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历史学科.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81867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历史学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计划历史学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计划历史学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计划历史学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计划历史学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历史学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历史学科.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培计划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 师 远 程 培 训历史学科研修简报2010年 第8期 主编: 朱汉国赵亚夫 执行主编: 聂幼犁任鹏杰王雄 编委: 朱汉国赵亚夫聂幼犁任鹏杰李惠军单怀俊黄牧航陈辉王雄张汉林张斌平秦阳苏争艳 本期责编:任鹏杰王雄 张汉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同时发布http:/ 录 刊首寄语 渔樵问答:学习方式面面观团队专家张汉林研修感言“国培”有感在学习反思中成长 四川省峨边中学李霞对新课程不再那么迷茫渝永川历史班杨洪绪生活中的历史四川绵阳一中沈 华新课改培训研修感言四川成都历史五班张燕原来历史课可以上得这么美!四川成都历史五班韩蕾蕾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贵州贵阳历史

2、三班陆永传高中历史新课程研修随笔重庆九龙坡历史班学习简报摘选历史新课改培训心得贵州贵阳历史三班万胜超“要改造我们的学习”贵州贵阳历史三班刘相历史教师远程培训心得渝彭水历史班学习简报摘选历史课上怎样的学生活动是有效的?贵州贵阳历史三班赵命育培训助我们走向教育改革理想彼岸渝万盛历史班班主任“历史国培”点滴感悟四川广元历史一班黄朝喜培训完后还要不断关注简报甘肃兰州历史二班班主任热点聚焦 你能神入张伯伦的内心世界吗? 斯图尔特福斯特教育:穿越时空的追求团队专家王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博发团队专家李惠军关于学生历史学习问题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薛纪国作业点评 作业1:甘肃省临夏中学王鹏作业2:贵州六盘水

3、市六盘县历史一班余成凡作业3:重庆綦江历史班谭红简报精粹甘肃历史一班学习简报 第7期(副刊)甘肃临夏历史一班学习简报 第8期渝万盛历史班学习简报 第6期 刊首寄语 渔樵问答:学习方式面面观团队专家张汉林渔: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学习方式的话题,据说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樵:这种说法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表述稍微有点出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五项具体目标之一,希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渔:这是否

4、就是大家常说的四种学习方式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樵: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我的理解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与合作”与其说是四种具体的学习方式,毋宁说是新型学习方式的四个特征,或者说是思想取向。渔:哦,这种说法倒还新鲜。为什么说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是新型学习方式的特征呢?樵:自主与否是从学习态度的角度来讲的,合作与否是从学习组织形式的角度来讲的,探究和体验是从学习活动的性质来讲的。新型学习方式,应该具备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深度体验与有效合作等特征。渔:那又如何理解自主、合作、探究是新

5、型学习方式的思想取向呢?樵:这触及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根本来讲,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探究解决问题、自主规划人生、善于与人合作的新型人才。渔:观念的问题过于空泛,我们谈点实际的。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学生通过自学就会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个人无法自学的,让学生合作学习;几个学生合作还学不会的,就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学习。你认为怎样?樵:这种观点把学习方式看得太低、太粗,太呆、太窄!自主、合作、探究不是具体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而是一种思想取向。举例来说。自主学习不仅适用于简单的学习任务,个体独立学习;也适用于复杂的学习任务,自主进行探究;而且,学生还

6、可以自主结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自主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内容繁复与否,而在于能否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也就是说,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学生愿意学习,知道如何学习,懂得在遇到难题时从何处寻求帮助,并能够合理评估学习的成效,以规划下一步的学习。同理,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内容固然重要,但在合作过程中懂得人们是互相依赖的,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是多样的,善于倾听从而理解他们的观点与角度,保持个体完整性与群体参与性的平衡,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探究学习中,什么问题值得探究,如何从寻常的材料如何发现不寻常的问题,遇到困难怎样调整探究方向,如何表达才能清晰体现探究成果,这些东西的价值与探究结论相比,不在其下。上述

7、观点的问题在于仅仅视学习方式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而不深究学习方式自身所蕴含的思想取向。渔:你的高谈阔论有点道理,不过还是失之空虚,说着说着又回到“观念”、“价值”这些大而无当的东西,活脱脱一个布道士。樵:布道士不敢当。万事都有源,不从源头看问题,就看不清;万物皆有本,不从根本谈问题,就道不明。你其实是在高抬我,我想追到头,挖到本,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渔:一说理你就来劲,还是回到现实吧。有人以为,新课程并不排斥传统学习,如接受式学习。樵:如果说是接受学习,我同意这个观点。渔:接受学习与接收式学习有区别吗?樵:我个人理解,接受学习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活动内容,本身没有思想取向;接受式学

8、习则以一定的思想取向为指导。渔:这种取向是什么?樵:譬如说,教师教过的,学生就应该会;教师说过的,学生就应该懂。我不反对接受学习,反对的是接受式学习。在探究学习中,在自主学习中,在合作学习中,都不排斥接受学习。如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遇到难题,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教师讲给他听,这种接受学习其实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部分,或者说,是为探究学习服务。渔:你太爱咬文嚼字,许多人很反感,我也一样。樵:孔圣人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凡事必须要先正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是不同的。学习活动没有新旧之分,学习方式则有。我们反对传统学习方式,因为我们不赞同它的思想取向;我们提倡新型学习方式,因为我们服膺

