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安全常识.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94058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组安全常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班组安全常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班组安全常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班组安全常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班组安全常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组安全常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组安全常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组在生产过程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作业场所隐患的辨识。其主要内容有:(1)运行设备、系统有无异常情况,如振动声响、温升、磨损、腐蚀、渗漏等。(2)设备的各种保护,如电气保护、自动装置、热工保护、接卸保护装置等是否正常运行,动作是否正确、灵敏,是否进行定期校检。(3)运行设备、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安全标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4)危险品的储存、易燃物品的保管和领用管理是否存在隐患,动火作业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5)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是否符合工业卫生的控制标准,防尘设施是否正常使用;有毒有害气体物质排放点的通风换气装置是否正常使用。(6)现场的井、坑、孔、洞、栏杆、围栏、转动装置防

2、护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脚手架、平台、扶梯是否符合标准。(7)作业场所照明是否充足,是否按规定使用低压安全灯。(8)班组成员在作业时是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中有无习惯性违章行为。(9)班组成员是否按规定使用安全工器具,是否对其进行定期检查试验。查找事故隐患的途径包括:一是从本行业、本单位已发生过的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分析本班组的安全现状,检查判断本班组是否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找出尚未觉察到的危险和隐患。二是对本班组已发生的事故或未遂事件进行分析,检查目前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检查事故预防措施是否真正落实。三是将每个班组成员的习惯性违章行为逐一列出,与操作规范对照,提出具体整改措施。未停

3、机伸手调整手指受伤骨折事故经过 某日,某合金公司精整车间副主任陈某在值班,在经过清洗机列时,发现挤水辊前面从清洗箱出来的一块板片倾斜卡住。想到通知主操纵手停机后再找人调整会影响生产进程,陈某在没有通知主操纵手停机的情况下,便直接将戴手套的左手伸入挤水辊与清洗箱间的空隙来调整倾斜的板片。由于当时挤水辊正在高速旋转,马上就将陈某的左手带入旋转的挤水辊内,造成陈某左手无名指、小指近关节粉碎性骨折,手掌大部分肌肉挤碎,无名指、小指被切掉。 事故原因 这是一起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引起的事故。 1、该厂职工的安全意识不高。陈某在没有停机的情况下只是戴手套操作旋转设备,没有遵守车间的安全操作规定,而且主操

4、纵手工作也不称职,没有及时发现故障。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该厂对安全工作监管不严、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安全员没有及时发现陈某的行为并进行制止,监护不到位。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促进安全工作齐抓共管。 2、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培训和考核,组织职工进行事故分析,用事故教训给职工敲响警钟,解决存在的思想隐患。 3、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力度,下大力气纠正作业中的习惯性违章操作行为,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4、认真查找设备隐患,落实隐患整改责任人,并在重复发生和易发生事故部位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泼溅的水滴葬送两条人命”2006年4月18日午时,某工

5、地一台正在检修、更换绞刀的搅拌机突然启动、旋转,瞬间,将两名正在做收尾工作的检修工人搅死,惨不忍睹。事故调查结论竟然是“泼溅的水滴葬送两条人命”,实在发人深省。 事故经过当日上午,企业领导安排吴班长带4名工人,给两台搅拌机更换绞刀。11时许,2号搅拌机已经更换完毕,两名手脚麻利的工人就去1号搅拌机,换下里面干活的两名工人。这个时候,吴班长看见2号搅拌机里面还有一些头天运行没有用完的泥料,怕它们干了,既浪费,又影响搅拌机运转,于是,就去找了个塑料脸盆,盛了一盆水,快到搅拌机跟前时,隔着操作台,远远地,就泼了过去。刚泼完,l号搅拌机就“呜”地旋转起来。搅拌机里面,两名正在做收尾工作的工人,“哇”的

6、一声惨叫,顿时血肉模糊。吴班长大惊失色,丢下塑料脸盆,就按操作台上面的红色停止按钮,可是,搅拌机没有停止运转,他赶紧喊工人拉下电源刀闸,搅拌机才停止下来。仅仅10多秒的时间,两名工人的宝贵生命就被葬送;新更换的、闪亮的绞刀片上,骇然挂着血淋淋的肉块和碎布,令人毛骨悚然。站在旁边的工人吓得目瞪口呆,身体酥软,手中的香烟掉在地上。 事故原因分析搅拌机怎么“自己启动”了?其实,不是“自己启动”,是启动按钮因为被泼溅的水短路,“接通”了电源,所以,“自己启动”了。如果吴班长不是“盛了一盆水,快到搅拌机跟前时,隔着操作台,远远地,就泼了过去”,而是小心翼翼,走到搅拌机前面,慢慢地将水倒进搅拌机里,也许,

