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时期服装文化.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9557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可可时期服装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洛可可时期服装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洛可可时期服装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洛可可时期服装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洛可可时期服装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可可时期服装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可可时期服装文化.doc(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资料】巴洛克与洛可可服装介绍(附图)荷兰时期特征主要是领子。那时荷兰盛行将拉巴领(rabat)披在肩上,这是一种带花边的方形领子.外套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同时裤子到膝盖那么长,裤腿包裹着大腿,下面是长袜。女性从这时不用裙撑,但为了支撑,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着穿,显得臃肿。上衣分齐脖花边大领和坦露至胸口两大类。袖子也很有特点,一节节的箍起来,就像香肠一样。【等到了1650年以后,法国风格便成了主宰】,这种风格就是现在最常说的那种巴洛克风格。这一时期主要是使用大量的缎带,复杂的花边。我记得一本书上这样形容巴洛克服饰:花边、缎带、长发和皮革的时代。男装最大的特点就是【白衬衣的大袖子花边】了,

2、【带马刺的靴子】也很流行,还有【羽毛三角帽】和【佩剑】(电影据说是法国巴洛克风的最好再现)。那时外套里都穿马甲,为的就是突出内衣.在那时,【一名男子一件内衣需要100多米长的缎带装饰】.这简直将奢华发挥到了极至,也难怪现在法国高级定制那么发达.这个时候出现长外套,最初没有领子,【大领是后来才出现的】。长外套的纽扣装饰得极为华丽从上到下钉得密密麻麻。外套的口子只扣上边几个,下面全是摆设用。后来下摆还加了衬垫使衣服下摆向外翘起来(尤其是屁股那),显出贵族特有的高傲气质.当时裤子流行灯笼裤(),长及膝盖紧接着是紧身长袜,一般都是红白黑三色。鞋子是方头红跟鞋.鞋上装饰花朵或缎带,晚期时将繁复的装饰去掉

3、,变为简洁的鞋扣。当时还【有一种叫做靴袜的袜子,是穿在靴子和袜子之间的一种袜子,穿靴子的时候将靴子上部外翻,露出里面的衬子和靴袜的花边,将脚部修饰得更加奢华】。再来说说领子,这领子对发型也是有影响的.文艺复兴的时候因为用西班牙硬领(看过堂吉珂德的应该都知道吧),所以男人的头发必须是短的,到了巴洛克时期这种让人不舒服的玩意摘掉了,男性于是开始蓄起了长发,后来由于君主的影响发展成带假发,假发上往往还扑上面粉来固定型。【男帽一般为黑色,有大量色泽艳丽的羽毛和花边,由于帽檐从三面向上翘】,所以又称“三角帽”.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饰,把一块细布打摺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扣住】,这就是领带的前身。下面放

4、图(|转自某贴吧原文地址:http:/ 衬衫肥大,袖子镶着大量花边,有时候袖子打成很多段,每段都镶嵌花边,非常华丽。当女性外出时穿披暗色的斗篷或是男人样式的长大衣。裙子嘛,因为在腰间打摺所以显得膨大,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叉向外翻,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系起来,好像窗帘那样.而里面的衬裙往往用不同颜色和质料产生漂亮的对比,而且往往上面有大量刺绣图案。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最流行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时期是过度时期,图案较小。而路易十六时期已经转到了洛可可时期,时兴的花纹都是小碎花。巴洛克时期女人的帽子和男人很像,而且也流行带假发。说了这么多,那就来说说代表人物太阳王路易十四

5、,他是巴洛克文化伟大的带头者,他所统治的时期是巴洛克文化成熟的时期,他自己就是巴洛克服饰的最佳代言人,他在我们的印象中往往是以【一身奢华的锻面服饰和皮毛披肩】,脚踏红跟高跟鞋出现的,作为巴洛克的追随者,他将巴洛克文化发挥到了极至.每一种文化发挥到了极至就总会刺激另一种文化的产生,后者往往是前者的传承,是在前者基础上的修改和发展.于是,在巴洛克后期,洛可可文化应运而生. 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Rococo 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的,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一般来说洛可可时期主

6、要是指在法王路易十五时代(1715 年以后)到路易十六时代(1789年截止)内的这段时期.她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有的是甜美轻快、精巧华丽.男装方面,样式已经定型,是现代西装的原型,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同时也出现了领子的设计,袖子也有【原来的大开口】变成了【贴合手臂】的款式.1715年以后,裤子多用亮色,袜子基本没什么变化.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修饰,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实用多了,这种上衣称作夫拉克这是燕尾服的原型,也是现在的晨礼服的始祖,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

7、因此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装的修饰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女装的特点就是,【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面.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斯塔玛卡,斯塔玛卡的中央与里面的紧身胸衣一样向下呈很尖的锐角,这不仅在视觉上使腰显得更细,风俗家认为这还把人的视线引向那“快乐的谷间”(洛可可服装面料多采用质感温软的材料,浪漫而华贵。面料多采用高雅而精致的面料,如具有优雅和透明感的缎子、消纱和蕾丝花边

8、等。强化具有古典风格的局部特征设计,常饰以华丽花边,领部细褶和袖部装饰,精巧的刺绣工艺和诸如蝴蝶结、玫瑰花装饰等细部处理设计也非常普遍。在秋冬季的材料中,多采用诸如马海毛、高比例兔毛及具有丝光感和柔软毛型感强的材料,并注重面料的表面凹凸感与浮雕感的表面处理。服装设计题材喜好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以轻柔的浅粉色调为中心,形成明亮、柔美而优雅的色彩倾向。喜用娇艳的颜色,如嫩绿、粉红、猩红等,富丽堂皇.多采用夸张的假发、帽子、裙摆等烘托风格。运用具有洛可可式特征的发型、化妆和具有优雅感觉的服饰品等。服装细部处理十分精巧,多采用柔美精巧的花草纹样,加进【金属的闪光提花织物或手工性强的手绘印花及刺