9、它指明的方向。传统学习方式是被动的、个体的、接受的,学生的主体性遭受冷落;新型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彰显。在新型学习方式中,学生亲身体验、积极探究、独立思考,进而理解知识的意义,从而服务自己的人生。渔:“意义”这个词能否进一步解释?樵:先讲一个故事。“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未看此花”表明王阳明并未否定物质(“此花”)的存在。他认为,物质的存在只有通过主体去感知,方有意义,否则就“归

10、于寂”。历史同样如此。如果教师深入山中去“看”,而学生却只能在山外道听途说,历史之“花”纵然鲜艳无比,花开花落,于学生何关?归于寂而已!学生只有去“看”,于学生才有“意义”。此处的“看”,就是指学生亲自去体验、探究,进而获得感悟。渔:你是专门说理的,我说不过你。现实中,许多学生历史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落,教学资源缺乏,百启而无一发,分组合作学习乱哄哄,探究学习成果浅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根本无法实现。相反,如果我们努力灌输,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他多少还是能学习到一些。樵:你说的绝对是实际情况。但是,我们可以追问自己:我们会自主学习吗?比如说,我们喜欢读书,知道读什么书,如何与作者进行对话吗

11、?我们会与人合作吗?比如说,如何与自己个性不一样的同事合作?我们善于探究问题吗?比如说,如何研究自己课堂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改进的具体路径?渔:这些问题我还没有想过。樵:如果教师自己不会自主、合作、探究,为什么他要责难学生不会自主、合作、探究呢?渔:你的问题过于尖刻。樵:我不是在责难教师,我只是想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教师不会自主、合作、探究,与个人素质关系不大,而是由文化传统和生存环境决定的。想一想我们平时的开会、听报告,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更多是在被动接受)别人的思想,然而有多少的会议和报告的内容能感动我们的心灵?千百年来,我们的文化在宣扬接受式学习,

12、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接受式学习的因子。我们积攒了接受式学习的众多经验,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教学与生活。对于我们而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却是新鲜事物。“始生之物,其形必陋。”我们还未摸清它的秉性,尚未学会随意驾驭,自然也就问题百出了。渔:既然现在尚不成熟,为何着急推出?樵: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尚不熟悉,但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早就盈篇累牍,深入到如何具体操作的地步。现在国内已有不少译述,有心人都可以取来阅读。现在各种培训已经不少了,该介绍的都已介绍,关键在于读者用心去解读。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多读些经典、原典,入宝山绝不会空手而归。渔:这不是在加重教师的负担吗?樵:读书是教师的本分。其

13、他的事情可以视为教师的负担,唯独读书不应该成为负担。渔:你谈学习方式,最后却谈到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樵:是的。客观世界虽然复杂,抑或绚烂;但更为复杂或绚烂的是我们的心灵。强大我们的心灵,就不会畏惧客观世界的迷茫或杂乱。 研修感言 “历史国培”有感在学习反思中成长四川省峨边中学李霞短短数天的“国培”让我收获颇多,有反省!有觉悟!有感动!还有。以前中学一线的同仁们总爱说,专家们高高在上,他们是教育的理论家,不是教育的实践者,他们的理论空洞、乏味、枯燥,脱离现实。专家们根本不懂教育,全是只懂“纸上谈兵”的人。他们就是拿着“砖”不断敲打一线教师,指出一线教师的总总不是,他们是“理想王国”的人。可这几天

14、的“国培”,纠正了我对专家的原有看法,谁说专家只是理论家,不是教育的实践者。听了和看了专家们理论加案例的分析讲解,使我醍醐灌顶,专家不愧是专家!听专家们的一席话,我胜读十年书!特别是在听了专题八:高中历史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其策略,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犯了十年的教学错误,却无人指正,幸亏这次有专家们的及时指正,不然至今不知自己教学毛病在哪里,避免继续错误下去!在过去的教学中我犯了以下数个错误:第一个错误:一般在高一上新课前几分钟,我总是喜欢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是课本中的简单知识点即记忆的东西,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毫无帮助,简直浪费学生时间。第二个错误: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了很多大而模糊的问

15、题,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也没有提示和启发学生从哪些方面去思考问题,而学生也只是根据初中老师灌输的知识点,答出清政府腐败。为了赶教学进度,学生答不出问题,我通常直接给他们说答案,让他们做笔记记下来。下节课复习抽问,学生只需要按笔记重复出来。以后提什么问,学生知道我要给答案,让他们做笔记,他们都不会积极思考,只等着我说,他们记。难怪大多数人认为历史课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学生常对我说:“太多知识点了,记不住,今天记了,一周后就忘了”。原来这都是我们教师强行把很多知识点装进学生的头脑,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没有让学生碰撞出历史思维的火花。那些死知识,自然很快被学生遗忘!第三个错误:当我讲到一些历史知识的时候,有个别学生会质疑我,而我却没有耐心去听他对课本知识的怀疑,明确告诉他,你的想法是错误的,以课本为准,不自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