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8135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学写游记” 课堂实录【设计理念】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为“学写游记”,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记述游览的过程,却不可泛泛而谈;对景点或场所的特点进行描绘,并且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本节写作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沈毅烈士纪念馆,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观察、记录游览所见,积累原始素材;接着,组织学生基于观察所得,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要求学生从印象深刻的景物入手,梳理自我感受,确定立意,完成写作。【课堂实录】一、明确任务,准备参观师:同学们,坐落在校园内的沈毅烈士纪念馆,你们参观过吗?(学生纷纷点头。)师:那好,请说说

2、你们的参观经历,给老师介绍一下。生:有个雕像,还有间房子。我是在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去的。生:很小,就一点点大,有两间房子。生:在院子里走一圈,要不了1分钟。师:听你们这么一说,那真是个又小又没有特色的地方啊!老师一颗想要参观的心被泼了盆冷水。(学生大笑。)师:来沈毅学校交流前我就听说了,咱们学校可不一般,是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沈毅烈士的纪念馆就坐落在校园内。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走出教室,一起再去参观一下,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然后再来写写这篇参观游记。(发放表格)注意,老师有参观记录的要求。(屏显参观要求:对照表格,记录一路上所见到的景物;绘制简单的行踪图和平面图。)师:同学们简单绘制行踪图

3、和平面图,自己能看得懂就行。对于看到的每一处景物,你们都要注意记录,仔细填写在表1中。同学们说说看,表1括号里的这些特点,要怎样才能观察到?生:要用眼睛仔细看。生:还可以通过触觉去感受。师:很好。同学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让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各显神通,这样才能做到观察仔细,才能有不一样的收获。(学生排队,在教师带领下,开始参观。)二、指导方法,进行观察师:同学们,请你们抬起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纪念馆的牌匾,它有什么特点?生:它是淡黄色的,边框是黑色的,上面刻着“沈毅烈士纪念馆”几个字。生:它是长方形的。师:还有同学补充吗?比如,它挂在哪里?是什么质地?生:它挂在纪念馆的入口处,像

4、是木质的。师:很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描述了它的形状、位置、颜色、质地。观察就要像这样,仔细全面。接下来,大家自由参观。请用心观察你眼中的每一处景物,15分钟后,我们在这里集合。(学生自由参观,教师巡视,适时指导。)【指导场景一:烈士雕像】师:你们几个都在观察烈士雕像,说说你们的观察所得吧。生:很高,大概有两米。生:下面是红色的,上面是白色的花岗岩雕像。师:红色大理石筑成的是烈士雕像的底座,你们发现上面的文字了吗?生:是“沈毅烈士”4个字,还有他的出生日期和去世的时间。师:前一组数字是出生年月日,后一组数字是就义年月日。大家绕行一圈,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指导场景二:展览室】生:老师,这些

5、橱窗里张贴的文字和图片都是介绍沈毅事迹的。生:沈毅,字鸿钧,泰州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个党支部书记,第一个县委书记师:你是准备把橱窗里的资料都摘抄下来吗?老师发现,摘抄沈毅烈士生平事迹的同学还不少呢。你们是准备用这个完成600字的作文吗?(学生笑。)师:这些文字资料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沈毅烈士的了解,但如果我们把这些介绍文字都写到这篇作文里,可以吗?生:不可以,概括一下就好了。生:将这些都抄到作文里,就变成了一篇介绍沈毅的文章了。师:对。我们今天要写的是游览纪念馆的文章,要让没有来过的人通过读我们的文章,能够大概了解这里。刚才,我发现进入这间展览室时,有的同学从右边开始参观,有的同学从左边开始

6、参观。你们觉得应该从哪边开始参观比较好呢?为什么?生:从左边开始参观比较好,因为左边墙上的资料时间最早。师:很好,你发现了这个奥秘。刚才“乱逛”的同学不妨按照正确的顺序,再浏览一下。【指导场景三:庭院】师:你们都参观好了?纪念馆虽然不大,但是就在这庭院中,也还是有可以细细观察的景物的,你们发现了吗?生:雕像后面有一排树。师:是的,那是一排柏树,烈士陵园和纪念馆都会种植它。它的颜色、高度以及种植位置,大家不要忽视,可以尝试远观和近观。我们学过的很多古诗词就常常运用远近结合的方法,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你们先站远处看一看整体,再到近处细细观察那些枝叶。(一部分学生进行观察。)师:同学们,低下头,

7、不要忽视我们脚下的地面。生:地面是用砖头铺的。师:你关注到了材质,但是还不够准确和全面。同学们还在等待什么呢?颜色啊,形状啊,占地面积啊,快观察记录起来吧。(几分钟后,教师集合整队,带领学生回班。)三、梳理所见,交流所感师:现在,老师先请一名同学结合行踪图,说说他的游览路径。(一名学生投影展示。)生:我们下了楼梯,顺着香樟大道向北走,穿过篮球场,就来到了纪念馆前。我们登上台阶,就进入了纪念馆。师:清晰、明确,这是我们大家结队一起走的。进入纪念馆后,在自由参观的过程中,你的游览路线又是什么样的呢?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做”比一味强调“为什么”更重要。在要求学生写作文之前,教师应当先帮助学生找

8、到“写什么”,和他们一起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指导方法;要让他们通过观察而产生真挚、深刻的感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定内容充实,情意丰沛。【点评】坚持问题导向教作文,是提高写作教学效度的重要方法。这节写作指导课力图解决两个问题一“写什么”“怎么写”,既给学生找“米”,又教学生“做饭”。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到,学生的游览经历并不丰富,因此对于本次写作任务,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从写起。为此,巧妙地发掘出身边的写作素材位于校园内的沈毅烈士纪念馆,在真实的情境中指导学生有顺序、多角度地观察,为学生的写作“找米下锅”。在教师一步步地引导下,学生学会了观察的顺序和方法。有了素材,写作才迈出了第一步。怎样

9、用好这些素材呢?日常写作中,学生常常将游记写成参观游览的流水账或景点宣传册的“摘抄版”,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交流环节明确要求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她指导学生立足读者角度取舍材料,引导他们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使游记中既有游览见闻,又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感,赋予了景物丰富的人文内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游记的可读性。此外,还注意到将阅读教学中的相关语文知识作为写作支架提供给学生,这种打通“读”与“写”之间壁垒的做法很有必要,有助于实现“读写共生。事实证明,这节课取得了不错的指导效果,学生写出了“最熟悉的地方”的“不一样的风景”。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立足学情,多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尝试,帮助学生养成体验、感悟生活的习惯,激发他们交流表达的欲望望。这是作文教学的正确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