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考前辅导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998753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技术考前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摄影技术考前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摄影技术考前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摄影技术考前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摄影技术考前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摄影技术考前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技术考前辅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充 摄影基础知识一、光圈和快门1、光圈系数序列:F1、F2、F4、F8、F11、F16、F22每一挡的光圈之间 相差一级的曝光量。2、 快门速度序列: B、 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每一挡的快门速度之间相差一级的曝光量。3、光圈的两大功能:控制镜头的光通量,控制景深。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4、 快门的两大功能: 控制胶片受光时间的长短, 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和模糊量。(拍摄同一动体,快门速度越高,清晰度越高;反之则相反)第一部分摄影摄像中的曝光控制一、曝光控制概述概念:1、 曝光控制: 在摄

2、影实践中, 通过控制曝光来还原与景物近似的明暗对比关系,或者是根据创作意图将不同的景物亮度在画面中形成最佳效果。2、正确曝光:有两层意思。技术上:一般把被摄体的明暗光亮比正好纳入胶片的宽容度范围之内的曝光称为正确曝光。 创作上: 正确曝光就是根据创作意图将不同的景物亮度在画面中得到主观的表现,也就是最佳画面效果。三、摄影摄像中的量光方法:亮度计量和照度计量概念:1、照度计量:利用照度计量工具来计量物体表面所接受的全部光通量。2、亮度计量:摄影中利用亮度计量工具来计量物体表面的反射光量。3、 光比: 指投射光在被摄对象上形成的亮与暗之间的亮度值或照度值之比。 (也可定义为主光和辅助光之比)思考题

3、:1、亮度计量的优缺点。优点: 采用亮度计量结果控制画面曝光时, 能够将不同反光率的物体表面在画面中得到主观的表现。 拍摄时, 依据哪一个表面测光, 哪一个表面就在画面中形成最佳的效果。( 18的密度)缺点: 采用亮度计量方式来控制画面曝光时, 常常不能把某些景物在画面中得到客观的还原。如果要在拍摄时还原景物亮度, 使拍摄的画面效果和人眼看到的效果相吻合, 就要做一些修正, 通常的作法是找一个特定反光率的物体做基准, 目前常使用人脸或 18 灰板为基准确定曝光,并自始至终使用。2、照度计量的优缺点。优点:采用照度计量结果来控制画面曝光时,能够将不同反光率的物体表面在画面中得到客观的还原。缺点:

4、采用照度计量结果来控制画面曝光时,常常不能把某些景物在画面中按创作者的意图形成最佳效果。如果要让被摄景物在画面中形成最佳层次与质感效果,使用亮度计量。3、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控制光比的途径有哪些?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主要进行协调和补充。(a)光比过大,超出了材料所能记录的范围,要压缩光比。方法1 :拍摄时利用照明灯具或反光材料来提高暗部亮度值,压缩景物的亮度范围,从而使有效宽容度范围内容纳更多的景物亮度。方法2 :利用暗色调物体做前景,用景物自身的明暗和颜色来协调画面的反差。方法3 :利用景别变化压缩景物亮度范围。景别小,包括内容少,亮度变化小。多拍中近景,少拍远全景。(b)光比过小,要扩大光

5、比,加大画面的反差。方法1 :拍摄时尽量选择具有丰富的影调变化或色调变化的景物作为拍摄对象。利用景物自身明暗、颜色来加大画面的反差。方法2 :人为地对被摄体进行合理的明暗、颜色搭配。四、摄影摄像中的曝光控制概念 :1、基准亮度:实际拍摄中确定曝光组合时依据的亮度称为基准亮度。2、亮度范围:亮度范围又称亮度间距,指景物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的差距。3、宽容度:指感光材料或光导材料能按正比例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材料的宽容度越大, 容纳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就越大, 反之, 容纳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就越小。思考题:1、基准亮度如何选择?( 1) 采用亮度计量时, 如要客观的还原景物的亮度变化, 则选择人

6、脸亮度或 18%的灰板的亮度作为基准亮度。 如要主观的表现景物的亮度变化, 则选择被摄主体或根据创意进行选择。( 2) 采用照度计量时, 照度表依据的基准反光率就是基准点的位置, 一般为 18%的密度。2、在摄影摄像中自动光圈、手动光圈如何应用?自动光圈适合于景物亮度分布均匀,亮度范围不大,主体不突出的场合。手动光圈适合于景物亮度分布不均, 景物亮度范围过大, 特殊的运动镜头, 特殊的照明场合等条件下。3、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光圈、焦距、物距。光圈和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物距与景深成正比。第二部分摄影摄像中的影调与色调调节一、滤光器基础知识概念:1、加色效应:两种以上色光同时作用于视觉器官,可产

