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90083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力量的进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学问,提高学生的思维力量和分析力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趣味数学为孩子们供应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嬉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供应探究数学神秘的时机,学生在参加这些数学嬉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熬炼数学才智,运用所学的学问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究

2、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制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憧憬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建立自信念。 2、使学生把握肯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阅历,能运用所学学问和方法解决简洁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育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意识和力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情愿主动去发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争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爱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顶峰的志趣和抱负。 5、培育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

3、独立思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欢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育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活动措施: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开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再依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肯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熟悉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把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需具备的根本素养之一。活动中,通过 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育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宠爱数学,以至于到达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 3、注意思维力量培育 数学学科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主动进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觉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索时间,着重培育和熬炼学生的思维力量。 4、发挥“小教师”的作用。 学生当“小教师”转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学问的方式,使学生由学问的被动承受者转变为学问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好玩味性的。 2、培育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5、、出示趣味题 师:教师这里有一些好玩的问题,盼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索。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终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假如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方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6、。 二、小组争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教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好玩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规律思索力量。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索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擅长思索。教学难点:活泼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索和回答下列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预备: 预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猜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

7、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学问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坦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一样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嬉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嬉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好玩的故事吗?今日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嬉戏好吗? 学生争论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列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

8、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当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列图。嬉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依据学生的答复状况(答对进展适当的嘉奖),并进展分析,然后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量。 一,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局部: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索。 2、从日常生活动身,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展抢答。 3、最终进展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展

9、嘉奖。 4、对相关题目进展具体的解释,让学生熟悉数学的神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详细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谜底是:三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 谜底是:支离破裂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

10、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 4、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需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秒,小明的弟弟要秒,小明的爸爸要秒,小明的妈妈要秒,小明的爷爷要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4题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其次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终: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危险! 三、自主创作题: 依据自己学过的数学学问,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量和培育学生的创新力量。)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学问,让学生熟悉数学的神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