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s作物光热高效利用项目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书.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97248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ns作物光热高效利用项目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jns作物光热高效利用项目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jns作物光热高效利用项目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jns作物光热高效利用项目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jns作物光热高效利用项目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ns作物光热高效利用项目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ns作物光热高效利用项目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书.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n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项目类别: 科技攻关 项目名称: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申报单位(盖章):ws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管部门: ws科技局 申报日期: 2010 年 7 月 20 日 jn市科学技术局制二一年填报说明一、项目名称要准确反映研究内容。二、项目承担单位、名称须按公章填写全称。三、申报书须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四、申报书一律用宋体5号字,在A4纸上打印。五、内容要简明扼要,栏内不足可另加附页。六、相关附件:根据项目类别提供相对应的查新证明、自主创新鉴定成果、高新技术企业证明、知识产权证书、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合同等证明材料。申报单位负责人姓 名联系电话(手

2、机)*139*单位类型01.高等院校 02.科研院所 03.国有企业 04.民营企业 1005.有限责任公司 06.股份有限公司 07.外商投资企业 08.股份合作企业 09.联营企业 10.其它 职工总数11人大专以上人员11人研究开发人员5人项目起始时间2009.5计划完成时间2012.6技术领域01.电子信息 02.生物与医药 03.新材料 04.先进制造07 05.资源与环境 06.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07. 农业高新技术 08.其它研究方式1 1.本单位独立完成 2.产学研结合 3.引进吸收再创新技术合作单位jn市农科院主要优势4 5 1(按优势大小选择三项)1.重大理论突破 2.技

3、术工艺创新突出 3.市场前景广阔4.经济效益显著 5.社会效益显著 6.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7.拉伸产业链 8.其它相关项目已获得专利情况发明专利数实用新型数外观设计数项目计划总投资50万元已完成投资10 新增投资40新增投资单位自筹10万元金融贷款0万元申请市科技经费3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0万元其 他0万元增投资中市科技经费支出预算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费10万元能源及材料消耗费5万元场地租赁费0万元试验外协费10万元资料印刷费3万元调研差旅费0万元鉴定验收费1万元工资补助费1万元管理费0万元其他费用0万元项目负责人情况姓 名学历职称/职务联系电话E-mail*大学高级农艺师053*0Ws*其他

4、研究人员情况: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工作单位项目中分工男39高级农艺师ws农技站参与项目实施女46高级农艺师ws农技站参与制定方案男48研究员jn市农科院参与制定方案男50研究员ws农业局参与制定方案男38农艺师ws农技站参与制定方案立题的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作物病虫草害的加重,同时气候变暖增加了有效光照时间,增强了光合强度,对传统的耕作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夏玉米麦后直播可减轻灰飞虱传播玉米粗缩病的危害,适当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冬小麦适期晚播,避免冬前旺长、减轻病虫危害,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我县地处黄淮,有良

5、好的自然资源,耕种基础好,属于国家小麦、玉米优势产业带,研发组装配套适于我县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当前对小麦玉米光热高效利用其他地区已有相关的研究,一些科研院所专题研究显示:玉米每晚收1天,亩增产10kg左右,适当晚收10天,亩产就可增加50kg/666.7,冬小麦适期晚播,不影响正常生长,并有利于控制。近两年,各地也有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应用典型的报道,部分地区农户采用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于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还没有形成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1、筛选适于小麦玉

6、米光热高效利用栽培技术作物品种,玉米植株叶片上冲耐密的紧凑型、株高适中、丰产性状好、抗逆性强、高产优质、中早熟品种,小麦选择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抗倒、落黄好、分蘖力较强的多穗型半冬性品种。2、研究探讨夏玉米直播晚收对其生理性状、病虫害综合防治、后期光热资源对灌浆的影响及相关栽培技术。3、研究探讨小麦适期晚播,光热资源对其个体发育、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以及相关栽培管理技术。4、组装配套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规范,形成一套完整的小麦玉米栽培技术体系。主要创新点、先进性1、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实施晚播,适量增施氮磷肥,促进冬前大蘖形成,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最佳播期由传统的10月

7、1日-10日,推迟到10月5日-15日,可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及病虫害,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合理的群体,防止小麦生长后期倒伏。2、玉米改套种为直播,收获期推迟10天,玉米直播可保障合理的群体密度,个体整齐一致,也可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玉米收获期推迟到玉米的完熟期,使玉米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利用,千粒重增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3、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可优化周年资源分配,提高生育期与光、温资源变化的吻合度,提高生产效率。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1、采用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相结合,选择适于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的作物

8、品种、夏玉米晚收和冬小麦晚播最佳时间结合点。2、利用ws农业局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功能密切监视玉米直播晚收和小麦晚播对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及辐射带动区域的地块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效利用率。3、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改旋耕为深耕,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4、本课题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班、生产指导和现场观摩等活动、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提高技术的到户率和到位率。实行专家包片指导制度,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模式进行技术承包。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夏玉米直播完熟收获,玉米收获时由原来的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的

9、外表特征,改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1日收获。3、小麦适期晚播,由传统播期10月1日-10日推迟到10月5日-15日,根据所选小麦品种及其特征,确定适宜播种量,确保形成高光效群体。在适宜播种期范围内,每亩保证基本苗16-20万。4、预计通过该项目研究和辐射带动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累计30000 hm2,在2006年-2009年前三年平均404.7kg/666.7、533.2kg/666.7基础上小麦玉米每666.7增产50kg,累计增产4500万kg、新增产值8100万元。项目现有基础条件1、ws地处黄淮,有良好的自然资源,耕种基础好,为国家

10、的小麦、玉米产业带,基础设施配套完全,技术服务组织健全,群众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强。2、ws农业局拥有农业推广研究员3名、高级农艺师21名、农艺师60名,技术力量雄厚,先后承担山东省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等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成果奖,并常年聘请山东农业大学、省市农科院多名专家对我县技术人员、农户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指导。市场需求及产业化前景小麦玉米是我县两大主要农作物,面积和总产量分居第一二位,小麦、玉米大田栽培面积年均在70000hm2,所生产的强筋小麦的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国家的强筋标准。玉米常年种植面积30000 hm2,为本地的饲料加工业、畜牧业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

11、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节约型社会的兴起以及国际上粮食危机、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等多方面影响,传统小麦玉米一年两收种植模式、种管技术体系和经济效益受到挑战。 本课题组研发的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实施后,可以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环境友好。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增产50kg/666.7,小麦增产50kg/666.7,冬小麦夏玉米光热高效利用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周边气候和种植基础相近的县市区也可推广应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计划进度及阶段目标开始时间截止时间完成的主要指标(要可考核)2009.62010.6成立课题组,开展相关试验示范,辐射带动5万亩2010.62011.6进一步完善项目相关试验,辐射带动15万亩。2011.62012.6总结项目配套技术,开展技术培训,辐射带动25万亩技术水平6 1.国际领先 2.国际先进 3.国内领先4.国内先进 5.省内领先 6.省内先进知识产权情 况专 利其中发明专利技术标准著作权动植物新品种市场前景 1.出口创汇 2.替代进口 3.填补国内空白 4.填补省内空白产业化后经济效益年增销售收入(万元)年增税收(万元)年增利润(万元)创 汇(万元)22002200相关附件目录(附件可附后)主管部门推荐意见单位盖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