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865752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自从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我结合诗歌教学的体会,认为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

2、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

3、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

4、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5、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

6、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

7、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

8、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9、。(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

10、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

11、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可以这样说,做到了三要,诗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 总之,在平时的诗歌鉴赏过程中,我们只要把握好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做到因诗制宜、因题制宜,灵活运用。那么我想,无论是平时阅读还是考试,我们就会自如应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