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965045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一、立枯病(黄枯病)在使用调制剂的情况下,发生立枯病主要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播种量如果每平方米超过300克时,容易得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有一块块苗虽然没黄,但没有水珠时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等到苗黄后打药就只能控制发病。是不是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黄不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如变黑时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叶死的比下部叶片早。一旦发现立枯病,应立即打药防治。二、青枯病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害。在苗期通风少,床温高,再加上浇水多就引

2、起稻苗徒长,结果地上部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严重时就得青枯病。防治的方法是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早上出太阳前或晚上太阳落下以后开始小通风,以后慢慢再大通风,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病的药。三、烧苗这里烧苗指的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这样的苗只要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

3、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四、烤苗烤苗指的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法。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五、冻苗水稻出苗前一般外温达到零下4的情况下,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不至于发生冻害,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程度就越重,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

4、的浓绿色,经过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预计气温要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冻害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冻害(地上部基本没有绿叶)后,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在30以下的温度情况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发新叶,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上部有些叶受冻害时一般对稻苗的生长影响不大。六、顶盖苗覆盖用的土粘性大或有机质含量高时苗出现顶盖现象,稻苗出现顶盖时,等到顶盖的土干后,使用木条等物把顶盖土打碎,再浇透水,让苗露出地面即可,不要等到稻苗长大后再处理。防止顶盖苗可采用上面覆盖河砂或出苗前浇一次水。七、细菌性褐斑病育苗过程中不注意通风,在秧苗徒长的情况下进行通风就容易造成上部

5、叶片出现褐色细菌性叶斑。这种病害是苗床通风时,稻叶之间相互磨擦出现伤后有细菌侵入产生的病害。此时一般不用打药应加强通风管理。八、药害由于使用的药不同,药害的表现也不同,很难说清楚。但目前有点眉目的药害有以下几种,如封闭一号打多的情况下,从第1叶片的叶尖开始往上变白,轻者第1叶变白,重者第2叶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出现药害时在不影响稻苗生长的前提下应加强通风,尽可能降低苗床的水份,减少秧苗对药的吸收。有些育苗用的调制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控制生长的矮壮素类药剂,如果使用量大,使用不均或产品中药的含量大时往往出现秧苗长势缓慢,有时还出现秧苗叶短,株高矮等畸形苗现象。这样的苗只能采取适当保温保湿的

6、办法促进秧苗的生长。有些农户打封闭药时误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往往出现秧苗叶对生,畸形等苗,这样的苗目前还没有特殊的解决办法,希望农户做到水稻苗田喷壶专用。九、多磷症在苗床上施用磷肥多时,秧苗的第1叶片开始变成褐色,严重时第2叶的叶尖也变成褐色,但一般对秧苗生长影响不大。这样的苗床应减少磷肥的施用量。水稻病虫害防治二化螟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杂食性害虫,为害水稻、玉米、粟、甘蔗、茭白、油菜、蚕豆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半枯穗、死孕穗、白穗或虫伤株。二化螟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它寄主植物的根茎、茎杆中越冬。由于耕作制度变化,近年

7、二化螟发生在我县呈逐渐加重趋势。为害症状:为害分蘖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为害灌浆、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在虫道出口常有大量排泄物。发生特点: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由于越冬场所不同,一代蛾发生不整齐。螟蛾有趋光性和喜欢在叶宽、杆粗以及生长嫩绿的稻田产卵,苗期多产在叶片上,圆杆拔节后大多产在叶鞘上。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杆,造成枯心、白穗和虫伤株。初孵幼虫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几条集中为害;在大的水稻植株上,则集中在叶鞘上为害,到3龄后才转株为害。二化螟幼虫生活力强,食性广,耐干旱、潮湿和低温等恶劣环境,越冬

8、死亡率低。防治方法:防治二化螟要抓消灭越冬虫源,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1、消灭越冬虫源:及时冬耕或春耕,使稻桩外露,灌水浸田,淹没稻桩7-10天。对冬作田和绿肥田灌跑马水,有利作物生长,又能促使稻桩霉烂。及时烧光有二化螟的稻草或将稻草沤肥或在草堆上喷药消灭害虫。冬春季铲除田边杂草,降低越冬虫口基数。2、栽培治螟:2.1、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减少桥梁田,错开水稻受害危险期与二化螟为害期。2.2、深水灌溉。二化螟卵盛孵前,稻田排水,降低蚁螟为害的叶鞘部位,盛孵高峰后及盛孵末期,灌深水淹没叶鞘,保持2-3天,杀死大量蚁螟;始蛹前降低水位,盛蛹以后灌深水,也可杀死

9、大量虫蛹。2.3、夏收灭茬。双季连作早稻收获时,二化螟羽化前,翻耕灌水,消灭稻茬中二化螟幼虫,降低后期虫源基数,控制二化螟为害。3、科学管理,提高水稻螟害能力。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和稻田农事操作,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水稻自身抵抗二化螟侵害的能力。 4、保护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螟害能力。稻田二化螟各类寄生、捕食性天敌较多,螟卵有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幼虫有寄生蜂、线虫等天敌,另外,还有蜘蛛、青蛙、蜻蜓等捕食性天敌。在防治二化螟的同时,减轻对天敌的伤害,提高天敌控制作用。 5、化学防治:必须做到狠治1代,既可保苗,又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防治指标为田间调查亩卵块达100块或枯鞘团达200个时即可用

