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十大效应.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94971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十大效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心理学十大效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心理学十大效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心理学十大效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心理学十大效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十大效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十大效应.docx(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十大效应一、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到达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将来发展趋向测试”。以后,罗森塔尔以赞成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程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有关老师,并嘱咐他们务必需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威望性谎话”,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意精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观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开朗爽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他人打交道。明显,罗森塔尔的“威望性谎话”发挥了作用。这个谎

2、话对老师产生了示意,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论,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经过自己的感情、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进而使各方面获取了异乎平常的进步。此后,人们把像这类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威望他人”)的希望和热爱,而令人们的行-2-为发生与希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状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望效应”,由美国有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课上予以考证提出。示意在实质上,人的感情和看法会不同程度地遇到他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

3、觉地接受自己喜爱、敬佩、相信和崇敬的人的影响和示意。二、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类现象是因为贴上标签后边惹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概括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涣散、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以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个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恪守纪律、遵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3-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这类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标签效应。原理心

4、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假如因为“标签”拥有定性导向的作用,不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可”都有激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常常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三、破窗效应破窗效应(英语:Brokenwindowstheory)是犯法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 JamesQ.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L.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Atlantic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Windows的文章。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假如被听任存在,会诱令人们仿效,甚至肆无忌惮。一幢有少量破窗的建筑为

5、例,假如那些窗不被维修好,可能将会有损坏者损坏更多的窗户。最后他们甚至会闯进建筑内,假如发现无人居住,或许就在那边定居或许放火。一面墙,假如-4-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冲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充满了乌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后人们会视若理所自然地将垃圾随手抛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法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启迪“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这一现象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比方说,你分别到两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甲的家里窗明几净,地板上干干净净。假如他忘了给你准备烟灰缸,你必定会在点烟从前请他帮你找一个烟灰缸,而决不忍心让烟灰落在光明的地板上。而朋友

6、乙的家里是随处可见的灰尘和纸屑。预计你也懒得要朋友给你找烟灰缸了,而是任由烟灰飞散,或是直接把烟蒂扔到地上了。四、共奏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独自生长时,显得矮小、单一,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活力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奏效应”。事实上,我们人类集体中也存在“共奏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5-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即是“共奏效应”一个优异的典型。经典例子在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一句名言: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异的人接触,你就会遇到优异的影响。所以,多与优异的人交往,多受他们的影响,

7、能让你变得更优异。假如你已经很优异了,再与优异的人交往,那么你们就能产生共奏效应,获得了不起的成就。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走到一起并创办了微软就是最好的例证。1968年,保罗艾伦与比尔盖茨相遇于湖滨中学,艾伦比盖茨年长两岁,他丰富的学问令盖茨敬重不已,而盖茨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又使艾伦仰慕不已。就这样,他们成了好朋友,随后一起迈入了计算机王国。艾伦喜爱研究技术,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创新,盖茨则以商业为主,他一人承揽了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等职。在两人默契的配合下,微软掀起了一场到现在未息的软件革命。有人说,没有比尔盖茨,或许就不会有微软,但假如没有保罗艾伦,比尔盖茨也没有

8、今-6-天的成就。他们能走到一起,并不是有时,比尔盖茨说过:有时决定你一世命运的在于你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换句话说,你与如何的人交往决定了你的将来。所以,请与优异的人在一起,努力加入优异者的团队,让自己在那个优异的气氛中获取成长。从他们的经历中,你既能够学到成功的经验,也能够汲取失败的教训,这会使你变得更优异。五、登门槛效应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Effect)又称贪得无厌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不足挂齿的要求,为了防止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从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类现象,如同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简单更顺利地登上高处。这个效应

9、是美国社会意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服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实验: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接见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7-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快乐地赞同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接见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单大并且不太雅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出多半的家庭主妇赞同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接见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单大并且不太雅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赞同。同类实验: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当心驾驶”的大口号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遇到好

10、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恳求各居民在一份同意安全行驶的示威书上署名,这是很简单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全部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依据登门槛效应,教师所拟订目标时,必定要考虑学生的心剪发展水平易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剖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依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拟订不同层次的、详细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进而使每个-8-学生都能获取成功的愉悦。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联合起来,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以调换学生的踊

11、跃性。学生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许说迈过了一道小小门槛,我们的教育远景就广阔得多了。比方,要修业生养成优异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能够第一要修业生从找准自己的不足做起,依据自己问题制定一个时间段(一周、半月或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如养成不任意发性情、抓紧时间做事、聆听他人说话 、不随处扔垃圾、勤于思虑、全神贯注听课、做题认真认真等等。长此过去,优异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便会功到自然成。还有,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切忌急于求成、恨铁不行钢,而要富裕爱心和赏识心,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和发展潜力,对他们作出踊跃的、鼓舞性评论,哪怕是一个赞成的点头,一个满意的浅笑,一次真挚的祝愿,都可能换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

12、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进而踊跃健康成长。再有,讲堂发问时,教师一定依据教课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一步步开-9-启学生思想的大门,进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永不知足的追求精神。六、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第一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两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此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成效。固然这些第一印象并不是老是正确的,但倒是最鲜亮、最坚固的,并且决定着此后两方交往的进度。假如一个人在首次见面时给人留下优异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靠近,相互也能较快地获得互相认识,并会影响人们对他此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说。反之,对于

13、一个首次见面就惹起对方讨厌的人,即便因为各样原由难以防止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状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质行为中与之产生抗衡状态。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首次见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它主假如获取了对方的性别、年纪、长相、表情、姿态、身材、穿着妆扮等方面的印象,判断对方的内在修养和个性特色。这一最初的印象对他人的社-10-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脑筋中形成并占有着主导地位。并且这类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广泛的主观性偏向,会直接影响到此后的一系列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人们对他人此

14、后的评论和见解。七、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端部分项目的记忆成效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类现象是因为近因效应的作用。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由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渐渐模糊,进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清楚。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端部分项目的记忆成效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此后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新的认识占了-11-主体地位,掩饰了过去形成的对他人的评论,所以,也称为“新奇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形;一个朋友老是让你生气,但是谈起生气的原由,大体只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系列资料后进行回想时,对该系列中的最后几个项目的回想与对它们的识记相距时间最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