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例谈.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54967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例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例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例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例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例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例谈.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例谈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刘勰则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可见,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主要就是语言的品味,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与思考,都离不开对语言的正确理解。所谓品味,是指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那么如何来品味语言呢? 一、加强诵读,整体感知文章的语言魅力。 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说:“采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的妙处,形成语感。”语感靠死记语言材料,靠教师的讲授都难以获得,只有靠自己的反复诵读、品味而习得。如教学土地的誓言,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声情并茂的

2、朗读,很能让学生沉浸于作品所营造的氛围之中。二、诵读精彩语段。学生通过精彩语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展语言的连贯性,领悟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一)推敲关键词语的精当。很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传世,是因为语言使用的精当。我们学习文学作品,欣赏精彩语段,也可以从品味关键词语着手。当然,文体的不同,语言的特点也不同。如诗歌语言的凝练形象,记叙性语言的生动具体,说明性语言的准确生动,议论性语言的严密准确等,各有特点。品味语言便可从品味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入手,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匠心。老舍在济南的冬天里写道,“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

3、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般情况下称花为“朵”,这里怎么称为“髻”呢?我们读罢,可以想象一幅画来,便觉得树尖被白雪覆盖,树的样子确实像扎着发髻的女人,这个“髻”,便是拟人化了,形象描绘了树的娇态与神韵,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读朱自清春的“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偷偷”修饰“钻”,表现小草不知不觉,写出了小草具有人的灵性,贪婪地享受春天的恩赐;而“嫩嫩”、“绿绿”、描绘出小草迷人的色彩,洋溢着作者赞不绝口的喜爱之情。“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一个小拱”,这是中国石拱桥中的一个句子,其中这一“各”字,就很能体现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它不仅说明了小拱的位置,而且还说明

4、了小拱的数量(4个),若去掉则变成只有2个了。(二)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阅读文章,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是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理解句子的含义自然要结合语言环境,从表面意思着手再去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土地的誓言,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这几句确实较为费解,因为它包含了好几个层面的意思。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这一表层含义必须理解。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一种联想呢?因为他的内心也正

5、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三)比较不同句式的选择 1.句式的变化。如教学陋室铭时,我让学生先把开头的三句话,改成排比句。然后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不用我们的这一句式?这样的排比不是更有气势吗?”排比有整齐之美,而变化则有摇曳之美,作者追求的是后者。这就是骈句与散句的各自妙用。 2.长句与短句。长句包容量大,能表

6、达丰富而复杂的感情;而短句则短促有力,感情更激越昂扬。因此长短句式的选择往往是因为表达的需要而令我们了解作者的情感。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段话:“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段文字可谓句式变化的典范,它不仅有骈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也有散句(句式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使用的一组句子);有长句也有短句;而且骈句散句、长句短句交替使用,富有变化

7、,很有新意。这样,既发挥了骈句和短句的整齐对称、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特点和散句的变化多姿、无拘无束、自然活泼的特点,又不显得单调、呆板和散乱;既传达了春的气息,又有春的旋律和缤纷色彩。3.双重否定句和反问句。这两类句式,都可以起到增强感情和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作者为了表达更为强烈的感情而选择使用这些句式。这类句子非常常见,这里就不一一举例。(四)体会标点的妙用。郭沫若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品味标点在不同的地方所起的不同的作用,不仅能有助于学生掌握标点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也是很有帮助的。 我问问他的景况。 他只是摇头。 “非 常 难 。

8、 第 六 个 孩 子 也 会 帮 忙 了 ,却 总 是 吃 不 够 又 不太 平 什么 地方 都 要钱 ,没有 规 定收 成 又坏 。 种 出 东 西 来 ,挑 去 卖 ,总 要 捐 几 回 钱 ,折 了 本 ;不 去 卖 ,又 只 能 烂掉 ”(选 自九 年级 上 册鲁 迅故 乡 ) 在 此 例 中 ,闰 土 短 短 的 几 句 话 中 ,却 用 了 四 个 省 略 号 。 于 是,我 不失 时 机地 引导 学 生讨 论这 几 个省 略号 的 作用 。 最 后学 生明 白了 , 省 略 号 有 表 示 说 话 断 断 续 续 和 表 示 语 言 的 中断 等 作用 。 在例 文 中,这 几个

9、 省 略号 生动 形 象地 写出 了 闰 土在 回答 我问 话 时吞 吞吐 吐 、断断 续续 的 情态 。 了解 到 闰土 变 成 一 个 神 情 麻 木 、寡 言 少 语 的 “木 偶 人 ”的 社 会 根 源 是 中 国 传统 的 封建 礼法 关 系 , 以 及 这 种 礼 法 关 系 所 维 系 着 的 封 建等级观念。(五)留意人称的改变。仍以土地的誓言为例,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六)体会修辞的运用和作用。尤其是那些描叙性的文章中,为使语言生动形象往往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前面已有所举例,这里不再累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