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1.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86917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县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县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1.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XX市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和特色瓷都及我县建设三城一中心步伐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社会矛盾日渐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一突出矛盾,XX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十项帮扶措施,并于2004年6月开始在该县湘湖镇进行失地农民帮扶试点工作. 一、十项帮扶措施和失地农民界定标准 十项帮扶措施: 1、为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给已办失地农民(人员)证中女年满55周岁、男年满60周岁的办理农转非,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可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符

2、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县政府参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给予生活补助。享受低保和生活补助的标准为:女55周岁59周岁,男60周岁64周岁,每月补助50元。女60周岁64周岁,男65周岁69周岁,每月补助60元。女65周岁、男70周岁以上,每月补助70元。 2、失地农民办理农转非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或政府生活补助的,可继续享有当地村民同等待遇. 3、失地农户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凭户口薄、失地农户证在就近入学的中小学就读免交杂费,免交费用由乡镇财政负担.报考县一中(以第一志愿为准且为应届毕业生)可在招生统招分数线基础上降低10分录取。 4、对失地农民中的适龄青年,本人应征并符合条

3、件的,优先批准服兵役。对失地农民较多的乡镇,县征兵办可对其兵员指标酌情倾斜. 5、对失地农民参照下岗职工再就业有关规定进行免费就业培训,并协调用地单位、用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6、有条件的乡镇,可结合小城镇建设或商贸开发,规划建设农民街,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失地农民进街经商创业. 7、集体经济组织有五荒(指荒山、荒地、荒水、荒坡、荒滩)资源的可调剂一部分优先发包给失地农民发展农业经济,荒山经营权可一定70年不变,荒地、荒坡、荒滩、荒水经营权可一定30年不变。 8、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工商、税务、卫生、环保等部门在办证时只收取工本费,涉及的县级各种规费一律按规定标准最低幅度的30收

4、取. 失地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捕捞业取得的所得,不缴纳个人所得税;销售水产品、畜牧产品、蔬菜、果品、粮食和其它农产品,月销售额不足5000元或每次(日)销售额不足200元的,不缴增值税。 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个体经营的,按国地税最低起征点实行优惠. 9、失地农民未择业者可参照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参保。 10、失地农户有线电视收视费每户每月补助7元,补助资金由县财政负担。 失地农户的界定标准: 失地农户指我县因工程建设而依法征用水田面积70以上或因征地后人平不足0。3亩水田的农民。 二、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湘湖镇试点工作调查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新校区、东璟艺术陶瓷、玉源大道

5、等6个征地项目建设涉及到的被征用土地农户的基本情况,涉及4个村委会,18个村小组,共计395户农民。经各方认定,该镇有71户农户为失地农户。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为切实搞好试点工作,县委、县政府在依据有关政策、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对湘湖镇失地农民进行帮扶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对湘湖镇失地农民核发失地农户证试点工作等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同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研究和部署,并派出工作组进驻湘湖镇,协助该镇搞好整个试点工作。 (二)加大宣传,上门服务。为取得农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将土地管理法、失地农民帮扶十项措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致

6、被征地农户一封信1000余份发放到每一户征地农户手中,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使群众了解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坚持服务四上门,即:上门宣传政策、上门摸底调查、上门解难释疑和上门发证(失地农户证)发折(低保存折),所有必办手续由工作人员逐户上门办理,得到了广大农户的大力支持。 (三)实事求是,阳光操作.明确调查重点为。 1、被征地农户家庭人口和每人的出生年月(以户口本为准)及文化程度;2、被征地农户一九九八年第二轮承包水田面积及各地块名称和面积;3、被征地农户被征用承包的水田面积及地块名称和面积;4、被征地农户被征土地实际测量面积及地块名称和面积;5、被征地农户剩余的承包水田面积及地块名称和面积;

