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石头苏教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90183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石头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石头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石头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石头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石头苏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教学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学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每组石头一套、放大镜1个、记录单若干张。【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

2、的石头漂亮极了!(出示雨花石图片)2.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3.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板书课题:石头)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1.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2.你会观察么?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分钟)看明白了么?3.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

3、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4.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5.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6.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与学生一起梳理常见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斑纹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石头特征的观察。)7.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8.(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四、给石头分类1.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

4、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2.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3.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做点事,给他们分分类!4.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5.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

5、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五、了解石头的用途“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

6、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通过PPT了解一下)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六、小结看来小小的石头在我门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研究关于石头更多更好玩的秘密!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