7、生一种综合的色觉,即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这种现象就是加色效应。2、减色效应:成分比较复杂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吸收而减去一部分,从而表现出某种颜色,称作减色效应。思考题:1、三原色与三补色?三原色:红、绿、蓝。三补色:黄、品、青。2、可见光范围?在明亮环境下,人眼感光最明亮的色光?可见光的范围:400 700 毫微米。在明亮环境下,人眼感光最明亮的色光是:黄绿光,波长555 毫微米。二、光源色温与画面色彩控制概念:1、色温:色温是说明热辐射光源的光谱成分的。2、色温的意义: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也称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光谱成分一致或接近, 就用完全辐射体的温度来表示该实际光源的光谱成

8、分。3、白平衡调整:指景物在同一光源照射下,调整摄像机三色电信号混合比例,使之与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协调一致, 使景物色彩正常再现或根据创作意图形成最佳的色调效果而进行的工作。思考题:1、不同光源的色温概数。日光5500K晴天的阴影处6000K 左右阴天6500K 以上日出日落的阳光2000K聚光灯 3200K家用灯泡2600K新闻灯3200K电子闪光灯6000K荧光灯4000K2、某些材料标定的色温值。日光型彩色片5500K灯光型彩色片3200K摄像机标定色温3200K3、摄像机内置的滤光片有哪些?一般设定为 4 挡。1挡:3200K。无色透明。2 挡:5600K 1/4ND (也有些为加1/

9、8ND)3 挡:5600K4 挡:5600K 1/16ND4、光源色温与彩色摄影摄像之间的关系。光源色温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一致时正常还原;光源色温高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时画面色调偏蓝青;光源色温低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时画面色调偏橙红。5、调整光源色温的滤光片有几种,如何应用?目前用于调整光源色温的滤光片有两大类,一类是用于降低光源色温的滤光片,一类是用于提高光源色温的滤光片。降色温滤光片的应用: 通常用于灯光型彩色片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拍摄。 这时光源色温为 5500K, 如果不把色温降下来,拍摄出的画面就会偏蓝青色。 这时需用降色温滤光片中的雷登85 系列(橙红色)把光源色温降下来,使景物的色彩正

10、常还原。 降色温滤光片还适用于日光型彩色片在阴天或晴天阴影处等色温较高的条件下,产生使景物色彩正常或有意偏暖色调的画面效果。升色温滤光片的使用:通常用于日光型彩色片在3200K 或低于 3200K 的灯光照明条件下使用。由于光源色温低于日光型彩色片的平衡色温,如果不调整色温,拍出的画面会偏橙红,这时用升色温滤光片中雷登80 系列(蓝青色)使景物色彩正确还原。 升色温滤光片还可用于在白天拍摄夜景效果。 由于夜晚的视觉效果偏蓝青色调,摄影者在拍摄时在镜头前加用雷登80 系列的升色温滤光片,将实际光源的色温5500K 提高到 7000K 以上,这时拍摄出来的整体色调就会偏蓝青色。6、摄像中为什么要调

11、白平衡?怎样调整白平衡?为什么要调: 实现景物色彩的正常还原。 因为不同的光源色温不同, 不调节会造成所摄景物的偏色。 调节白平衡是要实现正常的景物色彩还原或改变画面的色调效果。怎样调节:分为粗调白和细调白。粗调白指在白平衡调整过程中, 只根据实际光源的色温值, 在摄像机上选择相应的滤光片,不再进行细微的调整。细调白指在不同光源照明时, 为了提高画面色彩的饱和度或改变画面色调效果而进行的细微调整。 细调白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根据实际照明光源的色温值, 选择相应的滤光片。选好滤光片以后,打开摄像机电源开关,将光圈调至自动档,把白平衡选择键调至自动档, 然后将选择的白色卡片置于顺光照明下, 把摄像

12、机镜头对准卡片并充满画面。 最后一步是按下摄像机上的白平衡调节开关。 先调黑平衡,再调白平衡。调节黑、白平衡数秒后,在摄像机寻像器中看到显示“ OK ”表示白平衡调整工作结束。7、在摄影摄像中如何改变画面色调?在摄影中,镜头前加有色滤色镜。在摄像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先正常调白,然后在镜头前加有色滤镜。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偏调白。 偏调白的规律是互补关系。 而且调白时所对的表面颜色越深,最后画面的偏色越重。三、黑白、彩色通用滤光镜在摄影摄像中的应用思考题:1、中灰片的透光特点。中灰片的作用。中灰片的透光特点:对光线均匀透过,均匀吸收。中灰片的作用:( 1)在高亮度条件下实现正常曝光。( 2)间接控制景深。( 3)在高亮度条件下拍摄具有较强动感的画面。( 4)拍摄特殊画面效果,如夜景。2、偏振镜在摄影摄像中的作用?( 1)调节、控制非金属表面的光斑。( 2)消除、减弱透明体表面的亮斑影像。( 3)调节天空影调。( 4)调节彩色影像的饱和度。3、柔化影像的工具有哪些?影响柔化效果的因素是什么?柔化影像的工具:包括柔光镜、镜头纱、雾镜。影响柔化效果的因素: 工具颜色的深浅、 工具密度的大小、 工具距镜头位置的远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