7、就不会发生这起事故。仔细观察操作台上面的按钮,发现,按钮部分虽有塑料布盖着但不严实,其中,1号搅拌机启动按钮因为塑料布缺损而没有被覆盖;所以,泼溅的水滴进入,造成短路。如果,全部按钮是被宽大的塑料布完全盖住的,而且有固定措施,防止塑料布移动而暴露按钮,也许,这起事故不会发生。搅拌机使用说明指出:“机器维修时,要断电,并且将离合器扳开。”企业的停电检修制度也规定:“机器检修时要拉下电闸”。如果拉下了电闸,这起事故肯定不会发生;如果将离合器扳开了,即使其他安全措施没有起作用,绞刀也不会旋转起来,死人事故也不会发生。遗憾的是,这两道关键的安全措施。都没有采取。搅拌机每运转一个半月,就要更换绞刀片。据

8、了解,20多年来,该企业居然没有执行过停电检修的规定。为了省事,工人更换绞刀片,从来就没有拉闸断电,也没有将离合器扳开。怪工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不,没有谁不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没有采取安全措施,那是因为他们不懂;不懂,是因为企业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教商违章作业没有得到制止和纠正,企业要负根本责任。思考目前,在工业发达地区仍然有这种“小儿科”事故,说明安全基础太薄弱。笔者说的“基础”,是人,是安全文化。有人说,事故原因是政府监管不到位。其实,政府不可能“到位”成为企业的安全员。反倒是,有的企业把精力和钱财用于应付政府监管,放松甚至放弃企业内部管理,安全投入不足,特别是“软件”投入。所谓“软件”,

9、包括安全员的配置,安全教育,安全报刊订阅,安全黑板报的利用等安全文化建设;同时,“硬件”水平也普遍偏低。在此情况下,特别需要“软件”来补。须知,“硬件”水平的提高,花钱多,做起来难,时间也长;而“软件”花钱少见效快,作用时间长;即使“硬件”水平高,也需相应“软件”的匹配。奇怪的是,有的监管人员,对“硬件”感兴趣,对“软件”投入视若无睹,或者,只是热衷于办“班”收钱,卖“教材”赚钱,办“证”捞钱这,恐怕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操作台前打瞌睡 酿成灭顶之灾一、事故情况1995年9月14日下午3时45分,山东平度市洪山乡高碳石墨厂发生一起重大事故。浮选车间脱水工王海波因在脱水机操作台上坐着方凳打瞌睡,迷

10、糊中从进料口一头栽进正在高速旋转的脱水机中。随着“啪”的一声重响,王被甩出76米远,碰在铁质车间大门上,前额部被撞出一条6厘米长的伤口,左上臂及右小腿骨折。王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于下午5时死亡。该厂使用的STJ1000型脱水机无安全连锁装置,在设备安装时,没有在脱水机的进料口装一活动的盖板。而且,安装的操作平台过高,台面仅低于进料口5厘米,违背安全常识,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操作工王海波思想麻痹,违反劳动纪律,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操作台上打瞌睡,一念之间酿成灭顶之灾。当天带班长在一小时前检查工作时,曾发现该操作工打瞌睡,仅以口头劝告他,而没有采取果断措施。从而导致了惨祸的发生,造成直接经济损

11、失3万多元。二、评析现今不少职工有所谓的“第二职业”,或者日常打麻将等娱乐活动,这些都严重困扰企业正常生产,做为企业的对策之一就是加强纪律管理,严格规章。这些重大事故就象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环节中存在的某些严重问题。因此,加强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杜绝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这是不能忽视的。手扶吊运大轴 失重砸伤手臂事故经过1、某重型机器厂二金工车间起重工陈某负责为各种加工机床上料。2005年6月3日10时,陈某指挥吊车准备吊运半成品的机车大轴为一台机床上料。2、陈某采用铜丝绳单根穿扣捆绑法吊大轴,将铜丝绳熟练地套上后,未仔细将绳扣对准轴中心便指挥

