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教育年谱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900980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宓教育年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吴宓教育年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吴宓教育年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吴宓教育年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吴宓教育年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宓教育年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宓教育年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宓教育年谱据现有资料1,我进行了一次不完全的统计,尽可能列出吴宓先生一生在各高校所授课程、重要演讲题目、相关教学资料以及担任的行 政职务和学术职称。(为方便读者,凡重开课,不省略,用楷体表示)1921 年至 1924 年 东南大学1921 年 6 月,吴宓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应南京东南大学梅光迪之邀,提前回国应聘任教,并与东南大学的 有识之士筹办学衡。决心“为理想与道德,作勇敢之牺牲”。1921 年, 东南大学英语系(教授) 27 岁授课:英国文学史(二年级必修,周三节,学生 20 余人)英诗选读(二年级必修,周三节) 英国小说(三年级必修,周三节) 修辞原理(国文系四年

2、级选修,周三节,学生十余人)同年 秋冬,与梅光迪(西洋系主任)、刘伯明(副校长兼文科主任)、柳诒徵(历史系教授)、胡先肃(生物系主任等筹办学衡杂志。 1922 年, 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 28 岁授课:欧洲文学史(三年级必修,周四节) 学衡1月1日在南京问世。吴宓任总编辑。对于在东南大学的教学情况,吴宓自编年谱称: “教学相长”。以东南大学学生之勤敏好学,为之师者,亦不得不加倍奋勉。 是故宓尝谓“1921?1924 三年中,为宓一生最精勤之时期”者,不仅以宓编撰 之学衡杂志能每月按定期出版,亦以宓在东南大学之 教课,积极预备,多读书,充实内容,使所讲恒有精彩。且每年增开新课程,如欧洲文学

3、史等,故声誉鹊起也。(第 224 页)关于“声誉鹊起”,有以下文字为依据:(1923 年)下学期开学后,有清华高等科四年级学生梁治华字秋实,后以字行。原籍为浙江,实北京人。等二、三人,来此游览、参观。梁群本人,连听宓课两三日,适值宓讲授欧洲文学史正至卢梭之生活 及其著作。此为宓之“拿手好戏”。梁君回校后,即在清华周刊中材论,述东南大学学风之美,师饱学而尽职,生好读而勤业又述 其听宓讲卢梭课,宓预告写大纲于黑板,讲时,不开书本,不看笔记及任何纸片;而内容丰富,讲得井井有条,滔滔不绝。清华今 正缺乏良好教授,此人之所共言。吴先生亦是清华毕业游美同学,而母校未能罗致其来 此,宁非憾事哉!云云。此亦与

4、清华 1924 冬之 聘宓往,有关。(吴宓自编年谱第 22 页)1924 年 8 月,东北大学 英语系(教授) 30 岁上年11月刘伯明病逝,本年4、5月间,学校宣布西洋文学系并入英语系(原本由英语系分出)。上年 8月,胡先肃赴美进修,本 年梅光迪赴美任教,吴宓决定离开东南大学就奉天东北大学之聘,但与中华书局商定,学衡仍由他编定,交中华书局出版。吴宓认 为去奉天,“予之生涯,乃大改变。然去南京而之他所,实非本志。故始终依恋,临行尤凄其欲悲。”(日记1924 年7月) 8月到 奉天(沈阳)东北大学任教。授课:(每周十三学时) 英文读本(国学系预科一年级,周四节) 英国文学史(英语班预科二年级,周

5、三节,后改为四节) 修 辞及作文(英语预科班二年级,周六节,后改为五节)演讲:10月18日,旅顺博物馆:人文主义论 10 月19日,大连中华青年会: 青 年修养(道德)之标准 10 月20日,满蒙文化协会: 白璧德之人文主义(英语)1925 年至 1937 年 清华大学1925 年 2 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任) 31 岁吴宓初到奉天,即有去意。认为“东北大学,终嫌僻在一隅,发展难期,设备不周,不如清华地位之重要。且此地不宜居家,清华 则一劳永逸,可以常居。而书报杂志较多,易于会友而行事。又基础稳固,不受政治之牵动。苟有得赴清华之机会,断不宜任其错过。 况今年北来奉天,经济损失已不小。而日

