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50909065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材料题下面是小语同学撰写的读书月活动宣传主持初稿,请你帮小语完善。阅读以下语段,完成各题。一路学来,我们诵读了许多古诗文。曾在某个时刻,我们( )想起一篇名作,感叹自然之绚丽、生命之美妙;在当下的某天,我们心中浮现一句诗,电光火石间拨开了心上的( ),理解了作者的心绪,懂得了( );在未来,对前途甲、( )时,我们也因读到了某一名篇佳作而倍感乙,在诗文中找到心灵的丙吟诵诗文,让我们的生活与诗文有机会联系在一起。“_、_、_。”是中国诗词大会创立的初衷,也是节目始终秉承的理念。中国诗词大会备受推崇

2、的原因,不仅是古典诗词本身蕴含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选手的才情和节目的精彩。一期期节目,热潮汹涌,“文化自信”四个字更是被深深烙印在每个观众的心间。近年来,“中国式浪漫”频频掀起大众热议。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山不让尘,川不辞盈”等诗句,又一次拨动了每一名中国人最温柔的心田。1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加粗字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蓦然(m)雾霭(i)人情事故(sh)不知所措(cu)B.蓦然(m)雾霭(i)人情世故(sh)不知所措(cu)C.蓦然(m)雾霭(i)人情世故(sh)不知所错(cu)D.蓦然(m)雾霭(i)人情事故(sh)不知所错(cu)2根

3、据语境,为甲、乙、丙三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中无人震荡慰藉B.踌躇不前震荡劝慰C.目中无人震撼劝慰D.踌躇不前震撼慰藉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三个句子,衔接最恰当的是( )寻文化之根;赏诗词之美;铸民族之魂A.B.C.D.4文段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翩若惊鸿”前加“使”B.删除“等诗句”C.将“心田”改为“心弦”D.将“又一次”调至“最温柔”的前面阅读以下经典常谈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5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下面是三位八年级同学的阅读需求,请你为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的相应篇目进行阅读。经典常谈篇目阅读需求推荐篇目

4、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A同学想了解太极八卦的常识A_(填序号)B同学在预习庄子二则时,想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相关思想B_(填序号)C同学对汉字的前世今生很感兴趣C_(填序号)6下面关于对经典常谈相关内容解说的语段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

5、事情。C.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D.经典常谈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子、史、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7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的名字“天问一号”,便取自屈原的天问。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参考以下链接资料,简要分析“天问一号”探测器这样命名有何妙处。【链接资料】月球探测器以“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关于月球想象的优美神话传说,嫦娥奔向月球,月球探测器也是从地球奔向月亮进行探测,因而用“嫦娥”命名非常合适。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八(1

6、)班开展“别出心裁品古诗”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帮助同学解决下列问题。8【拟新联】同学们计划在教室门口张贴一副符合活动主题的对联,作为活动场地的标志。请你从下面几句零散的上下联中整理出一副最适合的对联。诗词歌赋均抒情;赏意境陶冶情操;废寝忘食兴事业;读诗词提升修养;风餐露宿创辉煌;天涯海角亦相从;上联:_;下联:_。(填序号)9【品古诗】找出诗句与节气搭配不当的一项(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B.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C.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立春D.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处暑10【议古诗】小勇同学认为古诗与我们现代生活脱节,已没必要学习。请你针对小勇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

7、理有据,字数在20字左右。三、默写题11活动中,小文同学搜集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帮她补写完整。小文发现,古诗文中蕴藏有真挚的感情。“_,并怡然自乐”,这是陶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蒹葭中诗人漫步水边,见“蒹葭苍苍,_”诗人不由生出对伊人的思慕追寻之意;柳宗元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_,参差披拂”给予我们生命丰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_”是王勃以豁达、积极的心态对友人的劝慰之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则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四、阅读理解与欣赏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各题。人类真的能实现隐身吗于相龙关于隐身,古今中外有许多传说,比如,中国民间故事里的遁术,西方魔法故事里的隐身斗

8、篷。那么,所谓的隐身真的存在吗?科学家发现,超材料能帮助人们实现隐身。超材料是一种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功能材料。其带来的神奇的“四项全能”超级隐身能力,会让人质疑“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当一束光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折射。如果我们能用特殊的技术,让光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是不是就可以任意操纵光线了呢?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其实就是操纵光线,让光线“绕行”,不再沿着直线传播,这样就看不见站在斗篷中的人了。科学家为了制造这个隐身斗蓬,像拼积木似的,将经过特殊设计的不同的人工结构搭建在一起,得到了一种新的超材料。这种操纵光线的超材料,被称为光学超材料,穿

