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管线用钢板中的针状铁素体组织素体(中英文翻译).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84520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轧管线用钢板中的针状铁素体组织素体(中英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热轧管线用钢板中的针状铁素体组织素体(中英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热轧管线用钢板中的针状铁素体组织素体(中英文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热轧管线用钢板中的针状铁素体组织素体(中英文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热轧管线用钢板中的针状铁素体组织素体(中英文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轧管线用钢板中的针状铁素体组织素体(中英文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轧管线用钢板中的针状铁素体组织素体(中英文翻译).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轧管线用钢板中的针状铁素体组织素体通过连续冷却曲线(CCT)和热加工模拟试验,大批量的管线钢中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得到进一步研究。基于研究的结果,人们提出一种能够生产出针状铁素体控制的混合微观结构的热变形控制过程(TMCP)。结果显示: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冷却速度的增加可以改善最后微观组织中的针状铁素体的百分比率。因此,针状铁素体所控制的微观结构可以通过两个阶段来完成,即奥氏体再结晶合肥再结晶区的控制轧制阶段及以30k/s冷却速度进行的控制冷却阶段。介绍针状铁素体(AF)具有相当高的强度、硬度,因此它主要用于管线用钢生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高强度、低合金管线用钢做了大量的关于针状铁素体的

2、工作。现在已被证实针状铁素体来源于一个混合组织和剪切变形模型,开始的温度比变换区域的临界稍高,它包含一个共梧或半共梧的奥氏体铁素体界面,这个界面遵循NWKS 规律。迄今为止,主要对TiO针状铁素体钢和大量焊接金属做了大量关于针状铁素体的工作。日本钢铁市场声称TiO是特色组织,当一段时间以后针状铁素体核在非金属包含物中的奥氏体细化物中产生。热轧板带钢中的针状铁素体不同于前面所提到的这些,因为它不需要一个特殊的化学成分。Tanaka 指出对于含有0.07C2.0Mn0.6Nb0.5Mo的针状铁素体钢支配微观组织,这种组织优化了机械性能,它包含在不平衡奥氏体和马氏体的稳定区域中的细非等轴铁素体。此外

3、,针状铁素体的微观特性表现在一个不平衡奥氏体区域中的交汇处,而这个区域是由一些过量的高密度、杂乱的碳化物组成。最近,针状铁素体支配微观组织已经形成。正如一个传统的微观组织,比如在热轧管线用钢板中的一个铁素体珠光体微观组织。在以前的学术中已经忽略了在热轧管线钢板中针状铁素体的形成。为了增加工业产品和有针状铁素体支配微观结构的管线钢的应用。通过CCT 曲线、热模拟试验和理想的热变形控制过程(TMCP),针状铁素体在现有的商业管线钢中的形成已经得到研究。实验步骤在当前的研究中,这种材料用于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用钢。它的化学成分是Fe0.076C0.24Si1.33Mn0.014P0.0032S0.0

4、3Al0.0048N0.04Nb0.02Ti0.04V。过冷奥氏体的形成是由(FF)向支配的。试样用于淬火长10mm,直径3mm的圆管是由实验厚钢板连铸中切割出来的。以.0.1、0.4、1.、3、4、10、50和100k/s的成线性冷却速度被用于构造CCT曲线。这个热模拟试验由1500mm热循环模拟装置操作,分别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在奥氏体非再结晶区、混合奥氏体再结晶合非再结晶区中形成。热模拟试验试件是高20mm,直径8mm,它是由30mm30mm的连续锻造出的试样钢,并且加热3分钟到1150。热轧试验是由两个直径为37mm 轧辊的轧机操作的。规格6080140的热轧试样是由连续的试样钢切割出来

5、并且最终轧制成8mm的钢板。表1 列出了热轧试验中的压下率分配。微观组织的由光学显微镜观测的,显微镜型号为S360SEM 和JEM2000FXTEM。对于光学显微镜和SEM,试样被机械地磨光,并在3%的溶液中蚀刻。对于TEM 观察,金属片是由300um厚盘提供的。它第一次被机械切割达到厚50um,然后在10%和90%的酸溶液中,用两个喷气的电动磨光器磨光。结论和分析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在钢铁产业中,CCT 曲线对于获得微观结构和获得设计中最适应的TMCP 是有很大用途的。图1显示:冷却速率分别为0.1、1、10和50k/s时所对应的微观结构照片。图2显示当试件首先在1150奥氏体化10分钟,然后

6、在以复杂的冷却速度冷却,图2也表明了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线性冷却速度膨胀方法和金相学构造CCT 曲线。在冷却速度为50k/s时,试样微观组织的转变主要在之上,它占有平行铁素体组织区域和碳化物相混合的边界区域。另外,先前的粗状奥氏体边界网状组织可以被清除的看到。冷却速度低于10k/s时,试样的微观组织被针状铁素体所占据。与相比较,针状铁素体表现出一种特别的不规则的结构。这种结构含有大量微小的尺寸,以混乱的方式,错综复杂的方向分配着。同时,先前的粗状奥氏体边界网状组织已经消失,而碳化物被分配在铁素体区域,当冷却速度减少到1k/s,试样的微观组织包含着多边奥氏体及许多来自单独生长在奥氏体稳定区域和铁素铁

