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92992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的教育, 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得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因此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尤其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由爱美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进一步发展学生智力的各种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

2、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凭借教材,通过识字、阅读、欣赏图画、描述、作文及课外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情感,使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从感知美的表象入手,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因为这是审美的基础,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必须在他们眼前显示鲜明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审美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美。通过插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想象,渲染美的气氛,并运用直观教具展示文章的画

3、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和美的构思。 1、 通过析词品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是隐性的,是包含在语言文字叙述之中的,是美的内容与美的语言的辨证统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基础上,即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内涵,语言的和谐、回环及多样统一,从而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再以桂林山水这篇写景抒情散文为例:只要扣住“甲天下”、“来观赏”两词语,抓住山的“奇、秀、险”“和水的“静、清、绿”的特征,并加以类比,挽住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来欣赏剖析,那秀丽多姿的桂林山水画就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坎上

4、了。 2、 通过分析篇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为数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笔者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艺术形象美,就要分析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身材等外在特征,使学生了解人物的外形美;还要分析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行动,心理和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使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美。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身材、语言、动作等外在特征,逐步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健康、勇敢、机灵的少年形象,从而了解到当时淳朴、静美的乡村生活,使人感受到那儿的景美、人美。 3、 通过加强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美。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

5、会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引起学生感情共鸣,要把“目视”、“口读”与“心惟”三者很好的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叙事抒情文章最好还要美读,就是在读的时候要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读课文后,讨论自己被热水,热火烫伤后,会疼得大喊大叫,疼得跳起来的感觉,再去体验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不怕烈火烧,以超人的毅力忍受剧痛,坚决不暴露目标的崇高精神。然后,再读课文时,师生都会不禁肃然起敬。 4、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接受知识,得到美的感染。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师应当要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方法,对课文中写景状物的文章要

6、通过朗读、讲解,配之以图片、纪灯片、电脑图片引导学生视、听、思,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的景物特点,从而感受祖国山河的自然美,人类创造的艺术美。仍以桂林山水为例:在欣赏彩图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充满感情的朗读,听后让学生轻声跟读,从中初步品味桂林山水的美姿。而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则要通过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心灵,理解课文的人格美。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为使学生体会中朝之间比山还高比水还深的情谊,教师可以以情育情,配以相应的音乐,渲染意境,促动他们捕捉课文传送的美的信息,丰富想象与联想的审美感受,让学生眼前浮现出朝鲜同胞送别志愿军战士时,不忍离别的特定场面,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二、

7、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所谓鉴赏美,是指对美的事物的鉴别和评价能力。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鉴赏美的能力是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是从对美的现象的感受,进入到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实践,以提高鉴别和欣赏美的能力。在教学课文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优美的语言或含义深刻的词句,反复推敲、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如观潮一课,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文把声音和景象结合起来描写。先引导学生找出哪些语句是从声音方面写的。先是“从远处传来

8、隆隆的响声,好象是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这些语句都从声音方面写出了潮的壮观,再引导学生把这些语句朗读一遍,感受潮的壮观。描写景象方面也先引导学生找出语句: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大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些句子也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引导,让学生陶醉于课文描写的壮观景象之中,把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美的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

9、生鉴赏美的能力。除字词句外,从课文的布局谋篇、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入手欣赏艺术美,进行语言表达艺术的审美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桂林山水课文先用一句话总述:“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别写出桂林的山和水的特点;最后在分述的基础上,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围绕这样的山”这句话作总结。整篇课文显示出一种结构之美,容量力度上的均衡、齐整之美。课文还采用了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更好地描写出桂林山水的美。作为教师应该从理性上对每篇文章的结构形式、写作方法和布局谋篇有一定的审美观,这样才能将美育渗透到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去。三、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学生作为一个审美主体,经历了“感受美、鉴赏

10、美”的审美历程,其结果就是学生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以及所鉴赏的美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如在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后,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图:看着美丽的小兴安岭,欣赏了作者的美文,你一定也忍不住想赞美一下小兴安岭吧?那么,你拿出笔在课文中美丽的小兴安岭上写点什么,可以写关于小兴安岭的一、二个好词,可以写一二个句子或一段话,喜欢诗的同学可以写几句小诗,喜欢唱歌的同学也可以写几句歌词今天学的词或句子也可以用进去。课堂上充满了诗情画意,洋溢着艺术气息。再如学习完秋天的雨一课后,教师引述: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干什么呢?是动手画一幅秋天的画,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让学生可以把文章的美展示在自己

11、的作品中。为了使学生在作文中更好地表现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多翻阅观察日记,重温生活中的趣事、乐事。还有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走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让大自然的美景,社会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意,扣动学生情感之弦,勾起学生审美回忆,触发审美想象。这样,学生的作文中将处处表现美。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一般是指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对自己所见所闻,对美好的学习生活、集体生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并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写作最能体现创造能力。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

12、学生学会模仿。语文教材提供了一些优美的范文,引导学生模仿范文的写作,既可以充分发挥范文对学生练笔习作的指导作用,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范文的理解和消化。如教秋的声音这篇课文后,教师引述:秋的声音令人遐想,令人陶醉,谁能仿照课文第一、二、三、小节也来作一段诗。这不但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美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合理想象。如教完小摄影师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小男孩走后,可能发生哪些事,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续写故事。还有教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发挥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