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905901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9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9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9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9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中考物理科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海口教育研究培训院 赵东明目前各个学校都进入了紧张的中考复习备考阶段。上个星期教研室下到一些学校(长流中学、三江中学、石山中学、城西中学、华兴学校、海口二中、琼山二中、海口四中和实验中学初中部),对这些学校的中考复习备考工作进行了检查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的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校领导很重视、老师们很努力很辛苦、复习备考工作也做得很仔细、很认真、很到位。但也有少数学校中考复习备考工作做得还是不够好,没有详细的复习备考计划,没有具体的教学措施,不分析学情,不管学生实际,不关注学生,上课时就一直站在讲台拿着试卷和各种复习资料上的内容和题目从头到尾地讲,学生感到麻木

2、和厌倦,课堂效率十分低下。这就是我们在学校调研时发现的一些问题和情况。一般来说在物理中考复习备考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采用三轮复习的方式,即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综合和专题复习,着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第三轮复习则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并注意学生心理和应试技术与策略的指导。下面我就结合这次调研从中考复习课应该怎样上、中考复习当中要注意的问题、中考复习的一些方法和策略这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一、认真分析中考试卷,发挥试题对我们教学的导向功能这次中考调研我们了解到很多学校初三年级的年轻

3、老师是第一次教初三,没有中考复习备考的实战经验,还有些学校初三年级只有一个老师负责,没有备课组集体备课,也没有人商讨中考复习备考工作。这些老师就更有必要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你只有认真地把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做一遍,你才知道中考考什么、怎么考、你该怎样复习。中考试卷做一遍和看一遍感觉是不一样的。近几年中考题目题型保持稳定性,分析中考试卷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题比例大、考查面广试题内容全部涵盖课程标准中三个一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中的14个二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的分值比例:2 :3 :2 :3。难度结构:7 :2 :1。更详细地可看去年发的海南省20

4、06、2007和2 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科试题内容结构双向细目表。以2008年中考试题为例:我们可以看到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的一半以上(第1、3、4、5、8、11、12、14、15、18题),作图与实验题3个大题中的多半小题,简答与计算23、24题中的第(1)(2)小题都是难度不大的基础题,直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这些试题大部分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经过变式、引伸、改编而形成的,是按照物理新课程的要求确定的试题的难度和计算量。因此我们复习中在要抓好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就能让学生在考试中拿到该拿的分数,提高考试的合格率。下面就双基的复习提一些具体的做法:(1)要引导学生对物

5、理概念建立过程的理解。因为通过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后,我们不难发现,物理中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和突出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考查。比如鉴别物质的密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压强;比较做功快慢的功率;热量与物质关系的比热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等。这些物理概念学生只有理解了才会正确应用。你可多问学生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电流、电阻等的物理含义,学生只有能讲清楚才能算理解。(2)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复习中把初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单位及换算、需记常量、实验目的和原理、公式的基本运算方式等梳理出来,并印发给学生,以帮助或强迫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和深刻的印象(3)复习课的讲练结合要做到精讲精练

6、,要老师讲,学生练。复习课不是新课,一般内容多、容量大,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从内容、难度、例题、练习上都要用心准备。上课要从总体上把握,抓住知识内容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多讲、所举的例题要典型并注意由浅入深(2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时老师必须巡视、检查和督促。不要上课时一直站在讲台拿着一张试卷或一本复习资料从头到尾地包讲到底,要关注学生,让学生练(动手、动脑、动笔;带书、带笔、带纸),不要让老师练一节课,这样的复习课才是有效课堂教学。2、实验题和作图题占的比例较大(06、07、08年都是24分)试题较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实验原理(第20题的1小题),实验器材的选择(第21题的1小题),实

7、验设计(第20题的1小题),实验操作(第20题的1小题),实验读数与纪录(第20题的2小题),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第20题的2小题),实验评估和故障排除(第6题)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复习时要对学生加强这七个方面的训练。作图题基本上都是力学、光学和电学各一道(06、07、08年都是6分;),题目和要求都很简单,只要老师训练和要求到位,作图题基本上属于送分题。训练时要检查和督促学生动手,不能光是老师在黑板上或嘴上画一遍。3、试题与社会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题目素材的选取注意到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联系(第2、3、4、7、13、17、22、24题);注意到ST

8、S及时代性(资源、奥运、抗震救灾、科技)(第5、9、11、10、12、14、16、17、18、20、23题);注意到科学探究和开放性(第21、22题)。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试题很少以直叙式的物理问题出现,而是把物理问题通过一定的实际情景及学科联系呈现,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我身边、在我眼前,可学可及,有趣有用。因此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科技。物理离不开生活、社会、科技,物理就在我身边。善于从身边提出物理问题,探考物理问题。让学生觉得物理有趣、有用、可学。今年(北方旱灾、探测器撞击月球、.)4、计算题不难(06、07、08年都是2道题共19

9、分)每次中考最后二道计算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难题和丢分题。08年中考第23题,得分率为0.33,平均分2.94,0分有63950人(全省11万考生)。第24题,得分率为0.17,平均分1.74,0分有70697人。可老师们可仔细看06、07、08年的2道计算题,其实都不算难,不要让学生轻易放弃,应教会学生拿到应该拿到的基本分数(第小题)。在复习训练计算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规范解题;从读题、会写已知条件、画图分析、找公式、公式变形、单位统一或换算、数学运算和如何答题等环节严格要求,加强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二、要对各个知识点理解到位、分析到位、练习到位在中考复习中要对各个物理知识点

10、理解到位、分析到位和练习到位,知道各个物理知识点在历年中考中的地位和题型,在复习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学生的得分率。比如:浮力专题分析:主要知识点和考点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2007填空题12)2、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3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4、知道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006选择题8);(2008选择题10)电能和电功率专题分析主要知识点和考点1、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006计算题24);(2007选择题5);(2008选择题2)2、电能表问题:会读电能表,电能表

11、铭牌的含义,家用电器电能或电费的计算(2007计算题23);(2008计算题23)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4、焦耳定律的应用 (2008选择题7) 与热学的结合运用5、根据用电器的铭牌求用电器消耗的实际功率、电路电流、用电器的电阻(2008计算题23)6、伏安法测灯泡的功率,包括实验原理及电路图;器材及步骤;变阻器的作用(2007选择题10);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2006填空题11);(2007填空题11)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7、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保险丝老师们可参照上面二个专题分析分析其他知识点和考点,这种分析不但有利于你的复习,还对你命制或选择专题测试和模拟考题很有帮助。三、重视考试测试的质量分析,提高教学效率每次月考或模拟测试后,要认真做质量分析,这个分析不仅要统计学生的分数(平均分、总分、及格率、优秀率),还要对本次测试的试卷难度、试卷知识点分布、学生各知识点得分情况、学生答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总结学生的弱点和老师复习教学中的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加强改进和着重训练,这样才真正做到复习中的查漏补缺,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和成绩。这方面海口四中做的比较好。不要考试后把学生的分数统计往教导处一交了事,不做认真做质量分析,你的复习教学质量和效率是不会提高的。2009年3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