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抢手”与大学生“过剩.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861159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抢手”与大学生“过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民工“抢手”与大学生“过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民工“抢手”与大学生“过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民工“抢手”与大学生“过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工“抢手”与大学生“过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抢手”与大学生“过剩.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据2月中下旬东莞毕业生招聘会统计信息,春节以来,普工、技工的薪酬水平已悄然迫近甚至赶超了大专院校的毕业生。面对“用工荒”,不少单位给农民工开出待遇高于大学生,成都人才市场专门开展的现场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求职者认为这很正常。 一边是农民工薪酬上涨、工作不愁,另一边是大学生薪酬“月光”、工作难找。一升一降之间折射出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也带来了许多疑问:有大学生问,寒窗苦读花费近十万上个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薪酬又低,读书值吗?又有人问,农民工收入比大学生还高,这合理吗? 就大学生而言,大学教育高成本低回报,显然是不正常的。但大学应届生收入上不去,与个人阅历尚浅、工作经验不足有关

2、,长远来看,大学生自身较强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未来拥有比农民工更大的成长空间。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确需要降低期望值,从基层干起。当然,好的工作机会不是没有,而是在激增的毕业人数面前显得少了。 笔者认为,在一定时期、一定行业,农民工收入高过应届毕业生是合理的,因为无论从法律制度层面还是市场经济规律来讲,都没有体力劳动者收入应该低于脑力劳动者的说法。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直接和市场需求挂钩。在一些人力资源不足的发达国家,干体力活的“蓝领阶层”收入并不低,有的甚至超过白领,拥有很好的保障待遇。与此相比较,中国的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层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3、他们的发展空间还很有限,在城市的“高门槛”面前,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回归农村。 所以,时下农民工抢手而大学生过剩的现象,说到底还是供求问题。这些变化的出现,暴露出大学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积极探讨研究,毕竟,某一类劳动人群的过于“稀缺”和过度“剩余”,都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既需要大量有技能的蓝领工人来支撑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也需要大量有创造力、能创新的白领人才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总的来说,就是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让广大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各有所值,各尽所能。如何看待农民工抢大学生“饭碗”面对“用工荒

4、”时不少单位给农民工开出待遇高于大学生的现象,成都人才市场专门开展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求职者认为这很正常,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2月26日华西都市报)其实,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背后所反映的个人发展后劲和知识体系优势问题,早已在这种工资的表面比较中多次被提及,也越来越深入大学生内心。甚至不少农民工也看到了工资暂时领先背后的个人知识短板和弊端,以致农民工弃工学知识、学手艺的新闻,近来时有见诸报端。不少人提出,将大学生和农民工工资进行这样的比较,既没有意义也容易误导。确实,作为起步价的大学生薪酬,不能反映出知识的合理价值,却常常会在这样的比较中,陷入“读书无用论”的泥淖。好在,

5、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最终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重视知识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件好事。但强调知识的后劲和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希望大学生们不仅仅是接受起步薪酬较低的现实,而是要认识到,将现有的知识,变成后来的发展空间,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这一过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遭遇比较多的挫折。所以,大学生学会接受起步薪酬不如农民工的这个过程,不如说是,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前,先学会放低身段的一个过程,学会从曾经的“天之骄子”变成普通的求职者。有了这样的起步和思想准备,才更有可能让自己的优势变成更高的报酬。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学生起步工资较低,也是社会的薪酬体系更趋合理、更能

6、反映个人价值的一个表现。应该承认,过去大学生享受较高的起步工资,一定程度上是源于“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定律。现在,高等教育的普及,让具备大学学历的人越来越多,起步薪酬相比过去不再有优势,既是对知识普及的正常反应,也是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所能创造的价值的合理体现。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应该是能让大学生摆正起步者的心态,同时又能激发出他们拼搏后劲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起步薪酬不如农民工能得到大学生的接受,应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大学生收入低于农民工说明什么在今年几乎蔓延全国的“用工荒”形势下,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待遇不及农民工,已不再是传说,乃至于利益攸关的大学毕业生们,自己都不再郁闷不平。成都人

7、才市场日前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45%的被调查应届生求职者认为这是正常的,工资待遇高低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35.5%的应届生求职者对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2月27日华西都市报)大学应届毕业生工资不及农民工,不是农民工工资高,而是大学毕业生工资低。即便如此,45%的受访应届生求职者认为工资待遇是正常的,实在让人五味杂陈。确实,工资待遇高低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从这个方面看,或许可以说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理性,但是,也不能排除无奈与妥协的成分。连年来,大学毕业生在人才资源市场越来越尴尬,就业的压力下,放低姿态或许是唯一的选择。更大的无奈与妥协,或许要追溯到国内产业结构的深层因素。正如有关专家

8、在剖析今年“用工荒”现象时指出的,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转移的产业,跟东部的产业链实际上在同一层次上,东部地区本身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低端产业没有升级且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因此需要和西部争夺同一批、同一类人才。对于低端产业链,郎咸平先生有一个看似刻薄的说法:一个工厂,从董事长到保安,可能没有一个大学生,因为它的本质是不需要大学生。当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几近雷同,当低端产业链依然占据主力位置,当我们依然拘囿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经济模式,那么只能是大学毕业生需求萎靡,而普通劳动力需求旺盛。农民工工资走高,说明我们所依赖的人口红利越来越萎缩,将反过来催逼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处在目前的产业结构中,大学毕业生显然是无奈的,甚至需要妥协,因为一己之力不可能撼动产业。只是,当大学毕业生工资低于农民工,新的读书无用论势必将抬头,智力支撑乏力,将反过来掣肘产业结构升级,社会由此陷入到低端循环状态。所以,微观讲,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工资待遇高低是正常的;而宏观看,这种正常却隐藏着极不正常的因素。(燕农 原题:大学生收入低于农民工根本问题在于产业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