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临床应用资料.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913122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电临床应用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肌电临床应用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肌电临床应用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肌电临床应用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肌电临床应用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电临床应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电临床应用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肌电临床应用资料一、什么是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是应用电子放大技术,包括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和肌肉动作电位的采集、放大、测量以及解释。疾病和损伤可改变神经肌肉的结构及生理,从而导致这些电位在时间过程(起始、时限)、幅度以及形状的变化。肌电图检查诊断 (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

2、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 (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 (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 (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二、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的临床应用1、 开展项目:肌电图 1) 运动单位自动分析(MUP)2) 干扰相(重收缩)自动分析(IP)3) 扫描肌电图(EMG)神经电图4) 运动神

3、经传导速度(MCV)5) 感觉神经传递速度(SCV)6) 多节段传导(SSCT)7) F波(F-wave)8) H反射(H-reflex)9) 重复电刺激(RNS)10) 瞬目反射(BR)11) 皮肤交感反应(SSR)12) 事件相关电位(P300、N400、MMN)体感诱发电位1) 上肢体感(USEP)2) 下肢体感(LSEP)3) 脊髓诱发(TSEP)4) 三叉体感诱发(SCEP)听觉诱发电位1)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2)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AEP)3) 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LAEP)4) 40Hz听觉诱发(40Hz)5) 耳蜗电图(EcohG)视觉诱发电位1) 模式翻转(

4、PRVEP)2) 闪光诱发(FVEP)3) 视网膜电图(ERG)4) 眼电图(EOG)2、临床意义: (一)肌电图(EMG)临床应用:(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二)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应用: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

5、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三)F反应(F wave)临床应用:常见的有格林巴利综合征(患病前期,多为神经末梢或神经根受损),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糖尿病以及尿毒症性神经病等。(四)H反射(H-reflex)临床应用:主要针对神经根病变以及神经丛病变,如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可提供早期诊断,以及对与帕金森病人的早期诊断;(五)重复电刺激(RNS)临床应用:主要针对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病变等(六) 瞬目反射(BR)临床应用:瞬目反射测定是临床神经电生理的重要检查

6、方法之一,借助它可以了解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脑干的功能。如:三叉神经传入病变;脑干病变,包括:多发性硬化、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脑桥损害;传出神经病变,包括: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脑桥小脑三角病损、面部肌肉病损等;(七) 交感皮肤反应(SSR)临床应用:通过对交感皮肤反应的检测可了解影响血管和心功能的自主神经功能的情况;(八) 多节段运动传导临床应用:常用于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的检测;(九) 视觉诱发电位临床应用: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多发性硬化、视觉皮层病变、眼外伤、诈病或癔病等疾病;在内科主要用于糖尿病等引起的视

7、觉通路的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十)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40Hz听觉诱发电位)临床应用:主要检查听神经损伤、发作性眩晕、听神经瘤、多发神经硬化、耳毒药及外周损伤后的听力学检查;可客观评价听觉检查不合作者、婴幼儿和歇斯底里病人有无听觉功能障碍。40Hz听觉诱发电位做法同BAEP,只是声刺激频率固定在40Hz(十一)体感诱发电位临床应用:应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颈椎病、后侧索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病、神经性膀胱、性功能障碍等。(十二)P300事件相关电位临床应用:可用于痴呆病、脑损伤、慢性脑病如肝性脑病、精神疾病等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以及评价儿童大脑发育。三

8、、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的使用科室1、神经内科1) 脊髓空洞症(畸形、增生、髓内肿瘤)(SEP)腓骨肌萎缩症等神经元疾病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F反应)帕金森病测定(H反射)。(神经传导)2) 肌肉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线粒体疾病与脑疾病等。(肌电)3) 神经肌肉接头病,如: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重复电刺激)4) 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性,药物中毒性等周围神经病(传导速度)5) 判断眩晕,耳鸣是中枢性还是外周性判断昏迷是代谢性还是脑干结构改变的。(BAEP)6) 对面部三叉神经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检测及对预后的判断。(三叉体感)7) 对癔病性

9、瘫痪的检测。2、脑外科1) 颅内肿瘤、脑干髓内肿瘤、脑干血管病(BAEP)2) 脑振荡后遗症(诱发电位/术中监护)3) 压迫病变等4) 昏迷、脑死亡(BAEP)3、手外科1) 创伤性压迫性神经损伤与神经失用以及所造成的肌肉萎缩(肌电与传导速度)2) 神经术后的吻合情况(传导速度)3) 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传导速度)4) 颈髓性颈椎病(SEP)。腰椎间盘突出(H反射),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等。4、骨 科1) 腰椎间盘突出。(肌电图、神经传导)2) 颈椎病变(SEP)3) 腰椎管狭窄(肌电图)5、五官科1) 耳鸣耳聋耳源性眩晕听神经瘤(BAEP)2) 面神经麻痹(三叉体感)3)

10、 视孔头炎视野缺损视交叉异常前、后视路病变等检测。(VEP)6、眼 科1) 通过视觉通道的功能检测、了解神经传导功能,判断视交叉部及交叉前后部位通道的疾病。2) 视孔头炎视野缺损,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病变等(视觉诱发)7、儿 科1) 听力筛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2) 小儿多动症、认知能力的测试(P300) 3)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神经传导、肌电图)8、康复科1) 观察受损神经、肌肉的恢复情况。(肌电图/诱发电位系列/MCV/SCV/F波/H反射)9、肛肠科1) 肛肠肌肉功能的测定。如便秘病人盆底括约肌的功能(运动单位电位)10、皮肤科1) 皮层功能检测。了解皮层功能的态、SEP中枢神

11、经系统的功能检等(皮肤反应)11、内分泌科1) 糖尿病(传导速度)2) 甲状腺肌病、甲状旁腺疾病(EMG)3) 肾上腺和垂体疾病(肌纤维)4) 代谢病变(营养性和中毒性神经病)(传导速度和肌电图)12、口腔科1) 咀嚼肌功能检测。 13、泌尿外科1) 对膀胱、性功能进行诊断性评价;(重复电刺激、SEP) 14、精神科1) 痴呆症等认知功能的检测(脑干P300) 15、法医鉴定(全部功能)1) 对各种原因引起及外伤性听力下降耳聋的测定。伪听、伪视。2) 对外伤性神经受损肌肉萎缩神经失用的测定。3) 判断脑死亡,协助对苯妥英钠中毒观察。16、术中监护神经-肌电图在臂丛和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已经

12、得到临床的充分肯定。但在术前检测中由于种种因素仍存在着一定的假阴性、假阳性,占1015。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表面瘢痕形成、婴幼儿检查时不合作、电极放置点不正确,强电流刺激时易引起容积传导等因素均限制了术前神经-肌肉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肌电电生理检测的正确性,须在术中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可直接刺激受检神经,消除容积传导等干扰因素,方法简便,数据可靠。该检测能帮助临床医师更直观地确定周围神经损伤的部位,更确切地了解周围神经损伤的性质。且经术中肌电电生理检测后,可立即向手术医师提供神经损伤的程度与范围等情况的准确评估,以帮助术者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效果。它随于臂丛等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中监护可广泛用于骨科、手外科涉及周围神经探查、松解、修复的手术,或骨科、神经外科涉及中枢神经的手术。随着神经电生理检测的不断发展,肌电诱发检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也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