10、药防治。亩用30-40毫升5%锐劲特、20%三唑磷乳油150毫升、20%阿维三唑乳油80-100毫升、18%杀虫双水剂250-500克、48%乐斯本48乳油70毫升、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水稻三化螟 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钻心虫,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稻区,特别是沿海、沿江平原地区为害严重。三化螟为寡食性害虫,仅为害水稻,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苞和稻茎内壁,造成枯心苗、死孕穗、白穗等为害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随着近年我县耕作制度变化,尤其是双季稻大面积减少,由于缺乏桥梁田,三化螟发生呈迅速下降趋势,基本不造成危害。为害症状:幼虫钻入稻

11、茎蛀食为害,水稻分蘖期出现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形成枯孕穗或白穗。 苗期、分蘖期幼虫啃食心叶,心叶受害或失水纵卷,稍褪绿或呈青白色,外形似葱管,称做假枯心,把卷缩的心叶抽出,可见断面整齐,多可见到幼虫,生长点遭破坏后,假枯心变黄死去成为枯心苗,这时其他叶片仍为青绿色。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无虫粪,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有别于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发生特点: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稻茬内越冬。翌年春,发育化蛹,再羽化为成虫。螟蛾白天多潜伏于稻株下部或叶背,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生长茂盛嫩绿的稻株上产卵。秧田期卵多产在叶片正面近叶尖处,本田期多产在叶片背面中上部,每头雌蛾产卵23块,

12、卵块似半粒霉黄豆。孵化后蚁螟就在卵块附近的植株上蛀茎为害,造成枯心团或白穗团。幼虫能转移为害,为害孕穗的水稻时,先在穗苞里咬食嫩粒,抽穗后再蛀入上部茎节造成白穗。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易受害,圆秆期和齐穗后蚁螟不易侵入。常年我地三化螟第一代为害较轻,主要以二代和三代为害较重。二代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左右,在中稻分孽期和晚稻秧田期为害,造成枯心苗,三代主要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在山区中稻及平原区晚稻的破口抽穗期为害造成白穗。防治方法:防治三化螟要狠抓消灭虫源,视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保护利用天敌等技术措施。1、消灭越冬虫源: 越冬螟虫羽化前,

13、全面处理虫源田稻茬。晚稻收割前对翌年有效虫源田内的白穗群撒白灰标记,冬春两季及时挖除白穗稻茬。春季,掌握在越冬幼虫化蛹初期(即在惊蛰前后),及时春耕灌水浸田57天,淹死幼虫和蛹。不能及时灌水的冬作田,经过耕翻整地的,要拾毁外露稻桩。2、栽培治螟: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尽量避免混栽。品种合理搭配,尽量减少混栽区域,减少桥梁田,错开水稻受害危险期与三化螟发生为害期。 3、健身栽培,提高水稻螟害能力: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和稻田农事操作,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其本身抵抗三化螟侵害的能力。 4、保护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螟害能力:稻田三化螟各类寄生、捕食性天敌较多,螟卵有稻螟赤眼蜂、长腹黑卵蜂、

14、等腹黑卵蜂等寄生性天敌;幼虫有寄生蜂、寄生蝇、线虫等天敌;另外,还有稻红瓢虫、蜘蛛、青蛙等捕食性天敌。在防治三化螟的同时,减轻对天敌的伤害,提高天敌的控制作用。5、化学防治:根据县植保植检站预测预报,抓住蚁螟盛孵期用药,做到合理用药。当卵孵化高峰期田间枯心团超过30个即可全田用药,不到30个时选大枯心团挑治。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重要时期,根据早破口早用药,迟破口迟用药原则进行药剂防治。亩用30-40毫升5%锐劲特、20%三唑磷乳油150毫升、20%阿维三唑乳油80-100毫升、18%杀虫双水剂250-500克、乐斯本48乳油50毫升加杀虫双200毫升、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

15、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卷叶虫,为一种迁飞性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稻区,尤以南方稻区发生密度大,为害较重。在我县一年发生4-5代。主要为害水稻,也寄生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以幼虫吐丝将叶片缀合成管状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田叶片枯白,影响稻株生长,结实不饱满,产量损失严重。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在我县的初始虫源主要为南方的迁入性虫源,常年发生4-5代。成虫白天静伏于稻丛下部或杂草间,晚上活动,有趋密、趋嫩绿和群集的习性,也有微弱的趋光性。卵多散产于稻叶表面的中部,每叶产一粒至数粒。每雌能产卵几十粒至一百多粒。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也有先在叶鞘内为害,随着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以孕、抽穗期受害损失最大。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晒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天,杀死虫蛹。2、 保护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能力:稻纵卷叶螟天敌种类多达80余种,各虫期均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保护利用好天敌资源,可大大提高天敌对稻纵卷叶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