7、6、被征地农户剩余人平水田面积;7、被征用水田占二轮承包水田面积()。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先后召开3次群众代表座谈会,征求群众的意见,并对调查核实后的征地面积、家庭人口等进行了两次张榜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同时,对有关问题的处理在不违背原则和广泛征求群众代表意见的前提下,尊重事实,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进行操作,从而确保了整个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群众满意,成效明显.通过帮扶试点工作的开展,使该镇失地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帮扶成效显著。 1、有45名老人每月可领取5070元不等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2、有30余名适龄青少年读书可减免杂费,而且将来考县一中

8、时,可降低10分录取。今年就有一失地农户之子因降低10分被录取县一中,该农户节约了5100元的择校费;3、有35户失地农户的有线电视月租费每月减免7元。 4、有23名失地青壮年农民被推荐到陶院新校区工作. 三、试点工作反映出的问题 (一)98年距现在已有六年,人口及承包田均有变化,且情况复杂,给试点工作带来不便。各农户手中现有的承包证是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核发的,有部分农户因家庭人口死亡或增加进行了土地流转,但承包证未改;部分农户已进行父子或兄弟分户,人口变化较大;还有娶进、嫁出、当兵、考上大学等人口变化较大.凡此种种,给失地农户的认定和开展帮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界定失地农户

9、标准有待完善.此次确定失地农户执行的标准是两个(征用土地占承包面积70%以上或剩余承包面积人平不足0.3亩),达到第一个标准的农户数是固定的,但达到第二个标准的农户数是动态的。随着被征地农户的家庭人口增减而变动,人口增加可能成为失地农户,人口减少可能失去失地证。 (三)帮扶工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次湘湖镇试点工作是以98年农户承包的农田为基础,调查98年以后因市、县重点工程建设而征用的土地情况。湘湖镇98年以前征用的土地不多,尚可以执行,如果放到我县其它乡(镇),尤其是XX镇、洪源镇,他们98年以前都征用了大量的土地,而农户实际耕种的农田,许多村组在98年第二轮承包时并未进行重新分配承包,仍

10、延续98年以前的承包面积,如何落实帮扶措施难度较大. 四、失地农民帮扶工作当前进展 湘湖镇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得到了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关注,纷纷要求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失地农民帮扶工作。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完善了十项帮扶措施,将失地农民界定标准改为被依法征用水田面积70以上的农民确认为失地农户或被依法征用水田面积未达到70%的,按每户征用1.3亩水田确定1名家庭成员为失地人员,超过1。3亩不足2.6亩的,仍按1人计算,依此类推,出台了XX县失地农民帮扶暂行办法,并于2004年12月召开全县失地农民帮扶工作动员会议,在全县进行推广。目前,帮扶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

11、的认可和欢迎. 五、失地农民帮扶思路和对策 妥善解决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是保障经济建设用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设和谐平安社会的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征地安置办法,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使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的保护对策,逐步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土地征用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同步进行,让农民分享城镇化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使城镇化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完善

12、征地程序。土地征用程序主要包括3个步骤。征用土地的公告或通知程序,保障有关人员充分的知情权;所有受影响的土地权人参与土地征用过程的公开程序,明确有关权利人的参与权和异议权;司法救济程序,允许有关权利人寻求司法救济,通过司法权制约政府的土地征用行为. (二)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当前,对公益性征用采取不完全补偿原则,征地费以农用土地基准地价为标准测算;对于经营性征购,则应采取完全补偿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决定征用土地的均衡价格.同时,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以农民征地补偿费全部进入社保测算能领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作为参照系,将现行补偿标准提高。 (三)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劳动技能的培训

13、。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的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要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县乡村三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体系。要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引导失地农民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强与用工企业的联系,定向培训,使失地农民能较为顺利地就业。 (四)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鉴于土地的保障功能,为失地农民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是征地制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对失地农民进行帮扶的重要内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应包括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其中首要解决的是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资金,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其中农民个人承担部分主要从征地安置补偿费中抵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