12、起吊。大轴吊起后陈某为使吊件平衡用手压住轻的一头并跟车行进。3、当快到要上料的机床时,陈某喊车工李某,因机声嘈杂,李某并未听见。这时吊轴经过机床尾,机床尾后侧的工具台案挡道。陈某未及时绕过,扶轴头的手脱离,偏重的大轴突然砸向机床面。正在给机床导轨注油的李某躲闪不及,左手被砸在床面,造成手背手指多处粉碎性骨折。事故原因单根绳吊大轴,即使拴位在中心,吊运行进中也会因摇摆而一头偏低,但吊位高便不碍事。陈某每天多次吊轴,拴绳经常不在中心,便不以为然,麻痹大意。有时因运料位置较近,便吊住不高,直接用手扶吊件随行。这次送料本来拴位偏离很多,扶吊件行进中未考虑到这台案阻路,快到位时与车工配合不当,又未及时指

13、挥吊车,造成突然脱手,吊件失重,轴头砸伤人及砸坏设备的事故。防范措施1、吊重型大轴最好采用两点拴位法。单绳拴法必须拴正中心并高吊行进,以免碰物。到位后慢慢放下并人工配合扶轴上卡盘。严禁手扶吊物同时跟吊车行进。2、给重型机床上料前起重工和机床工应互打招呼,作好准备,吊运中应协调配合,严格遵守起重搬运安全规定。上班穿拖鞋 左腿被截肢 1986年9月10日下午,某水泥厂包装工进行倒料工作,开机后,库不下料,于是手持钢管,站立在螺旋输送机上敲打库底。库下料后,准备下来,不料因脚穿泡沫拖鞋,行动不便,重心失稳,乱了方寸的左脚恰好踩进螺旋输送机上部10cm宽的缝隙内,正在运行的机器将其脚和腿绞了进去。立即

14、停车并反转盘车,才将其腿脚退出,导致左腿高位截肢。 原因 1包装工未按规定穿着防护用品,而是穿着泡沫拖鞋,在凹凸不平的机器上行走,失足踩进机器缝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螺旋输送机10cm宽的缝隙上部没有盖板或防护罩等安全设施,是导致该事故的重要原因。 3水泥厂安全生产管理不力,制度不落实,明显的隐患没能得以消除。 措施 1上班时间,劳动者必须按规定穿着劳动保护用品,绝不允许穿着拖鞋上岗操作。 2设备、设施本身的缺陷,事故隐患必须予以消除,螺旋输送机10cm宽的缝隙如果不是工艺所必须的,则应当予以封闭;如果是工艺或是操作规程所不可避免的,则应在其上部加设盖板或防护罩等安全设施,确保设备设施的“

15、本质安全”。 3水泥厂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制订周详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上岗人员实施全员、全面的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设备、设施本身的缺陷、事故隐患,还要检查人员着装和精神状态;必须组织技术力量消除缺陷,事故隐患。旋转作业戴手套,违反规定手指掉不同的工种都有不同的工作服装。在生产工作场所,我们不能像在平时休息那样,穿自己喜欢穿的服装。工作服装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它还有保护你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忽视它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忽视了你自己的生命。有时我们的操作人员习惯了戴手套作业,即使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也不会想到这样不对,但是操作旋转机械最忌戴手套。因为戴手套而引发的伤害事故是非常多的,下面就是一例。 2002年4月23日,陕西一煤机厂职工小吴正在摇臂钻床上进行钻孔作业。测量零件时,小吴没有关停钻床,只是把摇臂推到一边,就用戴手套的手去搬动工件,这时,飞速旋转的钻头猛地绞住了小吴的手套,强大的力量拽着小吴的手臂往钻头上缠绕。小吴一边喊叫,一边拼命挣扎,等其他工友听到喊声关掉钻床,小吴的手套、工作服已被撕烂,右手小拇指也被绞断。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应该懂得,劳保用品也不能随便使用,并且在旋转机械附近,我们身上的衣服等物一定要收拾利索。如要扣紧袖口,不要戴围巾等,上海某纺织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