9、绣面料】。整体地把握设计的基调,合理而有选择地运用并强化原型样式中的局部装饰特点,是洛可可整体设计的要点。总而言之,洛可可风格服装具有女性化、柔美、浪漫的主题个性,突出了女性纤美、动人、丰满的整体形象。虽然它失诸纤巧、柔弱,但洛可可艺术所养成的对线条、色彩、光泽、花纹等方面的洗练感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给我们的设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营养。然而,如果认为洛可可纯粹是市侩有钱阶级的鄙俗浅薄轻浮的艺术,那就错了。=以下是第二份资料,重复有。=(洛可可男装与女装)4)、在服装服饰上的表现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在17世纪的巴罗克风服装是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

10、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装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在服装史上一般指1715-1789年这一历史潮流阶段。从其发展过程上又可分为三个时间段,即1715-1730年的洛可可黎明期,也就是巴罗克向洛可可的过渡期,服装上一面残留着巴罗克的影子,一面向纤弱柔和的女性趣味发展;1730-1770年的洛可可鼎盛期;1770-1790年的衰落期(!),服装上出现了许多转变和改良,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路易十六的王妃玛丽?昂特瓦耐特把罗兹贝尔坦(Rlse Bertin1744-1812)作为自己的专属服装设计师,封为“流行大臣”,罗兹小姐也被后世认为是近代女装设计师的始姐。洛可可的风格被欧洲人称做

11、造作的的艺术.在服装上比巴洛克更显示出女性特征,是巴洛克艺术的续。巴洛克的折皱风格和洛可可也有很大的区别。巴洛克更规律一些,洛可可都是折皱的渐变,更为唯美化。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使得当时的服装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边角的修饰(例如领口和袖口大大的花边).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洛可可时期的男装:【阿比贝斯特克尤罗特】三件套样式17世纪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装到18世纪在款式造型上逐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18世纪初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身外张,在衣摆

12、里面加进马尾衬和硬麻布或鲸须。前门襟仍有一排其材较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图案变化无穷,最喜用的材料是各种宝石)。1715年以后,阿比的用料和色调节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浅色的缎子(!),【门襟上的金缏子】装饰也省略了,由于阿比变得朴素,穿在里面的贝斯特就装饰的豪华起来,用料有织锦,丝绸及毛织物,【上面有金线或金缏子的刺绣】【衣长一般比阿比短两英寸左右】。衬衣袖口装饰有薷丝或细布做的飞边褶饰,从阿比的袖口露出来。下半身的克尤罗采用斜丝裁剪,做的址分紧身,据说紧得连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见,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1715看以后,多用亮色的缎子,长度仍到膝部稍下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

13、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装为之一变,典型的穿法为: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1760 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那么向外张了,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实用多了,这种上义称作夫拉克( frac,英国称frock)其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1780 年,英国出现了【毛料夫拉克】,这种【朴素】、【实用】(的英国式夫拉克从此成为男服的定型。英国也确立了男装流行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华美的阿比随之变成礼服。与外衣的变化相呼应,里面的宝贝斯特短缩到腰围线或略长一点,贝斯特的袖子也没有了,出现了现代西式背心的前身“基莱”(gilet),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面料,而平时看不见的后片则用朴素

14、、廉价的布料或里子制作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了叫鲁丹郭特(redinggote)的新型外套这个名称来自英国的骑马用大衣riding coat,这时作为旅行用的外套在法国流行,有两层或三层领子,造型很类似阿比,因此,路易十六时代,鲁丹郭特常取代阿比直接穿在贝斯特外面洛可可时期的女装一百多年前的裙撑又一次出现了,叫“帕尼埃”(panier,英语为pannier意为很需要筐、背笼在路易十五时代(1730 1770)洛可可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帕尼埃越来越大,便于出行也进行改良,出现一种叫做帕尼埃?多布乐的裙撑,相对方便多了。(大推荐【绝代艳后】!虽然电影不好看但是里面的建筑啊服饰啊马车啊食物啊TAT!请

15、从我I贴吧找转帖看截图TUT!)洛可可时期女装中的几种罗布:法国式罗布,波兰式罗布,等18世纪的著名画家布歇,1756年为路易十王的情妇蓬帕杜夫人画了一幅肖像画当时夫人已经35岁,穿的是典型的法国式罗布。那紧包上半身的前面打的罗布和下面的衬裙是用艳丽的蓝绿色缎子做的,胸部V字形打开,露出倒三角的胸挡“佩爱斯?迪斯托玛”这是胸挡是用丝绸 做的,每次穿衣时用线缝在罗布上,胸挡上面常有精美,或者装饰着宝石,蓬帕杜夫人的这个胸挡从上到下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着十个玫瑰色的缎带蝴蝶结,非常豪华,而且女性味十足。胸挡上的缎带蝴蝶结同进反复装饰在罗布的开禁处、衬裙下摆、左胸前、头顶和袖口处,取得呼应。袖口那三层飞边是用最高级的蕾丝做的,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欧洲女装中流行的独特装饰,当时袖长及肘,肘部在袖口处用纤细的蕾丝或经过抽纱刺绣的细棉布做的三段波浪状飞边装饰,十分奢华。这种典型的法国式罗布那洛可可或的过剩的装饰完美地保持着调和,表现出一种洗练、精致和纤细的美。路易十六时代(17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