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关爱体系.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82411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关爱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留守儿童关爱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留守儿童关爱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关爱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关爱体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近年来,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难问题较过去有了较大的改观,一些随父母外出的学生受到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扶持。这些孩子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一起,接受到了城市良好的教育,感受到了城市的文明、美丽和繁荣,还有父母的细心关爱,可以说有了一个比较幸福而快乐的童年。但是,仍有许多儿童留守在家,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及教育管理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泾阳县而言,作为一个涉外劳务输出品牌县和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大。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关系到新县今后的发展和稳定,也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和新县能否可持续发展。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会同有关人员深入部分乡镇和县城学校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建

2、议。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对无人照看、学习和教育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送到寄宿学校就读,通过寄宿就读的方式,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寄宿制学校试行“双班主任制”,白天正常教学时间由班主任进行管理,课余时间、晚上和节假日再配一位生活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实行全方位管理。在寄宿学校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寄宿制学校是目前农村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改革户籍制度,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鼓励夫妻双方外出务工

3、的农民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真正做到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与流入地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各地教育部门要优先安排好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学籍管理和升学考试问题,并且在教材的选用上也要尽量做到全国统一,解决留守儿童在流转中教学内容不衔接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地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加强学校管理,完善教育内容,构建监管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传授和学业辅导外,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各中小学要积极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发动全体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给予留守儿童特殊

4、的关爱,以多种方式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纪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和引导。 各部门齐抓共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教育、公安、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与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