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慎初教授胆结石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835465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俞慎初教授胆结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俞慎初教授胆结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俞慎初教授胆结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俞慎初教授胆结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俞慎初教授胆结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俞慎初教授胆结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俞慎初教授胆结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俞慎初教授,1915 年 10 月出生,福建福清人。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 家,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近 60 载,擅治内妇儿各科,尤长于治肝胆疾病。从肝论治内妇 科疾患,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中风偏瘫、鼻炎、咳喘及神志病证,每有独到之处。加味五金汤组成1.金钱草 30 克 2.海金砂 15 克 3.鸡内金 10 克 4.金铃子 10 克 5.川郁金 10 克 6.玉米须 15 克。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加减 1.肝胆结石,加枳壳 6 克、朴硝6 克2. 大便不通,加元明粉 12 克3. 尿路结石

2、,加石苇 12 克、猫须草 12 克4. 有绞痛者,加元胡 10 克、生甘草 3 克,以缓解疼痛。典型病例 林某,男,60 余岁,1984 年 8 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 40 余年,4 年来患胆囊 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 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京丹参12克、绵茵 陈 15 克、山栀子 6 克、川黄柏

3、6 克、制大黄 10 克(便通停用)。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克,水煎代茶。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为胆火上逆,胃气受阻,以致胆胃不和。治法先宜清疏肝胆,和胃降逆,用四逆散 左金丸加味。董建华经验:我认为定要抓住肝胆郁滞的病机,注意气滞血瘀、湿热蕴阻、肝病及脾、肝气犯胃,或土壅本郁之兼并, 选方多以柴胡剂为主,随证加减用药。岳美中经验:大柴胡汤加味治慢性胆囊炎。借鉴仲景伤寒论大柴胡汤,以柴胡疏解少阳胆经之热,更有黄芩助之, 枳实合芍药能除心下郁塞感,大黄能诱导瘀热下行,半夏、大枣以和胃,重用生姜以制止呕恶;夕卜加金钱草利胆 清热,滑石利尿泄热,鸡内金化积热。此方用以治黄

4、疸症及胆结石亦有效。黄文东经验:治疗以疏肝利胆、清化湿热为主要法则,以大柴胡汤、承气汤为常用方剂。大便秘结者攻泻药用量宜重,但 脾胃虚弱者,又不宜连续猛攻。路志正经验:近年来多以大剂清利,甚或“总攻”治之,施于肝胆湿热者,收效恒多。而用于体质素亏、脾胃虚弱、排石无 力者,则非攻下所宜。故仲景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教,岂能忽之。而纯事清下,不予辨析,致 苦寒伤胃者有之。因此,我对于此类病症多以健脾和胃和清利湿热法同用,寓攻于补,攻补结合。如曾治一胆总 管树皮状结石患者王某,经中医会诊皆认为胆管阻塞,胆囊膨胀到鸡蛋大,毫无收缩能力,结石排出不易,必须 手术。但患者年逾花甲,不愿手术,

5、根据其体质虚弱等病情,而用香砂六君、补中益气等健脾益气,佐以清利肝 胆湿热之品,治疗三月,竟将结石排出而收功。赵绍琴经验: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 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0g,黄芩10g, 旋覆花 10g,片 姜黄6g,杏仁 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槟榔10g,鸡内金10g。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 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

6、垢厚, 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6 g,大黄3g,枳实6g,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竹茹6g,陈皮6g,半夏 10g,蝉衣6g,杏仁10g,莱菔子6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方用: 木香6g,砂仁2g,白术10g, 茯苓 10g,太子参6g,陈皮6g,竹茹6g,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

7、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当归10g,白 芍10g,木瓜10g,生牡蛎20g,香附10g,片姜黄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麦 芽各10g,杏仁10g。病名:胆石验方治疗:顾伯华经验方胆宁排石汤生大黄15克,虎杖30克,金钱草30克,陈皮6克,青皮6克,郁金 9克,茵陈12克,木香6克,枳壳9克,延胡索15克名医名方章进,男,1951 年出生,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

8、主任中医师。2004 年中共南通市委员会、 南通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六批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 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治法专业 委员会常务委员、南通市中医药学会外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治疗脾胃病、内病外治。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其中“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外贴 乳中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项目获江苏省第四届优秀专利奖;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5 项, 获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各2 项,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 项。在省级以上医学期 刊上发表论文34 篇,其中“逍遥散为主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72 例疗效观察”获全国“仲景

9、 杯”经方临床应用二等奖。组成 柴胡10 克,黄芩10克,炒枳壳10克,青皮、陈皮各10克,板蓝根15克,金钱 草 50 克,鸡内金 15 克,威灵仙 15 克,生大黄 8 克,虎杖 20 克,郁金 10 克,王不留行 15功能 疏肝利胆,通腑排石。主治 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用法 每日1 剂,水煎服。上药置容器内用清水淹没药物15分钟。武火煮沸后,改用文 火续煮15分钟。连煎2次,煎成药汁混合,分2 次服用。一般1周内见效,2周内排石,3 个月为1 疗程。3 个月后超声检查结石已排出可停药。若无改善则宜中止治疗,并进行外科手术。如结石已有部分溶解则继续服药,直至结石完全

