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差生的教育.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85795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差生的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差生的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差生的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差生的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差生的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对差生的教育定安县城南中学 莫贤富对差生的教育,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差生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做好差生的教育工作,是实施“全面育人”的保障,但是,在对待差生的问题上,不少教师苦口婆心,费九牛二虎之力,总是事倍功半,最终顺其自然,任其发展。更有甚者,对差生歧视、指责,使其产生自卑感,造成教育恶化。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差生的教育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教师应尊重和接纳“差生”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差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差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

2、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差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差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二、创设课堂环境,激发差生参与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怎样面向全体学生,让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得到较好的思维训练和知识发展呢?这就需要做到顾此又顾彼,不能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为此,本人认为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

3、点: (1)认真、科学地备课。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教育对象不能分得太细,至少要考虑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好,反应快的学生;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2)教学内容难易得当。教学的内容安排要求难易恰当,既能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又能顾及成绩差的学生。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差生补充或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差生多回答,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教学形式多样化。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情景教学,经常变化教学形式,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激

4、发差生的参与兴趣。只有这样,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发言积极。总之,只有精彩的课堂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三、捕捉差生亮点,正面引导教育差生大多数悲观冷漠,自惭形秽,自甘落后,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可救药。其实差生不是一切都差,即使品学双差的学生,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但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这些微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往往比较微弱,有时一闪即逝,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像淘金工人那样,敏锐地发现他们身上有价值的矿藏。作为教师要时时细心观察,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是差生身上最珍贵的东西,千万不能因善小

5、而疏忽。对差生来讲,微弱的优点、丝毫的进步,都是难能可贵的,极其可喜可贺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差生更期盼表扬,差生更需要表扬。教师不失时机的表扬他们,往往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鼓励他们克服缺点,创造更大的进步。如果教师对差生漠不关心,对差生的亮点置若罔闻,就会使他们丧失进取心,自暴自弃,越走越远。因此,对差生的教育应当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多多关心差生,多给他们一些温暖,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奔头。四、对差生要反复抓、抓反复在教育差生的过程中,会遇到他们经常发生动摇、反复的现象,其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这是符合认识规律和思想品德发展变化规律的。因为

6、许多差生致差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意志薄弱,不能持之以恒;有的是受外界影响较深,坏习气已成为一种顽症,要克服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差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其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决不能因为他们出现动摇、反复,就放弃教育,更不能泼冷水,而应坚持不懈地工作,只有当他们思想认识和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才有可能抵制各种不良诱因的刺激,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逐步提高。五、家校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校发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学生发展更离不开家长的关心。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

7、是转化差生的工作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如果只靠学校老师苦口婆心地说教,或者只由家长在家里进行各种“以身说法”式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只有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家校合二为一,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通过家访、校访、电访、信访等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分析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足迹和不足之处,找出相应的处理办法,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他们的困惑所在,及时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对症下药,再差的孩子都不会到达绝望的边缘。让学校和家庭一起,共同倾注我们的关爱,以我们的真情换取学生的真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共同努力打开这道失败的大门,这一群孩子就有救

8、了。如果说优秀学生是朵朵含笑的鲜花,那么差生则是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老师不仅应该欣赏那盛放的鲜花,更应该用心去浇灌、培育那待放的花蕾,用真心、善意和爱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让他们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后进的根源,并能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一定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因为教育的技巧和成功来源于教师真挚的爱,师爱是一种深沉的持久的理性之爱,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我们用爱,用心去阅读,一定会读懂每一个孩子。当然,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以上几种做法,仅仅是个人的一点点拙见,谨作引玉之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