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案[17].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89566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教案[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画》教案[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画》教案[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画》教案[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画》教案[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画》教案[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教案[17].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教案一、文本教学解读 画是一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诗中包含“远、近”“有、无”“去、来”等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读起来饶有趣味。教材随诗配有一幅水墨山水画,古朴典雅,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揭示谜底,还能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10个,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新偏旁。随文正音时,需要读准前鼻音“近”,后鼻音“听、声、惊”,翘舌音“山、水、声、春”。“远、近、还”的识记,可让学生结合“走之”演变过程,理解含有“走之”的字和走路或路有关。“还”可通过熟字“不”加一加的方式来识记,如“辶+不还”。“远、近”两个词可与“有、无、来、去”放在一起学习,通过做“反话操”,在情境中

2、识记,也可回顾“语文园地四”中“识字加油站”的内容来加深印象。“听”“色”可以与“近”“爸”换偏旁识记,认识“斜刀头”;联系生活识记“声”,引导学生用“我听见 (声音)。”进行说话训练。4个要求会写的字中,“去”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上部“土”的竖笔和下部“厶”的起笔对正。“水”“不”“来”是3个独体字,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共有的关键笔画竖或竖钩,通过观看人物直立姿势的照片,理解关键笔画所起到的支撑作用。最后让学生在正确规范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坐姿中练习书写。古诗的朗读指导,要分层次进行:首先通过教师范读、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等形式读准字音;再通过学生跟读、师生轮读等形式读出节奏;接着通过图诗对照

3、的方式,猜出谜底,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以表演读、配乐读的方式,多轮朗读,直至学生熟读成诵。背诵一定要在学生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学生当堂背诵。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远、有”等 10个生字,认识“走之”和“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来”等 4个生字。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初步感受谜语诗的趣味和山水画的意境。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背诗导入,引发期待1背诗激趣,导入新课。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了一首的古诗,还记得吗?提示: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背诵江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诗,这是一首有趣的谜语诗。板块二 随文正音,读好节奏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4、。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3指名朗读,随文正音:“近”读前鼻音,“山、水、声、春”读翘舌音,“听、声、惊”读后鼻音。4活动:我说你跟。教师说每行诗句的前2个字,学生跟读后3个字。教师读上一句诗,学生跟读下一句诗。提示:可换角色反复练习,如学生可先说上一句,教师跟读下一句。注意停顿和节奏: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板块三 分类识字,感知诗意1学习“远、近、还”。(1)出示“远、近、还”3个字。学生观察,找一找字形的相同点,引出新偏旁“走之”。(2)认识“走之”。看一看,比一比“走之”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辶”下面的捺像是奔走中的人的腿。含有“走之”的字多数和走路

5、有关。(3)学生认读“远”“近”“还”3个字。(4)出示“还”字:还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还”字?提示:(熟字加一加)辶+不=还。(5)出示“远、近”:“远”“近”是一对意思相反的字,合在一起能组成一个新的词语远近。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提示:联系“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中的“开关”“正反”“大小”等。2学习“有、无”“来、去”。(1)活动设计一:“火眼金睛”。学生找出生字中另两组意思相反的字,用笔圈出来。(2)活动设计二:边对边演。师:我说女。(师指向女生) 生:我对男。(生指向男生)师:我说上。(师手指朝上) 生:我对下。(生手指朝下)师:我说开。(师做揿开关的动作) 生:我对关。

6、(生做揿开关的动作)师:我说有。(师把书放到胸前) 生:我对无。(生把书藏到身后)师:我说来吧,我离你近了。(师往生那跑) 生:我对去吧,我离你远了。(生往门外走)师生:我们大手拉小手,一起学习真快乐!真快乐!提示:播放节奏轻快的音乐,教师先示范,边说边演,学生跟着边对边演。此活动也可以由学生与学生结对来演。3学习“听、色”。(1)出示“听”“色”2个字:找一找和这两个字相近的字。提示:听近 色爸(2)给“听”“色”找朋友。提示:听话、听讲、听见;颜色、色彩、出色等。(3)认识“斜刀头”。4学习“声”字。(1)认读“声”字。(2)活动设计:听声音说话。学生闭眼听外界声音,一分钟后,用“我听到了

7、 (声音)。”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提示:我听到了风吹树叶“沙沙沙”的声音。5多样朗读,感知诗意。(1)学生手捧书本,自由读诗。(2)出示诗和插图: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猜到的?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图诗对照的方式,尝试抓“山”“水”“花”“鸟”的特点来说话。板块四 背诵古诗,拓展阅读1活动设计:我会演。步骤一:教师边读第一句,边做动作;学生跟读,也边读边做动作。提示:指导学生表演读时注意连读和停顿。如读“看”时动作需要停一下,读时稍稍拖音,之后再停顿一下,读后面的“山有色”,并用手指向画面上的群山。步骤二:教师读每行诗句的前2个字,学生跟读后3字,并做动作。步骤三:学生上讲台,指着图画,试着不

8、看书表演读。步骤四:配乐,师生共同表演读。提示:可反复进行,直到学生会背为止。2拓展阅读。(1)出示图文结合的古诗风(隐藏题目),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提示:此处也可拓展“教学资源链接”中的诗,只需拓展学习一首即可。(2)指名朗读,全班齐读。(3)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这样表达:我认为谜底是( ),因为( )。(4)全班交流。板块五 端端正正,书写生字1指导书写“水、来、不”3个字。(1)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提示:都有关键笔画竖或竖钩,位于田字格的竖中线上。(2)出示一个小朋友标准站立的图片,与“水、来、不”放一起,让学生注意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提示:这3个字中的关键笔画“竖、竖钩”,要写得挺直有力,如站得笔直坚挺的人的脊梁。(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水:先写中间,后写两边;竖钩挺直,站在中线;横撇略低,右撇稍高。来:上紧下松,中竖挺直,撇捺舒展,左右对称。不:首横宜长,斜撇在左,中竖挺拔,长点收尾。(4)学生练写,规范双姿:注意“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头正、身直,臂开,足安”。(5)展示学生作业,师生点评,学生再次练写。2指导书写“去”字。(1)出示“去”字:仔细观察,怎么样才能写好呢?(2)学生交流。(3)教师范写指导:上大下小,上下对正。(4)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