10、溶解与排出。方解 胆道排石汤以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邪;枳壳、青皮、陈皮疏肝理气;板蓝根清 热解毒;金钱草清热化湿,利胆排石;鸡内金、威灵仙软坚消石;生大黄泻热通腑排石;虎 杖、郁金、王不留行活血,凉血,行血,促进排石。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通腑排石之 效。加减 阻塞性黄疸加玄明粉10 克(冲服),皂矾1 克(冲服),茵陈30 克;结石大于1 厘米 者加三棱、莪术各10 克;右胁疼痛较甚加延胡索15 克、片姜黄15 克;体质虚寒加干姜6 克,高脂血症加炒山楂、炒神曲各15 克。大黄是方中核心药物,胆石症活动期,宜重用大黄;大便秘结,必用大黄;静止期轻用 大黄;大便溏泻,适减大黄;一般不可轻易减

11、去。胆石症患者治疗期间,可嘱患者早餐或午餐前进食猪蹄羹适量,有辅助排石作用。清赵 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曰:“猪蹄羹通乳脉,托痈疽,压丹石。”验之临床,其言不虚,诚经 验之谈。名医名方:利胆排石汤何世东,男,58岁。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高中毕业后随师学 医,1970独立中医门诊。1978年入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学习,在校期间跟随多位名老中医临证。毕业后在 东莞市中医院内科住院部工作21年,担任内科主任15年,2003年任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擅长治疗疑难病 对肾病、风湿性疾

12、病、胃肠道疾病有独特体会及显著疗效。主持“康尔胃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课题, 1997年获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8年荣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及东莞市人民政府科 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主持“康尔胃II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2004年获东莞市科技进 步三等奖。以第二承担者参加并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对类风湿关节辨 证分型及治疗前后临床意义的评诂等论文38篇。2001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东莞市技术专业拔尖人才”奖。 2002年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组成:柴胡 12g,枳实、白

13、芍各15g, 木香 12g(后下),金钱草30g,茵陈30g,大黄10g(后下),玄明 粉10g(冲),黄芩12g,法半夏12g。功能:疏肝利胆、通便排石主治:肝胆管结石用法:将中药用清水4碗浸泡,30分钟后煎成1.5碗,再下大黄、木香,5分钟后去渣,下玄明粉。煎 成药汁分2次服。若湿热重者加蒲公英、山栀子、郁金;纳差便溏者去玄明粉,加苍术、川厚朴、陈皮、鸡 内金;痛剧者木香(后下)加至30g,合金铃子散;体虚者加太子参、当归等。方解:方中柴胡、枳实、木香疏肝行气利胆;茵陈、白芍、黄芩、金钱草清肝胆之湿热,并可排石;柴 胡、黄芩、法半夏枢转少阳;大黄、玄明粉清泄阳明通便,帮助肝胆疏泄,以达到排

14、石目的。临床运用:用于未发展成急腹症的肝胆管结石,或肝胆管多发性结石、泥沙样结石者不能手术、或术后 反复发作。运用时需按上述用法加减运用,一般用药10天左右开始排石,排石作用稍缓而持续,服药需耐心, 每个疗程4周。体壮、初起、症状重者可日2服。 1个疗程结束未排完结石者, 3个月后可再用1疗程,病案举例:黎xx,男,48岁。患者于1963年患胆囊炎、胆石症,在某医院行胆道取石术及胆囊切除。1967年复发 再行第二次胆道取石术,其后间有上腹疼痛、黄疸。1987年8月4日,恶寒,发热达40C,右上腹疼痛,3 天后出现黄疸,在当地医院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热退,痛减,但黄疸加深。于8月11日入我科治疗。当

15、时尿色 深黄,大便软烂,色白如土。实验室检查:CCFT(+), SGPT2500.5nmol/L,尿胆红素强阳性,尿胆素 及尿胆原阴性。B超检查:胆总管扩张1.4cm,结石1.1cmx1.1cm。体格检查: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 舌红,苔黄腻,脉弦。诊为胆总管结石,治以疏肝利胆,行气通便。处方:木香(后下)、白芍各20g,柴胡、 郁金、丹参、法半夏、枳实各15g,黄芩、大黄各12g(后下),元明粉(冲)、鸡内金各l0g,金钱草、茵陈各3 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齐U,药后每日大便2次,腹痛减轻,但尿黄、粪白如前。守上方服至8月21 日,大便转黄,尿稍清。上方去柴胡、玄明粉,日服2齐鸚8月24日大便色深黄,尿清,黄疸消退,肝功正 常,仍守上方每日2齐U,8月30日痊愈出院。出院后再每日l齐U,30天后B超复查,胆总管无扩张,结石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