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和祝英台》说课稿.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96620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山伯和祝英台》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梁山伯和祝英台》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梁山伯和祝英台》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梁山伯和祝英台》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梁山伯和祝英台》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山伯和祝英台》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山伯和祝英台》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梁山伯和祝英台说课稿江声实验学校 赵敏使用教材:梁山伯和祝英台选自湘教版音乐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华夏乐章。一、说教材(一)本课教学内容1、运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神奇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爱情故事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2、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学好本课音乐知识协奏曲3、背唱梁祝的爱情主题,哼唱各部分的音乐主题,感受乐曲各部分音乐基本情境。(二)本课地位和作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方面艺术技巧的探索过程,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在国内

2、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曾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三)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梁祝。能结合聆听谈自己的感受,并联想作品人物与故事情景。能根据听赏体验,简述出梁祝的故事梗概。 2、能哼唱梁祝的“爱情主题”,饶有兴趣的随琴跟唱化蝶的旋律 3、能简述协奏曲的概念以及演奏形式。(四)教材重点、难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二、说学法、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

3、主要运用以下学法: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化蝶部分。2、小组探讨: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伸音乐的尾声发展。教法与设想: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三、说教学过程本课中我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欣赏主题音乐-分段讲解赏析-延伸思考-课堂小结1、 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一年级的几个学生何占豪 余丽拿 丁芷诺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

4、组,他们的奋斗目标是早日结束西洋作品一统小提琴音乐的历史,他们商议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随后管弦乐系的何占豪与作曲系的陈钢强强联手,创作了这么一首引起世界轰动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欣赏梁祝 “爱情主题” 并请同学们思考这段音乐中听到了哪些主奏乐器?其中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呢?它们可以代表故事中的哪两个人物? 老师在听后讲解: 乐曲开始由长笛吹出秀丽的华彩乐段,接着双簧管以越剧过门为素材,奏出优美的抒情旋律,描绘出一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画面。然后独奏小提琴奏出真挚淳朴的爱情主题。最后大提琴和小提琴交相辉映。描写了梁祝二人相识、相知、相爱的一个过程。因此这段音乐也被称为爱情主题。

5、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认真的分辨大小提琴的音色,留下深刻印象,促使学生从乐器联想到人物,初步体会音乐塑造人物的作用3、 学唱爱情主题。 这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背唱。并理解乐曲的优美意境和深厚情感,在自己的声音中表达出来。4、 赏析“封建势力”主题,并思考这段音乐中你听到哪些乐器,它们代表了故事中的哪种形象?这段音乐预示着什么? 在这个环节我着重分析了大提琴、大管、圆号、长号和锣鼓等乐器在音乐中使用。引领学生分析出这些乐器塑造和代表了封建势力的凶暴形象,预示着不详的征兆。并分析了这段音乐的旋律的独特性:较多的使用休止和重音,缓慢的速度充分渲染了大家长的威严和不可抗拒。图谱如下:5、在“抗婚”主题欣

6、赏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请思考这段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这种情绪体现了祝英台此时怎样的心情?她的这种心情在音乐中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呢?在分析当中我要求学生体验大切分节奏型:大切分节奏,它让音乐情绪一波推一波,层层叠起,把此时祝英台痛苦、不安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开口唱一唱。体会此时祝英台紧张、急切、压抑,痛苦不安的心情,想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迫切希望。并分配了人物角色,男生模仿封建势力,女生模仿祝英台,进行对话,从而深刻体会两种旋律的不同音乐感受。6、欣赏“楼台会”主题,故事到了这里,让同学们试想下:她抗婚成功了吗?你是怎么样从音乐中听出来的呢? 在这个环节我要求所有同学都闭上眼睛聆听,在脑海

7、中想想小提琴在诉说什么,大提琴又在告诉我们什么?认真的听了大小提琴的对话和重奏后,大家马上得出答案:抗婚失败了,因为小提琴奏出了凄楚悲苦的音乐情绪,大提琴迅速起来应和,仿佛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相对垂泪互诉衷肠。7、最后讲解再现部“化蝶”;提问思考:这个主题音乐与之前的哪个部分的主题音乐一前一后的呼应,他们的音乐情绪一样吗?乐曲的开始使用了哪两种乐器,起到了什么作用?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在欣赏这段音乐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了长笛和竖琴的作用:长笛和竖琴奏出的华彩乐句,营造了一种梦幻的意境。此旋律虽然和主部主题相呼应,但是情绪却完全不同了,是梁祝二人以惋惜的心情回忆当年的爱情,也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

8、追忆。8、乐段赏析完毕,教师讲解、引导、总结出协奏曲的定义: 协奏曲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其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常见的协奏曲有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等。9、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片段,判断旋律属于哪一个音乐主题。10、拓展和延伸部分: 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一位诗人、你将用怎样的色彩、文字来表达这份坚贞情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能赋予这个故事不一样的结局吗?11、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音乐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那动人的音乐调动着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

9、悲愤、时而憧憬。通过这部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四:评价分析1、主体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采用启发方法,尊重学生情感和心理,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2、全体性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在听赏中力求面向全体,营造学生共同欣赏氛围。3、创新性大胆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发挥思维空间,多动脑、动口、动手、参与音乐课堂。4、高效性学生达到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收获,成功的体验了音乐作品;同时采用多媒体电脑课件、视频播放,达到视听结合的良好效果,增进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附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1)曲作者:何占豪 陈钢(2)创作时间:1959年(3)题材:民间传说(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5)体裁:协奏曲(6)名词解释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