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的现场急救.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928159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灾害的现场急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灾害的现场急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震灾害的现场急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震灾害的现场急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灾害的现场急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灾害的现场急救.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灾害的现场急救地震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而我区又处于地震活跃带,因此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必要性1、伤员量大,一个地震可以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少的几十,多的成千上万,要完成大量伤员的现场急救和转送,单靠医务人员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发生地震后有许多群众参与救助,而且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加之伤员伤情复杂,变化快,损伤部位多等特点,如因抢救或搬运方式不得当,会加重伤员的病情或产生新的损伤。因此加强群众的现场抢救水平就有很大的必要性。2、地震伤员受倒塌建筑物砸击压埋时,根据被埋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血运等初步判断被压位置,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快速

2、轻巧暴露头部,清除口中、鼻内异物,再暴露胸腹部,解脱肢体,不可强拉硬扯。二、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因此其基本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救治过程应遵循一定的程度一首先把握呼吸、血压、心率、意识和瞳孔等生命体征,视察伤部,迅速对伤情进行判断,对生命体征的重要迅速做出反应,必须优先抢救的急救重要包括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张力性气胸和休克等。下面就急救的技术做一介绍。1、复苏:心跳、呼吸骤停时,从现场开始做体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先证实,即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有无口唇及面色青紫、发绀、瞳孔有无放大)。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三听”听心音”,证实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抢救。(2)体位:一

3、般云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硬板,尽量少搬运病人。(3)畅通呼吸道:用仰额举颌法,一手置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颌颈处,抬起下颌,有假牙托着着取出。(4)人工呼吸:一般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及口对口鼻呼吸中(婴幼儿),A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B用按于手前额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C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紧贴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完全包住;D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呐用力吹气,直到病人胸廊向上抬起为止;E一次吸气完毕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使鼻孔通气

4、,吹气频率一般12-20次/分,单人心脏按压15次吹气二次,双人5:1进行。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吹气一般正常吹气潮气量500-600ml,比较公认800-1200ml/次,绝不能超过1200ml/次。5、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必要时将舌拉出用别针或丝线穿过舌尖固定于衣扣上或用口咽通气管,如情况紧急,上述两措施不见效而又有一定的抢救设备时,可用粗针头做环甲膜穿刺,颈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即为穿刺点,如有条件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3、止血 大出血可致伤员休克或死亡,常用止血方法如下:(1)指压法:用手指压动脉经过骨骼表面的部位,如头颈压一侧颈总动脉、颞动脉、

5、颌动脉;上臂出血腋动脉、肱动脉、下肢股动脉,但因侧支效果有限,且难持久,因此适时改用其它方法。(2)加压包扎法:最常用,一般小动脉、小静脉均可用,大纱布填塞,绷带加压包扎(3)填塞法:用于骨端、肌肉的渗血(4)止血带法:充气止血带最好,紧急时可用橡皮管,三角巾或绷带代替,止血带下应放衬垫,禁用细绳索或电线充当止血带,应注意以下事项:A不必过紧,以能止住出血为度;B1小时放松1-2分钟,使用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C止血带伤员应有显著标志,优先后送;D松止血带前先输液4、包扎: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止血、固定骨折、关节并止痛。常用绷带、三角巾、四头带,无时可就地用干净毛巾、包袱带、手绢、衣服等。

6、注意:(1)包扎时动作轻柔、松紧适宜,既保证敷料固定和压迫止血,又不影响血运;(2)包扎缘距伤口5-10cm;(3)遇外露污染的骨折断端或腹内脏器不可轻易还纳,如系腹腔组织脱出应先用干净的器皿保护后包扎,不要将敷料直接包扎于脱出组织上。5、固定:可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并有利于防治休克和便于搬运,固定前应尽可能的牵引伤肢以纠正畸形,固定于夹板也可就地取材木板、树枝、竹竿等,范围应包扎骨折远近两个关节,如缺乏材料应自体固定法,上肢固定于胸廊,下肢固定于健侧,固定夹板应衬于衬垫,张力性气胸用厚敷料压盖于胸壁软化区,再粘贴胶布固定,如不能奏效用牵引固定,布巾钳夹住中央游离肋骨用绳吊起,通过滑轮牵引重量2-3kg。6、搬运:骨折未固定前不易搬运,脊椎骨折病人应用木板或门板搬运,先使伤员两上、下肢伸直,木板放一侧,两2-3人扶伤员躯干成一整体滚动至木板上,不要使躯干扭转,或三人平托病人至木板上,禁止一人抬头,一人抬足或单人搂抱,对颈椎损伤的病人要专人托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躯干成一整体滚动,或由伤员自己双手托头搬运,严禁强行搬运头部,木板上用砂袋或折好的衣物放于颈部两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