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商业政策学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980875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商业政策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4商业政策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4商业政策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4商业政策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商业政策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商业政策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姓名_ 使用时间_ 学案主备: 邱斌 曾晓军 学案审稿: 刘红燕【学习目标】1、 能知道“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在这一认识基点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基础自测】一、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首倡: 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历代大多沿行。2、含义:也叫“ ”、“ ”,

2、都是强调要发展 ,限制 和 的发展。3、目的:维护 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 的考虑。(吕氏春秋特别强调其作业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可以 。)4、原因:根本原因:由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重要原因:巩固 的需要,即农民和小农经济是徭役征派和国家赋税的主要充当者。5、商人的地位:西汉初年,商人地位很低,但 越来越强。汉武帝推行 、 的政策,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直到唐代,西汉时确立的 ,一入市籍则 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 的平等地位,在 上和 上遭受歧视。这种情形直到 才开始转变。6、影响:历代王朝推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 受到压抑,而 和 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二、工商

3、业的管理1、秦王朝统一 ,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秦统一货币,通行 ,也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2、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这就是所谓“ ”。汉武帝时代时代开始实行 制度。3、直到 ,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 ;市的 也受到限制。政府对 和 的严格管制,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4、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常通过 的方式加以控制。三、“海禁”的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 和限制 的政策称为“海禁”。2、明王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 ”的贸易体制,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则严加禁止。顺治年间相机颁布“ ”和“ ”,不许

4、“片帆下海”。3、明代到清代短暂的实行所谓的对外开发,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实质上具有 的性质, 仍然禁止。4、“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 之前,这种政策扼杀了 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 和 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资料卡片】“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1、含义:(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2、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3、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

5、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4、后果: 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 的发展,使得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在 开始出现。 2、明代纺织业发达的江南地方,出现了一些以 为目的的富裕机户,购买机器, 机工进行生产。还出现了 。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 的关系,是一种新的 性质的生产关系。3、除了纺织业以外,景德镇的 、云南的 、陕南的 、台湾的 、江

6、西的 、福建的 ,也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互动解疑】(2012江苏高考 21 题)(10 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 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 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 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 祖父以役累中落。 ?一启中举, 尽免其役, 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7、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2)根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 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拓展延伸】2012质检题1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 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 有大臣) 请开市舶, 易私贩而为公贩? 不得往日本?

8、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 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2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 业( )A由官府控制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B不受官府的干预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3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 年中国国内 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 236%,美国和日本分 别占 18%和 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

9、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4明代张居正说: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 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5明朝张瀚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6齐国管仲说: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 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

10、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 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 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7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至道末年(997 年) 天禧末年(1021 年) 熙宁十年(1077 年) 2408.1 2641.2 2021.3 非农业税(万贯)1567.3 3874.0 5117.2 农业税:非农业税 60:40 40:60 28:72 (

11、)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 B. C. D. 8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 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时,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 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9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12、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10汉书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 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11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来到中国,这一年 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 【反思质疑】【安全温馨提示】天气炎热注意防暑1棠中太平校区 历史复习学案 必修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