感觉,让书本上的东西活起来,让学生与生命对话,你就是一个高明的教师。”问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我们要恰当把握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区别对待,有效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有一定难度的疑问,可以小组讨论互助解答;有相当价值的疑问,我们就要抓住这一

5、教学契机,师生合作释疑。 三、社会品德,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深度 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小学阶段是奠定、形成一个人意识、观念的关键时期。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确立新道德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其中,有如品德与社会教师用书中所描述的:生态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共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分享观,“共同分享,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对话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等”;我你观,“把其他人都看作和我同样的、与我相对等的人”;我们观,“我在集体中,集体在我中”。我们更要以一种世界性、世纪性的眼光,培养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正如鲁洁教授所述,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一种生存的同一感,学会走向他人,学会与不同价值取向的人共容于一体,在追求人类发展与进步的目标上,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关怀、理解,学会通过对话、沟通克服狭隘的文化、价值偏见,从而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