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960308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平移和旋转”。教材简析: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新增的一个内容,是为了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

2、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在生活实际中有着许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这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课通过课件演示,直观地让学生判断举例,培养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同时整堂课的设计注重在练习中拓展,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突出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对象分析: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且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因此,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中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学段的

3、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平移常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大部分学生会把两幅图之间的距离看作是平移的距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比较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教学重点: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

4、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六一”儿童节就要来到了,我想你们一定很想到游乐园痛快地玩一天。大家看,游乐园里的游乐项目真多呀!哪个游乐项目是你们最喜欢的?( 多媒体出示:摩天轮、大风车、转椅、缆车、滑梯、笔直火车道上行驶的小火车。)【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二、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1、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实例。(1)出示主题图,说说游乐场里面有什么项目?(2)看图注意这些游乐项目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吗?学生跟随课件动画用自己的动作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5、。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1)以上这些运动方式相同吗?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分类吗?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先在小组里讨论后再汇报结果。(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课题:像小火车、缆车、滑梯等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像摩天轮、转椅、大风车等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做圆周运动,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设计意图】在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且在经历观察、对比等思维的过程中,能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表象。3、辨一辨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除了游乐园有平移和旋

6、转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平移和旋转现象。我们也来看一看。(课件演示:向前行驶的船、升国旗、狗拉雪橇、汽车行驶、电梯的运动过程等)师:日常生活中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瞧,他们向哪个方向平移?师: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师:刚刚我们看到的是平移的现象,现在我们来看看旋转的现象。(课件演示飞机螺旋桨、旋转的小风车、转动的闹钟指针、旋转门、转动的扇叶等)师:瞧,这些都是旋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是怎样运动的?师:旋转是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圆周运动。(板书:或轴)【设计意图】 让学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4、

7、你能在课室用自己的身体做一做与平移和旋转有关的动作吗? 比较一下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现在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加深对平移和旋转运动特征的理解。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有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请举例说明。小结: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三、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1、猜一猜。(平移的画,旋转的画)(陀螺、扭水龙头、电梯、拉抽屉等运动)2、分一分。(把同类的现象放在同行里)【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实际上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

8、不在,加深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四、动手操作,认识平移距离。1 、导入:(背景和课件出示情景图)森林里正下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黄蚂蚁和蓝蚂蚁的家快要被洪水淹没了,他们俩齐心协力的搬着家,可是搬到新家后,他们却争吵起来。黄蚂蚁说:我走的路比你长?蓝蚂蚁说:不对不对,我走的路要比你长?他俩都认为自己经过的路长,小朋友你能帮他们评评理,到底谁走的距离长一点?四人小组讨论一下。2、(课件出示带方格的情景图)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当学生对平移的格数出现不同看法时,教师并不及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通过两个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距离。3、学生讨论并反馈。(学生可能的想法)(1)、黄蚂

9、蚁(蓝蚂蚁)经过的距离长一点。(2)、黄蚂蚁向前移一格,蓝蚂蚁也移一格,它们走的路一样长。(3)他们都在搬房子,房子从原地到目的地正好走了7格,所以它们走的路一样长。对于学生的每一种发现,教师都给予恰当地鼓励性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4、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最后师生达成共识,用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教师再次用课件分别演示家、黄蚂蚁和蓝蚂蚁平移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无论看房子的哪个点都平移了7格。(注意点的相对位置不变,移动的方向不变)5、结合学生回答小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船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

10、,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师: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做一做。【设计意图】用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操作验证,让学生知道物体平移的过程中,它的每个点走过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知道物体平移了几格,可以抓住特征点,数一数两个对应点之间有几格就行了。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亲身动手验证猜想,目的是避免学生误认为两幅图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画一画。(1)、(课件出示)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2)、学生完成后,汇报是怎么画的。(3)、教师课件演示三角形每一点的移动情况。小结:三角形每个

11、点、每个部分经过的距离是一样的,它们都向右平移了格。2、涂一涂。(1)、(课件出示)把小船向右平移4格,你能涂吗?请大家拿出“涂一涂”这张练习纸。(2)、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移了多少格?(3)、课件演示小船平移的结果。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要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设计意图】在 “做中学”,让学生亲手去移一移,再一次落实感知平移的过程。通过判断物体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和动手画一画,巩固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发展学生的平面空间变换观念。3、数一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先填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这幅松树图向哪边

12、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正方体呢?同时出示松树图(向上平移5格)、正方体(向下平移6格)学生先汇报,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填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找上面四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让学生在“做”中得到知识的深化,进一步理解平移。4、移一移(1)、先说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为什么?(有什么共同点)怎么移?然后课件演示那几条小鱼可以重合。(2)、分别画出将梯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练习时,教会学生平移的方法是:找点移点描点连线。【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六、课堂总结。随着钟表指针的旋转这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这节课你们学的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反思和回顾的平台,让学生学会把握知识的要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倾听中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为今后改进课堂教学获取更多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