9、上这种材料制作的隐身衣,别人就看不见你了。那有没有触摸不到的隐身衣呢?来看看初中物理讲的力是怎么传递的。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这样的小把戏,把一张纸折叠几次,它的承重能力就变强了。科学家突发灵感,用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体块搭建在一起,得到了更多样化、让你触摸不到的力学超材料。力学超材料具有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再比如,当我们使劲踹泥土地时,一般会踹出一个坑,但如果这泥土是力学超材料的,我们越用力踹,土地就可能越膨胀。力学超材料的这种超常力学性能,能够将

10、目标物体“隐藏”起来,让我们的触摸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如果我们真的隐身了,人们看不见、触摸不到,可若是我们打了个喷嚏,或是大喘气一下,肯定又会被发现。怎么让呼吸的气息也消失,让人感觉不到呢?想想看,当我们开口说话和呼吸时,是不是与声带有关?那就让科学家试着操纵声波吧。这种操纵声波的超材料就是声学超材料。如果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制成传感器,声波会在传感器处消失,再大的声音人们也听不见。所以当你戴上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做的口罩时,你呼吸、打喷嚏或大喊大叫,没人会听得见。有了前面三种超材料,我们已经接近完美隐身了,可我们的身体还在向空气辐射热量,如果用检测温度的红外仪器一照,还是会原形毕露。于是科学家开始研

11、究热学隐身,让人体的温度也不存在。我们知道,热量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比如手握一块冰,手上的热量就会传导给冰,于是冰就融化了。如果手握一块冰而不让冰融化,该怎么办呢?有人说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挡住了热量向外扩散。如果有这样一种热学超材料,让热流反转,使其从低温流向高温。也就是说,如果戴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编织的手套握着冰,手也会变成冰,而冰并不会融化。如此一来,穿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的衣服,红外仪器也是无法检测到我们存在的。从神话科幻到现代科技,人类对隐身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选自2023年第10期青年文摘,有删改)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项全能”隐身能力

12、是指让人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呼吸、感受不到温度。B.超材料不是天然材料,而是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具备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材料。C.光折射现象给了科学家启发,他们由此想到通过操纵光线达到隐身目的。D.穿上热学超材料的衣服,人体会变成冰,红外仪器无法检测到人体的存在。13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14选文多处运用设问,请列举一例简析其妙处。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梨花开了青辰离上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学费还差一大截,母亲催促父亲想办法,父亲低头沉默着,光秃秃的屋子里

13、,有种被生活压迫的窒息感。我快快地问母亲,为什么不向邻居借点钱。母亲无奈地说:“借了之后拿什么还,而且邻居比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父亲红着眼眶问我:“还想去上学吗?”我拼命点头。父亲朝我一挥手、我乖乖跟在他身后朝后山走去。到后山要经过一片竹林,竹林里落了一层厚厚的竹叶和笋壳,踩上去嘎吱作响。我满腹疑惑,猜不出父亲究竟要干什么。直到进入山中,父亲站在一棵腰身粗的大树前,压低嗓音对我说,只要咱们把这棵树砍了,拖到集市上卖了,你的学费就有着落了。我大吃一惊。原来,父亲是要“偷”树。在那个年代,没有审批手续,即使自家的树也不可以砍,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抓起来坐牢。我知道,父亲也是万般无奈。可我绝不接

14、受父亲为了我读书冒这样的险。当时我就哭了,打定主意退学,不再让父母为难。开学前两天,父亲一进门就喜滋滋地冲我喊:“丫头,你可以上学了。村里出面联系学校,把你的学费全免了”躺在床上,多日魂不守舍的我听完前半部分,瞬间回神,高兴地跳了起来。多年后,我读完大学回老家镇中学教书,假期就和父亲一起打理梨园。当年准备砍树的那片后山,早就被父亲承包,种上了许多梨树。灿烂春阳下,梨花重重叠叠争相盛放,赶着来赴这场久违的邀约。在星光、月光的映衬下,梨花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把整个乡村的夜晚渲染得明媚动人。梨花芳菲,白墙红瓦、翠竹掩映,仿佛一幅清新古典的田园画。途经的路人忍不住驻足观看,连声夸赞。婚纱摄影馆的老板发现了这处美景胜地,特意推出父亲的梨园作为摄影景点,大受欢迎。渐渐地,父亲的梨园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一到周末,三三两两周边城镇的居民就来此赏花游玩。村里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号召其他人将闲置土地都种上梨树,并请技术员到村里示范教授科学栽培梨树。在村里的动员下,母亲率先开办起家庭食堂,供游客吃饭,其他有条件的人家也纷纷开起农家乐。七八年的时间,村子被打造成生态旅游村。春天,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村里休闲观光;初秋时,村里邀请外地客商前来参加品果订货会,分外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