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85333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十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第十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第十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十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十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第十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的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4翻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教学准备1?童年?歌曲。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2同桌间就近交流。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

2、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参加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3全班汇报。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根底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拟有条理。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

3、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标准性,以及听说态度等。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第二课时习作教学目标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表达个性化。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学准备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2师准备范文一篇。教学时

4、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3教师简要提示。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

5、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范文略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表达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

6、词佳句供这局部同学参考。六、学生自改,二次作文1学生自改。在自改正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拟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学习目标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课前准备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2.收集有关童年的

7、碟片及照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忆课文,激发情趣1.回忆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二、翻开记忆,回忆童年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

8、年故事。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3.班内交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童年?这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我们想到很多,好似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时代捕捉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2.学生交流翻看影集。3.过渡:同学们

9、,童年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4.指名发言。5.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彼此分享。同时亮出小黑板,上面写着:童年趣事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1.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

10、,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

11、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缺乏之处,提出修改建议。五、小结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满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似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4.生共同评议。导语:

12、刚刚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学生评价。肯定优点,指出缺乏。注意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6.展示教师杜撰而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缺乏,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三、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讲评,大家的思路应该更加宽阔了吧!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回去把文章认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写得具体,更生动,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