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85536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课时数: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种元素可以构成多种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知道与此相关的一些用途。(4)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物演示、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

2、值观:(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教兴国”的意义。教学重点:1、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比较。3、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4、碳和炭的区别。5、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2、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具:红墨水、锥形瓶、木炭、在,碳棒、导电性装置、铅笔芯。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试管、导管、胶塞、网罩、氧化铜、药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展示金刚石、钻石样品等。展示具有金属光泽、深灰色、鳞片状的石墨样品。演示实验

3、用玻璃刀切割玻璃用铅笔写字用电池做导电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的色态、硬度、导电性。边观察,边记录:1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 色呈 形透明状的晶体,硬度。2石墨是一种 色有 不透明的细磷片状 体。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够 。讲述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提问(1)燃烧产物是什么?(2)它们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根据学过的CO2检验方法得出结论。(1)燃烧后都生成 。(2)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设问为什么同一种元素的形成几种不同单质?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晶体结构模型(或示意图),并加以说明。由于

4、不同,形成了不同种单质,它们的 性质有较大的 。 提问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它们有哪些重要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归纳总结:讨论并回答归纳、总结并记录。1。金刚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质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钻头或装饰品等。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腻感,可制成铅笔芯;能够导电、溶点高,可做干电池和电炉的电极、制造能熔融金属的坩埚等。过渡讲述;常见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样品。演示实验木炭的吸附性:实验61提问木炭、活性炭为什么能余去有色气体、色素或异味气体?讲述根据实验现象,学生讲述吸附原理。因为木炭具有 结构,可以 。讲解C60分子阅读课

5、本105页图64 C60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小黑板课堂练习(见附后)小结本节主要内容;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虽然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在物理性质上却有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2.根据它们的性质掌握它们的主要用途。附课堂练习: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单质有 和 .在天然物质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2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的产物都是 ,说明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 。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 ,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 而造成的。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碳单质的一组物质是 A.金刚石和石墨

6、(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性质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黑色的。5.木炭可用来脱色、除臭味,这是利用它的 A.可燃烧(B)稳定性(C)还原性(D)吸附性 1.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这是因为 A.木炭比木材轻(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质发性化学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问】为什么我国古代用墨(主要成分是炭黑)写的字、绘的画、历经数千年却不褪色呢?【引入】这说明碳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变

7、化。引出课题。【板书】二、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讲述】碳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在高温时还是可以发生许多化学反应的。碳的单质在高温下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板书】1碳的单质的可燃性【提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现象和生成物是什么?【板书】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C + O2 CO2【设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如果氧气的量不充足,会是怎样的情况呢?【提问】煤炉在燃烧有什么现象?【讲述】煤炉在燃烧时火焰为蓝色,主要是碳在氧气中燃烧时因为氧气的量不充足,生成了一氧化碳的原因。【板书】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其化学

8、方程式为:2C + O2 2CO【讲解】反应条件对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有重要的影响的。条件不同,主要的产物经常是不同的(强调主要产物,防止误解成只有一种产物)。【引入】碳不光是可以和氧气反应,在较高温度时它还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其它元素还原。【板书】2碳的单质的还原性【演示】炭粉还原氧化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该反应的实质。【讨论】(1)该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2)该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结论】该反应中,碳夺得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了二氧化碳,氧化铜失去氧生成了铜。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板书】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 + C

9、 2Cu + CO2【讲解】碳也可以夺取其它金属氧化物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被碳夺走而生成金属单质。如氧化铁、氧化锌等。【板书】2Fe2O3 + 3C 4Fe + 3CO22ZnO + C 2Zn + CO2【讲解】碳还可以夺取一些非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如二氧化碳、水等。【板书】CO2 + C 2COH2O + C CO + H2【课堂练习】1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核外电子总数是_,最外层电子数是_。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_。3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_和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和_。4写出碳分别跟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反应的化学

10、方程式_,_,前者说明碳具有_性,后者说明碳具有_性。5碳的某种氧化物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该氧化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6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稳定性 B.吸附性 C.可燃烧 D.还原性 7下列各组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一组物质是 ( )A.H2和O2 B.H2和CO2 C.C和H2 D.C和O2 8在反应CO2 + C 2CO中,被氧化的物质是 ( )A.C B.CO C.CO2 D.C和CO 9试管中装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一种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现象判断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11、)A.木炭粉 B.氧化铜粉末C.二氧化锰 D.碳粉和氧化铜小结作业课本109页习题2、6。板书设计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2、石墨3、C60分子二、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1碳的单质的可燃性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C + O2 CO2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2C + O2 2CO2碳的单质的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 + C 2Cu + CO22Fe2O3 + 3C 4Fe + 3CO22ZnO + C 2Zn + CO2CO2 + C 2COH2O + C CO + H2教学

12、后记:尽可能提供一些碳单质的实物样品,有关天然金刚石的存在、石墨炸弹、活性炭吸附性的发现和应用等资料,使学生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了解、认识碳。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时数: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等。(2)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采用指导学生实验、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与选择、实验的进行以及实验后总结,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讨论等方式自主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开

13、展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与能力。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2、实验装置的设计与选择。3、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与验满。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顺序。5、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较。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制取方法以及检验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具: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等。教学过程:引入碳在氧气中燃烧、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等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能否利用这些反应?提问根据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设计实验室制取CO2的

14、思路是什么?如何确定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思考并讨论:这些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讨论回答:应从使用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等几个方面设计思路。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应用实验室制取O2的思路进行分析。(比较O2和CO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展示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观察药品色态:大理石是白色固体 石灰石是灰色固体 盐酸是无色液体 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演示实验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2.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启发学生得出反应原理,引出课题。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小黒板几种仪器图:大试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导气管、玻璃片、集气瓶、水槽、注射器等。提问1。根据实验室制取CO2所用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及气体的性质,应选用上述哪些仪器制取CO2?上述仪器中,哪些可以作为反应容器?说明:作为反应容器,广口瓶也可以。这些仪器应如何组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