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夏秋冬37.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91453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春夏秋冬3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 春夏秋冬3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 春夏秋冬3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春夏秋冬3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春夏秋冬37.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目标1.认识“霜、吹、落、降、飘、游、池、入”等10个生字和“雨”字头、“阝”旁2个偏旁;会写“春、冬、风、雪、花、入、飞”等字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入”与“人“的不同,背诵课文。3.结合插图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个美丽的季节。教学重点1、认识四季特征。2、掌握生字词写法。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流利地,有节凑感地朗读课文,学会用重点词进行口语训练。2、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方法。3、利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更好有兴趣掌握课文中心思想。课前准备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美彩图,课文词句条,彩色粉笔,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2、认识10个生字,2个偏旁教学重难点:认识四季特征一、激趣导入1师问:同学们,大家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景色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2出示精美四季彩图。猜猜出示的彩图分别是哪个季节?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认真观察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3出示:霜和雪(1)交流

3、: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有这部首的其他字。(6)指名说说下雪时

4、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1)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2)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3) 反复朗读。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7个生字2、结合插图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个美丽的季节。教学重难点: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方法一、复习导入1、展示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卡片(1)朗读(2)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3)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2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

5、;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二、示范指导,书写生字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三、反复朗读,加强巩固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2班内交流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