6、来江浙战起,南京慌 乱,室家迁徙飘流,不如接赴北京,长住久安。是则此刻即往清华,实为 必要。”但东北大学亦有长处,且又不愿中途弃之。“细思之,似以寒假时转至清华,为适宜之中道。”(日记 1924 年8月29日)因哈佛同学、外交部秘书顾泰来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吴宓回校任教,并受聘任研究院主任,主持制定研究院章程,聘请梁 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研究院教授。吴宓授课:翻译术(留美预备部高年级,研究院指导学程) 本课讲授精义:视翻译为一种文学上的艺术,由练习而得之的方法,专取英文之 诗文名篇杰作以及 报章公文等译为中文,而合于信、达、雅之标准。先讲授翻译之原理,略述前人之学说,继以练习,注重

7、下列三事为 翻译必经之步骤:(一)完全了解原文;(二)以译文表达之,而不失原意;(三)润色译文,使成为精美流畅之文字。演讲: 普通学问与专门研究之关系(普通科师生茶话会,10 月16日) 文学研究法(10月22日)1926 年 3 月,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教授), 32 岁 1 月,吴宓扩大研究院范围的意见在教务会议上未能通过,“未能畅其志而被迫辞职”。3月起,专任清华大学部西洋文学系教授。(1926 至1927 年 度,1932至 1933年度,1933 至1934 年度代理系主任)授课:英国浪漫诗人 希腊罗马文学 西洋文学史(代) 翻译术(1926 年下期,5 人) 中西诗比较 文学与人

8、生 大一英文 大二英 文 (即英文作文) 古代文学史 专集研究(二) 2英国浪漫诗人讲授精义为: 取英国浪漫诗人( Wordsworth 、Coleridge 、Byron、Shelley、Keats )之重要篇章,精研细读,由 教员逐句讲解,务求明显详确,不留疑义;兼附论英文诗之格律,诸诗人之生平,及浪漫文学之特点。中西诗比较课程说明本学程选取中西文古今诗及论诗之文若干篇,诵读讲论,比较参证。教师将以其平昔读诗作诗 所得之经验及方 法,贡献于学生。且教师采取及融贯之功夫,区区一得,亦愿诉说,共资讨论,以期造成真确之理想及精美之赏鉴,而解决文学人生切 要之问题。本学程为究诗学历史,为事文学考据

9、,惟望每一学生皆好读书,又喜作诗,终成为完美深厚之人而已。凡选修本学程之学生, 须参加教室中之讨论,须研读指定之书籍 及诗章。又须于一年之内,撰作(中文或英文)得若干首或论文一篇。在清华大学期间的研究及著作名称:欧洲文学史大纲(英文) 吴宓诗集 世界文学史大纲(英文) 文学与人生讲义(英文)演讲: 孔子、儒教、中国与今日世界(1927年1月 7 日,燕京华文学校,英文演讲) 西洋文学系课程内容及编制之用意(1927 年 3 月 7 日,清华大学一年级)儒教、耶教与现代中国( 1927 年 10 月 28 日,东单三条协和大礼堂,为教会中人 及 本校师生) 西洋文学 系课程(1928 年2月16

10、日,代王文显为一年级学生演讲)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之比较( 1928年3月15 日,清华终南社,212 教室)1928 年 1 月至 1932 年 12 月,主编天津大公报 ?文学副刊。1928 年 9 月至 1930 年 6 月,国立北京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兼职讲师) 授课:希腊罗马文学 翻译术 1930 年 9 月至 1931 年 9 月, 根据清华教授休假章程,公费赴欧洲游学。9 月,入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1931 年 2 月,赴法国巴黎学法语;3 月 4 月游意大利、瑞士;4至 7 月,回巴黎大学 研究法国文学;7至 9 月,游德国。9月回国。继续任教清华。1931 年 9 月

