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550560954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预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计算(2+)(2)的结果是()A1B0C1D72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是()A矩形的对角线相等B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3下列四组图形中,左边的图形与右边的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有()A1组B2组C3组D4组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2、()ABCD5已知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 )A(1,2)B(2,9)C(5,3)D(9,4)6抛物线y(x2)2+3的顶点坐标是( )A(2,3)B(2,3)C(2,3)D(2,3)7若 0 a 1,则( )A2 a -1B1C-1D-2 a +18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点Q若BF=2,则PE的长为()A2B2CD39某班名男生参加中考体育模拟测试,跑步项目成绩如下表:成绩(分)人数则该班男生成绩的中位数是( )ABCD1

3、0某班同学在研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实验记录得到相应的数据如下表:砝码的质量x/g050100150200250300400500指针位置y/cm2345677.57.57.5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BCD1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cm,2cm,3cmB cm, cm,5cmC6cm,8cm,10cmD5cm,12cm,18cm12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C=1,点E、F分别为边AB、BC上的点,且AE=BF,连接CE、AF交于点H,连接DH交AC于点O,则下列结论:ABFCAE;FHC=B;ADOACH;其中正确的结

4、论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准备在一块长为30米,宽为24米的长方形花圃内修建四条宽度相等,且与各边垂直的小路,(如图所示)四条小路围成的中间部分恰好是一个正方形,且边长是小路宽度的4倍,若四条小路所占面积为80平方米,则小路的宽度为_米14小明用四根长度相同的木条制作了能够活动的菱形学具,他先把活动学具成为图1所示菱形,并测得,接着活动学具成为图2所示正方形,并测得正方形的对角线cm,则图1中对角线的长为_cm.15如图,在周长为26cm的ABCD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AC交AD于E则CDE的周长为_cm16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

5、次根式得到的结果是_17如图是一张三角形纸片,其中,从纸片上裁出一矩形,要求裁出的矩形的四个顶点都在三角形的边上,其面积为,则该矩形周长的最小值=_18计算:3的结果是_三、解答题(共78分)19(8分)如图,于点,于点,与相交于点,连接线段,恰好平分求证:20(8分)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把学生的安全意识分成“淡薄”、“一般”、“较强”、“很强”四个层次,并绘制成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调查一共抽取了_名学生,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扇形统计图中,“较强”层次所占圆心角的大小为_

6、;(3)若该校有3200名学生,现要对安全意识为“淡薄”、“一般”的学生强化安全教育,根据调查结果,请你估计全校需要强化安全教育的学生人数21(8分)如图1,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AE,连接DE,现将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如图2),连接BD,CE(1)求证:ABDACE;(2)延长BD交CE于点F,若ADBD,BD6,CF4,求线段DF的长22(10分)如图,矩形中,点是边上的一动点(点与、点不重合),四边形沿折叠得边形,延长交于点 图 图 (1)求证:;(2)如图,若点恰好在的延长线上时,试求出的长度;(3)当时,求证:是等腰三角形23(10分)

7、已知:如图,在中,于点,为上一点,连结交于,且,求证:.24(10分)如图,直线与直线和直线分别交于点(在的上方).直线和直线交于点,点的坐标为 ;求线段的长(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点是轴上一动点,且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的值及点的坐标.25(12分)某校从初二(1)班和(2)班各选拔10名同学组成甲队和乙队,参加数学竞赛活动,此次竞赛共有10道选择题,答对8题(含8题)以上为优秀,两队选手答对题数统计如下:答对题数5678910平均数()甲队选手1015218乙队选手004321a中位数众数方差(s2)优秀率甲队选手881.680%乙队选手bc1.0m(1)上述表格中,a= ,b= ,c= ,m

8、= (2)请根据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对甲、乙两队选手进行评价26如图,在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点E是CD边的中点,过点C作CFAB交A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F.(1)求证:DB=CF;(2)如果AC=BC,试判断四边形B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结合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原式=.故选C.点睛:熟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平方差公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D【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是真命题;B、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

9、真命题;C、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是真命题;D、对角线平分、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是假命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从对角线来判断特殊四边形的方法: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为矩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为正方形也考查了真命题与假命题的概念3、C【解析】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另一个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根据中心对称的定义可知,图(2)(3)(4)成中心对称,由3组,故选C.4、A【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二次根式的性质逐个判断即可

10、【详解】解:A、,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和二次根式的性质,能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化简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5、A【解析】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而点A(1,4)的对应点为C(4,7),由A平移到C点的横坐标增加5,纵坐标增加3,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1,2).故选A6、A【解析】根据抛物线的顶点式可直接得到顶点坐标.【详解】解:y(x2)2+3是抛物线的顶点式方程,根据顶点式的坐标特点可知,顶点坐标为(2,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顶点

11、式与顶点坐标,顶点式y=(x-h)2+k,顶点坐标为(h,k),对称轴为直线x=h,难度不大.7、B【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解: 0 a 1,a-10,原式=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注意字母的取值8、C【解析】解析: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的平分线,EBP=QBF=30,BF=2,FQBP,BQ=BFcos30=2=,FQ是BP的垂直平分线,BP=2BQ=2,在RtBEF中,EBP=30,PE=BP=故选C9、C【解析】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据此结合题意进一步加以计算即可.【详

12、解】该班男生一共有18名,中位数为按照大小顺序排序后第9与第10名的成绩的平均数,该班男生成绩的中位数为:,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10、B【解析】通过(0,2)和(100,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对比图象中的折点即可选出答案.【详解】解:由题干内容可得,一次函数过点(0,2)和(100,4).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代入点(0,2)和点(100,4)可解得,k=0.02,b=2.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0.02x+2.显然当y=7.5时,x=275,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

13、解析式11、C【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组数据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12+22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62+82=10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52+12218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通常是看较小的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只要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B【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利用SAS证明即可判断;根据ABFCAE得到BAF=ACE,再利用外角的性质以及菱形内角度数即可判断;通过说明CAHDAO,判断ADOACH不成立,可判断;再利用菱形边长即可求出菱形面积,可判断.【详解】解:在菱形ABCD中,AB=AC=1,ABC为等边三角形,B=CAE=60,又AE=BF,ABFCAE(SAS),故正确;BAF=ACE,FHC=ACE+HAC=BAF+HAC=60,故正确;B=CAE=60,则在ADO和ACH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