7、区域中的伪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减少到1k/s 以下时,试样的微观组织包含着多边奥氏体和许多珠光体。图2中的CCT 曲线显示非等轴奥氏体针状铁素体转换在实验中发生的在冷却速度为110k/s。此外,一个占有针状铁素体的微观组织会在冷却速度为10k/s中获得。冷却速度低于0.4k/s会促使主要产生一种针状珠光体和珠光体的形成物。当冷却速度高于0.4k/s珠光体消失时,多边形奥氏体也消失。当试样在以一个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0.41k/s 连续冷却时,获得的微观组织不可能消除为伪珠光体,这个微观组织不是一个理想的区域,因为机械性能对它有决定性影响。根据前面所讨论的,对于试验钢在CCT 中的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

8、度在110k/s 时,一定量的针状铁素体可以被获得。热模拟试验众所周知,对于同种类钢,由于应变导致变形,所以与静态转换相比,动态转换会缓慢的向左上角移动。根据Manohar和Chandra的研究,在针状铁素体的转变区域为了得到动态转换和静态转换间最适当的微观结构,前面的冷却速度应高于后面的冷却速度1020k/s。前面所提到的静态转换中,针状铁素体会在冷却速度为110k/s间形成,对于试验钢针状铁素体希望在动态转换中以冷却速度为1030k/s区域中形成。因此,在热变形试验中,所有的试件为了产生一个在1030k/s阶段的冷却速度,它们都会在变形后被水喷淋或压缩空气。图3显示出多种微观组织中的变形温

9、度。在奥氏体的再结晶区域,细化晶粒是不显著的,因为晶粒存在着高温变形。在很大程度上奥氏体非再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的变形不能减小晶粒尺寸,因为存在着高温变形。在混合奥氏体再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的变形产生一种针状铁素体和针状珠光体的混合微观组织。此外,这是大量的变形是类似的,在此区域的变形产生有利的微观组织。在此变形过程中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再结晶精化,产生大量的变形带和基地,从而增加和位置。因此,在试验钢中一定数量好的针状铁素体会在奥氏体结晶区和非结晶区域,冷却速度在1030k/s阶段中通过变形而得到。这对设计最优化TMCP 很有帮助。热轧实验根据前面的研究,为了得到一定量好的针状铁素体,所设计的热轧规程含

10、有两个阶段,控制轧制变形和以1030k/s的冷却速度控制冷却。轧制第一阶段控制奥氏体结晶区域,第二阶段控制奥氏体非再结晶区域。以上的规程在表4用图解法显示。热轧试件的微观组织是用SEM 观察的。结果显示所有的微观组织主要都是由针状珠光体和针状铁素体组成的。多边铁素体的外形有些扁平。针状铁素体组织构成一大批不规则的铁素体,组织显示出奇特和不规则结构,大量的晶粒以混乱的方向分布着。针状铁素体的细节特征由图6显示出来。针状铁素体的密度高度混乱,且是由一系列的非平行铁素体条形板的相交网格组成。其中,在条形板中还有微粒或孤立区域。经离子探测器探测,孤立区域的碳含量比铸膜周围的碳含量要高。这也就意味着孤立

11、区是碳聚集的M/A 孤立区,下面介绍其组成。在奥氏体非再结晶区轧制中,控轧后通过快冷的手段,经历的得到细化,大量的针状珠光体开始减少,针状铁素体群在混合的微观结构中增加。试件取10k/s 的冷却速度,针状珠光体能够清楚地被观察到。而针状珠光体少量的试孤立的。试件取30k/s 冷却速度下,大量的针状珠光体明显减少,而且针状铁素体的聚集组织急剧增加导致针状铁素体占据微观组织的大部分。试验结果说明对于试验钢,含有大部分针状铁素体的微观组织通过TMCP 可以获得。例如,在奥氏体结晶区和奥氏体非再结晶区并且冷却速度控制在30k/s下,多道次变形会在两个阶段中控制轧制,这种轧制已被CCT 曲线和热模拟试验

12、中优化。在工业产品中一个铁素体珠光体的混合微观组织可以在试验中形成。这表明在现有的TMCP 程序下最大程度上可得到一定量的针状铁素体,而且将来还会应用在工业产品中。结论对于管线钢,包含针状铁素体的混合微观组织可以通过最佳的TMCP 得到,TMCP 通过连续的冷却变形图和热变形试验构造,在现有的试验条件下,在较高的冷却速度下,更多的针状铁素体会在一个混合的微观组织中存在。此外,占有大多数针状铁素体的微观组织在最优TMCP 中得到是合适的因为多道次变形在两个阶段中控制,在奥氏体结晶区和非结晶区域,并且冷却速度控制在30k/s。Acicular ferrite formation during ho

13、t plate rolling for pipeline steelsZhao M.-C.;Shan Y.-Y.;Xiao F.-R.;Yang K.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super cooled austenite in a commercial pipeline steel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CCT) and hot simulation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obtained results, an impr

14、oved 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 (TMCP) was proposed, which could produce a mixed microstructure dominated by acicular ferrit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cooling rate could improve the percentage of acicular ferrite in the final microstructure under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con

15、ditions. Furthermore, the acicular ferrite dominated microstructure could be obtained by a two stage controlled rolling in the austenite recrystallisation region plus the non-recrystallisation region and controlled cooling at a cooling rate of 30 K s-1. MST/5230 The authors are in the Institute of M

16、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 Manuscript received 3 September 2001; accepted 16 April 2002.# 2003 IoM Communications Ltd. Published by Money for the Institute of Materials, Minerals and Mining.Introduction Acicular ferrite (AF) is of considerable commercial importance for l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