11、至 1933 年 6 月,北平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兼职讲师)授课:中西诗比较 翻译术 1931 年9月至 1933年 6 月,北平国立师范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兼职讲师)授课:英诗 文学与人生 1933年 9月至1937年6月,北平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英文学系(兼职讲师)授课:英国浪漫诗人 世界文学史大纲 1937年 12月至 1938 年1月 长沙国立临时大学 文学院外文系教授 43岁8 月,日军占领清华园, 9 月,学校奉命南迁,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吴宓 11 月到长沙。12 月到校任教。与沈有鼎、钱穆、闻一多合居一室。授课:西洋文学史 (周三节) 欧洲名著

12、选读 (周三节) 欧洲古代文学 (周二节) 1938年至1944 年 西南联大 外文系(教授) 44?50 岁1938 年月 1 月,临时大学奉令迁往云南,后在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吴宓与学校撤迁第二路同行,南下广州转香港经越 南海防,3月,乘滇越火车到 昆明。4 月初抵云南蒙自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授课一期,与汤用彤、贺麟、浦清江合住一室。8月,文法学 院迁回昆明联大本部。10 月,吴宓等返回昆明,直至 1944 年。授课:西洋文学史 欧洲名著选读 欧洲古代文学(日记1938 年5 月 4 日至 7 月 30日:“五月六日开课,宓仍授课八小时,三 门,同上学期。南岳。)欧洲文学史(必选课

13、,后名西方文学概论) 世界文学史 人文主义研究(选修课) 文学与人生 英文(大三) 红楼梦研究讲座 欧 洲文学名著选读:“柏拉图对话录”(九教授讲十部名著) 1939年9月,清华研究院恢复文科研究所,吴宓任外国文学部主任。 45 岁1940 年, 担任外国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46 岁1942 年 8 月,被教育部聘为西洋文学“部聘教授”。 48 岁吴宓在 8 月 27 日日记中写道:“此固不足荣,然得与陈寅恪(历史)汤用彤(哲学)两兄齐列,实宓之大幸矣!”陈、汤、吴 在美留学期间,时称“哈佛三杰”。此后吴宓又被聘为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审议委员。1943 年 9 月至 1944 年 6 月,昆

14、明中法大学文学院(兼职讲师) 49 岁授课:英国浪漫诗人 世界文学史大纲 1944年 3 月,休假作研究。 50岁其研究计划为:(一)拟将所编英文世界文学史大纲( Outline of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 )修订整理出版;(二)继续读书以充 实欧洲文学史一课之内容;(三)撰作文学与人生讲义(已成其半)。利用休假,应邀外出讲学。1944 年9月,在遵义浙江大学应邀作专题讲座 红楼梦人物分析1944 年月 10 月,成都燕京大学 国文系(教授) 50 岁到成都本为休假、讲学。因陈寅恪在燕京大学任教,吴宓愿与之共事,遂接受聘请,任国文系教授。另兼四川大学国

15、文系、外文系教授。 授课:世界文学史 文学与人生红楼梦讲座(亦曾在乐山武汉大学作红楼梦讲座)1945 年 8 月,休假期满,本拟回西南联大,9 日跌伤右胯骨,并患胸疽,留成都养病。1945 年 9 月,任燕京大学研究生导师。1946 年 1 至 2 月,二赴乐山武汉大学讲学。1946 年 8 月至 1949 年月 4 月,武汉大学 外文系(教授、系主任) 3 52?55 岁 抗战胜利,西南联大的历史使命结束,各校返回原地。清华大学迁回北京。吴宓因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永济及朱光潜的一再邀请,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吴宓从此未能返回清华。授课: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中西比较文学 1947年,被

16、教育部续聘“部聘教授”,任期5年。 53岁1946 年至 1947 年,武昌华中大学国文系(兼职教授)1948 年至 1949 年 4 月,汉口湖北师范学院外文系(兼职教授)1948年4月5日至17日,西北大学学术演讲: 大学的起源与理想(4月7日)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论紫鹃(4月10日、17日)世界文学史纲 文学概论 中国小说1948 年 5?6 月,中山大学文学院讲学五周, 岭南大学学术演讲1949 年 4 月至 12 月,重庆北碚相辉学院 外文系教授 55 岁北碚勉仁文学院 中文系教授 重庆大学 外文系教授 1949年秋冬至 1950 年,与友人创办“白屋文学院”1950 年 4 月,四川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