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55270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院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业院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业院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职业院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职业院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院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院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院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Integ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of 7-year Program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he 7-year program was a newly launched project in Beijing in 2015

2、. Few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teaching methods for this group of students. This paper aims at three types of ancient poetry, classical Chinese prose and modern cultural essays. It puts forward the reading teaching model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is adapted to the students, whi

3、ch provides a wa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learning efficiency in learn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Keyword: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7-year program;0、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各种文化观念、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 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基础、发展的源泉。语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是文

4、化构成的重要部分。一篇篇语文课文是语言;文学;文化;的有机统一。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创造的过程。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 提出,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素养的积累与培育都离不开语文阅读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 可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这对于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从2015年起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 项目前两年基础教育阶段致力于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培养。与普通

5、高中学生相比, 贯通项目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 学习习惯较差, 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贯通项目学生, 如何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并提高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效率,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古诗词、文言文散文、现代文化类散文三个类型, 探索与贯通学生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教学模式。1、对阅读教学的认识阅读的核心是理解, 实质是如何理解文章。阅读的过程涉及阅读主体 (人) 和阅读对象 (文章) 两个方面。从阅读对象来看, 表情达意的文章是作者将文字符号加以编码所形成的。阅读主体的理解过程就是运用个人经验将作者的文字编码加以解读的过程。阅读主体和对象的差异, 都会导致阅

6、读理解的不同。王荣生、高晶综合心理学的研究后指出, 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实际上包含着解码;和解释;这两个互为关联的领域。第一层解码;, 即认字识词, 建立符号和语义的链接。比如:亲爱的, 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 我吃了。;理解这句话首先必须认识冰箱;葡萄;这些字, 必须知道冰箱;葡萄;所指代的事物。第二层解释;, 分为表层编码;篇章格局;情境模型;三种状态。表层编码指能够理解语篇中的表层信息, 能够复述语篇中的文字和语句。比如学生课堂抄笔记, 考试背笔记, 这就属于语文教学中阅读的低层次理解;.篇章格局是指对语篇进行文意的理解。对于稍长的语篇, 能够积句义成段义, 联系段义归纳为语篇意义。对同

7、一语篇, 不同的读者应该能够读出一致的篇章格局。情境模型是指语篇的命题表征与读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相关联, 经推论而形成的关于语篇内容的心理表征。不同的读者阅读同一篇文章, 根据各自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建构出不尽相同的意义。比如冰箱;和葡萄;的便条中, 就可能有多种理解:或许是告知葡萄的去向;或许是对其行为表示道歉;或许是借此增进彼此的情感;或许只是开个玩笑。通过表层编码;建立篇章格局;, 在理解语篇命题的基础上建构情境模型;, 这是一个不断深入递进的过程, 是阅读理解的层次逐渐提高的过程。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 阅读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学生运用有限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理解和感受课文, 产

8、生感悟。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引导者, 在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之前, 首先调用自身生活经验、语文经验及文献材料理解并把握课文。对于课文中作者所传达的认识和情感, 学生凭借现有的经验和阅读能力无法对接, 教师在此则起到了桥梁作用, 弥补学生理解与课文蕴含之间的落差, 这也便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 必须首先明确课文理解的重难点, 其次明确学生的欠缺之处, 最后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王荣生、高晶提出, 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以下三条:第一, 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第二, 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第三, 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中华

9、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各个时期中国人民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 主要包括儒家学说、道家道教、诗歌词曲、书法篆刻、中国绘画、传统音乐、古典戏曲、中华武术、建筑园林、衣冠服饰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中华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是先人的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让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一代代教育者的职责和使命。语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 5明确将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

10、, 拓展文化视野, 增强文化自觉,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文化, 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课程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中。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从课程定位和设计层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重要高度。事实上, 从新世纪以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各种思潮涌动, 西方文化和观念极大冲击了国人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作为中华文化传承重阵的语文课堂, 教学内容中一直不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潘涌梳理了高中语文教材 (人教版) 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他发现教材中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包括古代文化常

11、识, 古代语言文字, 书法欣赏、绘画欣赏等古代艺术, 古代民俗文化, 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其中尤以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为主, 选篇包括古代经部-诗经论语等, 古代子部-孟子庄子等, 古代史部-左传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 古代集部-散文、韵文、诗词歌赋、剧曲、小说等。另外, 教材选篇中一些现当代课文也包含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比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林庚的说木叶;、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鲁迅的祝福等等。这类课文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介绍中华文化的文化类散文、论文;二是蕴含中华传统思维方式、民俗风情, 挖掘中国人性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 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虽然

12、如此, 如何有效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一直是语文教学与研究者的重要话题。相关研究发现 (潘涌, 郭潮峰, 杨生栋、孔德凤, 李琼等) , 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从学生角度来看, 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浓、态度被动, 主要以应试为驱动力。语文课程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以经典古诗词、文言文为主, 语言体系与现代汉语差距较大, 篇目中所包含的生活场景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 因此学生在学习理解时感到内容枯燥、难度较大, 学习兴趣不足。仅仅为了应付考试, 即使学习了文言文、古诗文, 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仍然较差。对教辅书籍过度依赖, 大量学生不读文学名着, 不喜欢古诗词

13、, 只看教科书和参考书。对于知识含量较大的文化类散文, 由于学生缺乏对文化的了解, 加上考试不考, 学习兴趣和动力更为不足。从教师角度来看, 教师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教学思想深受应试教育桎梏。主要表现在文言文、古诗文教学中过分关注文言语词的积累和巩固, 在讲解时多采取通篇翻译、重点记诵的方式, 对古代仁人贤士含蕴在作品中的情意与思想挖掘不够;面对知识含量较大的文化类散文也一带而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效率不高。3、贯通项目学生学情分析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是北京市立足首都功能定位, 根据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京政发57号) 精神, 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

14、革, 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径。项目以北京市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为招生单位, 与优质高中、本科高校、国内外企业合作, 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项目是坚持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 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是促进教育公平,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贯通项目前2年基础教育阶段不分专业, 学校引入优质高中资源, 学生学习高中阶段课程。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 贯通项目学生入学分数较低, 基础相对薄弱。贯通项目学生实行7年一贯制的学制, 学生不用参加高考, 直接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在没有高考压力的束缚之下, 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也大大降低。

15、同时贯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差,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语文学科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阅读学习, 更是以人文熏陶为主。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和动力, 使之收获文化经验和观念, 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4、贯通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前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主要有以下2类策略:一是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授传统文化知识, 营造传统文化课堂氛围, 加强人文精神的熏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是阅读国学经典, 拓展名篇阅读。针对贯通学生基础较弱的情况, 本文拟采用第一种策略, 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桥梁作用, 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王荣生、高晶提到阅读的具体方法与文章体式密切相关, 不同体式的文章需要相适应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理解。本文根据潘涌对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梳理, 将教学篇目分为古诗词、文言文散文和现代文化类散文3类进行探讨, 包含文化内容的小说不在讨论范围之内。4.1 古诗词阅读教学模式古诗词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蕴藏在诗歌字句中的思想感情。好的诗词都包含了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感发的力量, 而读者感受的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